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职生常见行为偏差及转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不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学校教育不力,学生自身心理不成熟等因素,造成一些中职生出现行为偏差。转化中职生的行为偏差,需要构建以学校为轴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框架。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宽容对待学生;学校要与家庭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积极开展家长培训,促进家庭教育的合理化;学校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以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认同感教育、适应性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如何运用宽容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宽容学生的缺点,发扬学生的优点;信任学生,宽容学生的“反复”行为”;引导集体宽容学生,接纳学生;开展家教结合,指导家长宽容学生,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条件,是学生展现健康自我的依据。因此,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使独生子女在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学习障碍也相对增多,各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呈上升趋势,明显地表现出学生心理的成熟落后于身体发育的成熟,使他们很难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根据这种现状,学校…  相似文献   

4.
心理教育问题,关系着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现代人才的成长,正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所谓心理教育,就是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心理素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的身心潜能开发与利用程度。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业已在一些学校开展了心理教育的实验工作,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时至今日,心理教育在我国尚未能形成科学体系,也未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自觉实践。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心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地位缺乏清晰的认识,人们对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正确认识等。笔者特就现代学校心理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一切环境都会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一切力量都是教育的力量,尤其对学生的成长、心理的成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的心理成长,主要受到三方面环境的影响:社会大环境、家庭生活方式、学校文化环境.认识到这一问题,我校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刘桂珠 《成才之路》2009,(35):79-79
教师对犯错误学生的态度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心理上接纳犯错误的学生,关心、尊重和宽容他们。同时,通过不断提高教育的艺术性,让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同时进行,帮助学生自觉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理想目的。  相似文献   

7.
教育中的宽容是在平等、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对教育及教育过程中的人与事给予一定限度的包容,它包括对教育的宽容、对教师的宽容和对学生的宽容。然而,当前教育存在的不宽容,妨碍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教育中宽容的内涵,避免不宽容的认识和行为,培育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犯错误学生的态度影响着批评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心理上接纳犯错误的学生,关心、尊重和宽容他们。同时,通过不断提高批评教育的艺术性,让批评教育充满人文关怀,帮助学生自觉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更好地实现批评教育的理想目的。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正确地使青年一代过丰富的精神生活.教育一个人的本质是帮助一个人,这种帮助不只是学业上的,教育是一种精神成长,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以自身的方式完成精神成长.作为学校,必须要通过对学校自身教育行为的改造,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精神生活.做有激情的教育,有笑容的教育,有感动的教育,有德性的教育,这是我们的认识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杜强 《辽宁教育》2003,(8):69-70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位心理品质良好的教师,比较乐于接纳教师的职业,较易体验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普遍能采取较为有效的教育行为,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而心理品质不够成熟的教师往往容易认为:“教书令人心烦“、“学生不服管教“,对待学生缺乏足够的宽容和耐心,工作方法趋于简单、粗暴,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甚至诱发学生形成异常人格.……  相似文献   

11.
一、对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反思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上的强者是21世纪对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要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这也是人作为个体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的觉醒。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要解放成长者的内部力量,这才算得上是成功的教育。”这就是说,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塑造,塑造“能用他人眼光、心理、心态来看待事物”、“能为地球上的人们更好地生活负责”“、有能力参与到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位心理品质良好的教师,比较乐于接纳教师的职业,较易体验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普遍能采取较为有效的教育行为,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而心理品质不够成熟的教师往往容易认为:“教书令人心烦”、“学生不服管教”,对待学生缺乏足够的宽容和耐心,工作方法趋于简单、粗暴,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甚至诱发学生形成异常人格。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影响。从无数个案例分析中发现,一些干扰学生心理的因素除来自家庭和社会外,还来自学校内部的教师。可以…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在思想、心理或行为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暂可看作为问题学生。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每一个问题学生,重要的是要认真研究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我们谈理性善待学生,最主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在多姿多彩、和谐美丽的学校生活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绝大多数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控制下进行的。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习焦虑、学校恐惧、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我们把由于教师的原因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并引起的问题,称为师源性心理问题。研究并帮助教师避免那些不当的教育行为,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是非常有益的。目前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论著甚多,但把教师行为和学生心理健康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针对普通高中教师与学生的研究。本课  相似文献   

15.
杜强 《辽宁教育》2003,(7):69-70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位心理品质良好的教师,比较乐于接纳教师的职业,较易体验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普遍能采取较为有效的教育行为,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而心理品质不够成熟的教师往往容易认为:"教书令人心烦"、"学生不服管教",对待学生缺乏足够的宽容和耐心,工作方法趋于简单、粗暴,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甚至诱发学生形成异常人格.  相似文献   

16.
学生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学生工作又必须服从教学、科研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方面的问题,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自尊心;同时,也存在团结协作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等问题.他们进入学校后,要独立地处理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迫切需要对其心理行为进行必要的指导.因此,对于学校来说,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们在学生管理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所谓接纳 ,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在言语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的举止而给予的承认和接受。它决不等同于赞成 ,只是对受教育者给予的宽容和自制、尊重和认可、真诚和爱心。这种接纳既是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距离的必要手段 ,也是最终使教育者的严格要求得以贯彻的良好基础。它是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所应掌握的一种教育艺术。那么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究竟如何运用接纳这一教育艺术呢?一、强化认识上的接纳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有的学生犯错误一犯再犯 ,出现反复 ;有的学生偏偏在…  相似文献   

18.
[活动背景]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当他们把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后,发现自己已不是原先的"我",并且"理想我"和"现实我"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自我概念可能会因此变化,容易出现自我认识偏差, 无法接纳自我.我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发现:多数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都与自我认识或自我接纳有关,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高中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邢增明 《学周刊C版》2019,(4):158-159
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础,而学校的教育是使学生能够迈向成功的前提,二者在共同教育中都承担着对学生教育的重任。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心理以及行为上都处于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要重视该阶段的教育工作,尤其是能够针对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予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是人生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它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近几年来,部分学校的学生出现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的学校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学生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心理教育理念应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以尊重、接纳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