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声唱法作为世界声乐传世"瑰宝",源于欧洲古典声乐传统唱法,后经世人不断传承与演绎逐步形成的一种声乐唱法.其高亢委婉的旋律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和喜爱,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音乐文化财富.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地美声唱法的普及与教育也相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后,很快被众多音乐工作者传承、应用,逐步形成教学科目列入国内各大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在美声唱法的系统教育之下,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蜚声国内、享誉世界的美声歌唱家.然而有一种现象却不容乐观,尽管我们引进学习美声唱法已长达七十年有余,取得成效的大多为意、德、法等外语形式的学唱,而以中国汉语语言形式的借鉴演绎却鲜有涉猎.身为中国人更应当懂得尊重民族的声乐传统,我们引进不是简单的学习与传唱,而应该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演绎.基于此,本文谨以科学的态度粗浅地分析了西洋传统美声唱法的规范化特点,透视了汉语言吐字发声应用美声唱法的问题,最后做出借鉴美声唱法唱好中国作品的几点思考.对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作为我国声乐界的两大主要唱法,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音乐教学的改革,对如何科学辩证的认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联系与区别,将是我们研究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因此,本文就声乐界一直研究和探讨的关于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审美特点、歌唱表演、题材曲目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以探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美声唱法的基本特征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在五四运动前后传入我国。此后,我国的声乐工作者开始了解和研究美声唱法,并将其与我国的传统声乐艺术相结合。美声唱法在我国近百年的流传与发展中,对我国的声乐艺术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美声唱法的呼吸学习声乐,首先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泉,良好的呼吸是正确表达歌曲音乐形象和感情的必要条件之一。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呼吸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美声唱法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美声唱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笔者提出了对美声唱法声乐教学改革的建议.只有对美声唱法的借鉴和发达国家在音乐教育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通过我们不断的汲取精华、不断创新,才能使美声唱法影响下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更有生命力,并为观众所喜爱.  相似文献   

5.
李楠 《华章》2012,(26)
美声唱法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等音乐教育中举足轻重.如何根据学生音乐素质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加以训练,值得我们去思考.文章以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气息、声音的控制等一些基本的发生方法和情感的运用加以论述,以求在教学方法中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6.
美声唱法自传入年中国后,便与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发生碰撞,在这一过程中美的唱法影响着中国的声乐艺术以及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美声唱法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我国优秀的声乐教育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其目的是为了让美声唱法与中国本土音乐文更好的融合,推动我多声乐事业的繁荣发展。美声唱法与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声乐新学派,具有新时代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无论从单纯的发声方法技术来看,还是从演唱时的发声审美要求来看,语言的方式和表达等都要透彻的研究论证,把两方面的精髓研究透,然后才能取长补短,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7.
声乐是一种艺术,美声唱法最早源于意大利,在"五四运动"后不断的传入到我们国家,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外来音乐元素。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当中,经过不断的尝试以及与传统民族演唱艺术不断交融与影响,在不断完善其自身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本文就美声唱法在我国发展的误区及技术规格的把握进行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8.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但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递,二者相互交融,互为补充。随着声乐不断发展,声乐演唱者运用自身掌握的演唱技巧使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互融合,使美声唱法逐渐民族化。美声唱法民族化不仅丰富了我国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对推动我国名族音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必要性,并分析美声唱法民族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如何促进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声乐艺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当今的国际声乐舞台上也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国广大群众对美声唱法已不再感到陌生,而是开始接受并喜欢这门艺术,这就要求声乐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视声乐技巧的学习,也要注重音乐修养的提高。因此,学习美声唱法要把提高音乐修养和学习歌唱发声看得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0.
喻宜萱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较早接触和传播西方音乐文化、学习美声唱法的先驱之一.她在声乐演唱和教学实践中,极力主张和积极推进西洋唱法中国化,以创造中国自己的声乐学派.  相似文献   

11.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的产生与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联系。美声唱法从欧洲传入中国后逐步发展,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声乐教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专业必修课。美声唱法教学作为声乐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虽不断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该文意图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夯实学生基本功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在教学中创新我国美声唱法的教学方式,使我国美声教育教学不断地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专院校的声乐教育主要以美声唱法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民族声乐的发展。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元化思维,运用各种方式来教学,尤其应该从戏曲音乐汲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面临了新的问题,加强民族声乐的理论建设也包含在其中,只有满足了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就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而言,从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视角审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应当系统性地改革教学的理念、内容、演唱技巧等方面;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互补发展,既有利于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又有利于探索美声唱法民族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美声唱法在我国已有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西方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领域,已经涌现了一批跨入国际水平的中国歌唱家。当前西方音乐的发展空间相对饱和,国际的文化融合使音乐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东方特点。中国的声乐艺术家可以借助美声唱法这一共同的"桥梁",把我国更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精粹向全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15.
<让我痛哭吧>是亨德尔广为传唱的声乐作品之一,不仅是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曲目,也常常被作为音乐会演唱曲目.它对于掌握美声唱法技巧和风格,提高声乐技巧,改善发声方法都十分有益.现笔者就这首咏叹调从音乐和演唱上加以分析,以了解其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6.
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本论文是指西方的的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是美声唱法中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同样诞生在欧洲,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以及声乐理论的科学化,不同体裁声乐作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受到广大声乐学者与爱好者的关注,这些细微的差异正是我们欣赏不同声乐作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是欧洲艺术和美声歌唱的故乡,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传统.17世纪意大利声乐家卡契尼就已经创立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今天的“美声唱法”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Bel canto,英文译作beautiful Singing即“优美的歌唱”,也就是所有歌唱家竭尽全力探索的歌唱最高境界.美声唱法来源于意大利,那么要唱好美声唱法当然就要细致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学唱意大利歌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意大利语的发音、吐字、历史内涵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声乐艺术自身特有的音乐魅力,决定了它能够成为音乐艺术领域无与伦比的瑰宝。社会的发展使得多元化的艺术文化得以开放和传播,美声唱法作为西方声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经过发展演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播开来后迅速在世界掀起一阵美声研究热潮,在对其唱法特点、发声方式,使各国学者纷纷展开研究、讨论。本文就美声唱法的特点和发声方法进行阐述、点评,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文化背景、语言发音、演唱方法、发音都位、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这些差异,对于我们搞好声乐教学,培养更多更好的音乐艺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声唱法是西方音乐体系中的一个歌唱形式,引入我国声乐体系中已有很多年,但利用美声唱法演唱中文歌曲时一直存在咬字吐字问题,影响了二种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降低了演唱的完成度,有碍于听者享受声乐的艺术美。对此,本文对美声唱法演唱中文歌曲的咬字吐字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从专业角度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