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上网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上网途径的不同,将88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划分为有自主网站期刊、主办单位网站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及没有上网期刊五种类型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在信息网络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龙源期刊网将于2011年12月8日对外公布2011年度的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龙源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是龙源期刊网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期刊网络传播阅读排行,是中国出版业和互联网内容行业的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刊创刊于1984年9月,由江苏省档案局和江苏省档案学会主办,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相似文献   

4.
一、期刊上网与网络现状期刊上网是期刊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九五期刊上网目标基本实现的标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清华同方正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中国期刊网于1999年6月18日上网开通,集成我国6600种中英文期刊全文、摘要、引文的“中国期刊网,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性期刊服务体系。它不仅具有期刊文献服务与评价服务的功能,同时也具有针对期刊的宣传服务功能和针对编辑的各种信息服务和管理与评价服务的功能。同时,期刊网还开放期刊广告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数据库,各期刊社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和中国期刊网的规模效应,创立自己的期刊形象、读者群的定位和开辟广告宣传新渠道等,扩大了网上期刊的生存空间。网络的信息覆盖地域广,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形成信息知识仓库,不受空间限制的存储信息;世界各地都能随时、方便、快速地查阅到;可提供多种网上交互服务。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期刊上网已刻不容缓。期刊作为专业的媒体,有专业的编、审人员负责稿件的编辑、审查等一系列工作,网络提供在线传稿、网上交互的手段进行稿件的传递,拓展了来稿的渠道,加速了寄稿、录入的过程。期刊有相对固定和忠诚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建设》2007,(10):53-53
由江苏省档案局和江苏省档案学会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档案与建设》月刊,自2000年6月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加入“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且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开始踏入了“电子期刊”时代。几年来,该刊坚持办刊宗旨,始终贴近档案学术与档案事业发展前沿,踏踏实实提高办刊质量,在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旺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行列的同时,一直被列为国家知识数据库“NKI系列数据库”的全文收录期刊文献,网上网下均受到学界和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6.
栎风 《科技与出版》2007,(12):21-22
"数字内容产业具有发展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双重意义,数字化期刊是数字内容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传统的纸介期刊完成数字化转型是期刊突破自身增长极限的可取途径。"这是龙源期刊网总编辑穆广菊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谈的一个观点。在中国期刊数字化的进程中,龙源期刊网(以下简称"龙源")找到了什么样的契机,使之与传统期刊建立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术期刊信息化现状之一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期刊网阵”中前100家期刊对CNKI入网期刊免费主页的平均使用率只有7%.加速我国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强化编辑部尤其主编的信息化意识,同时对入网期刊免费主页也要加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本刊创刊于1984年9月,由江苏省档案局和江苏省档案学会主办,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重庆维普中文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建设》2012,(10):77
(2012年)本刊创刊于1984年9月,由江苏省档案局和江苏省档案学会主办,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  相似文献   

10.
国内两大综合性全文期刊数据库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两大综合性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比较分析,列出了它们各自的功能,特点和不足,为各高校和企业,事业单位选择,购置和利用电子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