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尤其是中日两国广泛使用的餐具,其形状设计非常契合东亚国家的饮食文化。中国是公认的筷子发源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受中国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列岛的人们也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用餐。筷子传到日本后,其形状及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筷子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筷子,进一步研究中日筷子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筷子这种取食工具分析日本文化的内涵。日本和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和筷子文化圈。从中国引入日本后筷子后在饮食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并产生了独特的筷子文化。筷子的长度和形状也进行了改造,与中国多用竹筷子不同,日本筷子多木制、稍短、尖头粗尾,更好的适应日本饮食多生冷、分餐制的特点。日本筷子还因使用者而有所区别,有儿童专用筷、成人专用筷、客人专用筷,还分男女筷。公用筷和方便筷的产生都缘于日本人认为筷子用后灵魂会停留在上面,不能让别人玷污了自己的灵魂而使自己遭受灾祸。在筷子的使用上有多达几十种禁忌,其中除了不雅举止外,有的还和葬礼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田刚 《课外阅读》2006,(7):40-41
一次在日本吃饭时。和老板聊起一次性筷子。老板告诉我。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几乎全是从中国进口的。我非常纳闷,日本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7%,为什么日本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呢?  相似文献   

4.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设计十分适合东亚的饮食习惯。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使用历史。筷子传入日本后,保留了其在中国古语里的叫法“箸”。但其外观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箸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中日筷子的外观,起源及与之相关的习俗,更进一步地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设计十分适合东亚的饮食习惯.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使用历史.筷子传入日本后,保留了其在中国古语里的叫法“箸”.但其外观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箸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中日筷子的外观,起源及与之相关的习俗,更进一步地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网上有一则消息: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7%,日本有近70%的森林覆盖率,但日本每年消耗的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约96%的一次筷子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7.
日本有一位名叫三岛小泽的工程师,在美国和欧洲国家参观考察时,发现西方人因不会使用中国的筷子而无法享受到吃中餐的乐趣。看到西方人非常遗憾的样子,他心想:"为什么筷子不能随他们手指的动作而协调运用呢?要是有双这样的筷子就好了,喜欢中餐的朋友也就能欣赏地道的中国饮食文化了。"回国后,他认真研究,几经挫折,最终发明了一种电脑筷子。这种筷子好像手指的延长一样,人的手握住筷子伸长的部分,筷子就能按使用者的指令运用自  相似文献   

8.
《家教指南》2006,(6):32-32
首教儿科研究所儿童保健专家膝红红建议:如果你的宝宝已经三四岁了,就应该让他学习用筷子了。美国一位家庭医生最近把使用筷子作为孩子必须学会的21种技能之一;而日本更是把8月4日定为筷子节。为何中国人天天用、顿顿使的筷子在国外受到如此青睐?  相似文献   

9.
心中有爱     
日本有一位名叫三岛小泽的工程师,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参观考察时,发现西方人因不会使用中国的筷子而无法享受到吃中餐的乐趣。他心想:"为什么筷子不能随他们手指的动作而协调运用呢?要是有双这样的筷子就好了,喜欢中餐的朋友也就能品尝地道的中国饮食了。"回国后,他认真研究,几经挫折,最终发明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筷子与宗教、筷子与神话、筷子与生死三方面介绍了日本民族长期发展形成的筷子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筷子自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筷箸文化。这项关乎"日本人的生活革命",极大地丰富了日本人的饮食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一间不起眼的小作坊吸引了张玮。前堂陈列着各式精美的筷子,手工艺人则在后面现场制作。张玮心中一动:在中国,五块钱一把的筷子随处可见,像这样有特色、有文化的筷子却几乎找不到。如果开一家这样的店,一定能赚钱。回国后,张玮便和福建、浙江等地的筷子厂联系,张玮的先生是学设计出身的,他设计筷子的款式和图案,厂家负责生产。"羊羊筷庄"开张了。"选址之前,我们明确一点,筷子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产品,外国人买的多,所以店铺必须开在外国人多的地方。还要考虑到外国人喜欢相对安静的环境。另外,毕竟没做过筷子这个项目,心里有点没底,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降低租金。为了,找到这样的店铺我们可是累坏了。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在新华路找到了。26平方米的店面大小适中,5000元的月租也  相似文献   

13.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7%;日本有高达69%的森林覆盖率,但每年消耗的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其中约96%来自中国。中国现在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毁坏大片森林,那氧气够不够?  相似文献   

14.
筷子民歌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吃饭夹菜,觉得筷子使用起来方便快捷,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年长日久,随着人们对筷子感情的加深,吟咏筷子的民歌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正800亿双中国每年制造一次性筷子长期以来,在拯救亚洲森林的战斗中,一次性筷子一直是环境保护者攻击的目标。中国每年制造800亿双一次性筷子,为此,每年砍伐2 000万棵树,主要是竹子、桦树和杨树,尽管有些树来自速生林。十年前,中国的几所大学发起了拒绝一次性筷子、自带可重复使用筷子的运动。但没人重视,即便是在政府2006年对一次性筷子征收5%的税之后也没多大改观。  相似文献   

16.
蓝翔 《教师博览》2004,(5):32-32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做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箸习俗皆由中国传入。我国乃世界用箸进餐国家和民族的母国,千百年来一日三餐筷不离手,习以为常。可是如今,人们仅把它当成吃饭的工具,并未把这小小的筷子看作是我国四大发明之外的又…  相似文献   

17.
人类靠饮食维持生命,准备食物是人类很重要的日常活动,因此使用的器具自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内容。而用筷子把食物送入口中是中国文化圈(包括日本与越南)所特有的习惯。那么中国人是何时开始用筷子吃饭的呢? 使用筷子的目的不外两个。一是防止手指取食时被脏污,一是不被热汤烫伤。以筷子夹物的技术应起源甚早。古人煮饭有一种石煮法,那是非常原始的,或外出不能携带炊具时的变通办法。方法是用树皮做成桶,或选用槟榔、椰子的叶折叠成容器形,可盛清水、鱼肉、菜蔬等,并拣取石卵洗净,以火烤之。然后用竹筷夹起烧烫的石孵,放入…  相似文献   

18.
这次去日本感触最深的就是日本国民对资源的重视及充分利用的意识。从最常用的一次性筷子说起,日本人大多用竹筷而很少用木筷。因为  相似文献   

19.
筷子的文化意义与使用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工具中,筷子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筷子中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和使用筷子的礼仪却常常被人们淡忘或忽视.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要保持中国筷子这一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我们需要掌握筷子中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并了解它的民俗、礼仪和卫生等方面的禁忌.  相似文献   

20.
位于日本长崎县的佐世保女子高中决定从今年的入学考试起,在进行数学、国语考试的基础上,加试“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不管是推荐生,还是一般考生,都要接受“使用筷子”的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