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键 《视听界》2011,(2):103-104
电视系列纪录片是指内容或逻辑上有承接关系的3集以上纪录片,通常被用来反映重大事件、历史人物、社会变迁、文化现象、探索发现等大型题材。与央视和省级台相比,城市台受限于人、财、物,组织拍摄大型系列纪录片有一定的难度,但多年来,一些城市台并未放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万小菡 《视听界》2014,(4):105-106
近年来,许多城市台积极摄制表现城市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的纪录片,以突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以往,城市台的传播被限于本地范围内,所以,城市纪录片传播面窄、影响力小。  相似文献   

3.
夏欣才 《视听界》2013,(2):78-80
2012年,随着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海洋》在国内各大电影院线与观众接触,以及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甚至海外的热播,纪录片成为电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热门话题。城市台曾经是这一影像艺术热衷的生产者和创作者。十多年前的城市台,几乎每一家都有专题部或国际部之类的部门,专事各类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但随着电视收视市场的急速变化,城市台黄金时段的荧屏,逐渐被本土新闻、电视剧和少量的综艺节目填满。  相似文献   

4.
孙愈中 《视听》2016,(12):9-10
城市台拍摄的纪录片,面向的主要是精英收视群体,实行的是小众化传播,并且传播渠道相对单一。通常情况下是在本台的电视频道播出过后就放进影像资料库封存,再多是哪个部门做片需要资料镜头时拿出来"见一下阳光",导致节目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认为,当前城市台的纪录片传播应注重拓展渠道、加强对外交流,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城市台的纪录片传播策略要作出相应调整,以彰显纪录片应有的社会价值、追求其潜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林斌 《视听》2018,(11):32-33
在对外传播中,纪录片能起到树立地区形象、弘扬本土文化等作用,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有效载体。城市台在外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方面也可以大有作为。本文以绍兴台的操作实践为主要案例,从"挖掘本土题材打造地域名片""融通中外文化讲好真实故事""凸显审美特征提升传播效果"三个层面切入,对城市台如何从事外宣纪录片的创新与创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张建宁 《视听界》2009,(5):102-102
当前国内纪录片的生产播出,仍然没有走出投入少、收视率低、播出时段差的低迷状态。纪录片收视率普遍很低;除了央视、上海台等专门的频道以外,纪录片的播出在各地电视台普遍被安排在晚间很晚的时段,或者仅在白天播出;各地电视台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人员很少或没有。  相似文献   

7.
刘屹 《青年记者》2014,(2):70-71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这样来描述纪录片对刻画时代精神、保存群体记忆的功能。①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缩影。对城市的记录,就是书写人类社会的历史。早在上世纪20年代,西方出现了在工业革命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大都市,它们多样的建筑景观和繁忙的都市生活吸引了大量的电影导演为之创作。纪录片就从那时兴起了一种诗意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电视市场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台没有央视的人才优势和话语权,也没有省台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网络媒体的围追堵截,压力可想而知。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收视率,成为摆在每个城市台面前的一个迫切而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精品节目是电视台的标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的旗舰.与央视、省级台同台竞技且数量庞大的城市电视台受各种条件限制,在生存都比较困难的当下,想创作出精品纪录片无疑是难上加难.《滹沱筑梦》是十分少见的由城市台创作并摘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的作品,本文尝试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其创作过程进行理性梳理,解析呈现方式和艺术特色,以期对城市台...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原因,纪录片的创作对于县级台的编辑、记者来说仿佛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不仅有技术设备上的原因,更关键的是不敢尝试,不敢作为。作为基层电视台的记者编辑只要在创作中立足地方特色,发挥自己优势,县级台也能把纪录片做好,做成功。  相似文献   

11.
徐丽玲  周辛 《视听界》2008,(3):76-78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进程,城市台加快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城市台尚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人事分配的运行机制,传统的人事分配制度仍然处于惯性运转状态,并发挥主导作用。不少城市台出现了“改革疲劳综合症”,  相似文献   

12.
正城市电视台的人也许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发展的困难。近年来,很多城市电视台收视率、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广告增长乏力,甚至出现多年未遇的大幅度下滑。城市台难道真的就风光不再、从此衰落了吗?一、城市台面临的多重压力一是中央、省级台的压力。"四级办台"带来的电视媒体竞争呈金字塔格局。随着广电网络上收整合,处在上端的中央电视台、各大卫视、本省地面频道一手利用行政推动力抓节目覆盖,推进落地入户;另一手不断加大对节目的投入,进一步强化新闻,重金购买或者自  相似文献   

13.
正1984年,就在常熟电视台获批成立的同一年,常熟台自己创作了一部电视片《请来常熟喝杯茶》,从此,常熟台开始了对纪录片创作持之以恒的探索。至今,常熟台已有180多部纪录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纪录片送到江苏台及其他省、市电视台播出,每年还有20多部纪录片通过中国黄河电视台传送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播出。凭借纪录片创作的实力,常熟台加入了江苏国际频道"长江国际电视联盟",受邀参加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常熟  相似文献   

14.
与省级行政区划相对应的省级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上面临尴尬的处境,既没有中央台所具有的权威性,又没有城市台具有的贴近性。因此,更新理念、打造品牌、突破局限性、寻找再发展的契机已是迫在眉睫。 1、认清形势,找准定位 有效资源的失衡是省台新闻节目要逾越的第一个障碍。现代电视新闻传播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来配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电台与电视台合并以来,许多城市广播电视台在媒体栏目运作上仍然存在着“单飞”现象,没有真正从受众出发,共同应对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时段、受众,全面提高城市台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6.
郭金双 《今传媒》2011,19(3):98-99
纪录片,顾名思义,它是以真实记录生活为基础的,区别于电影等艺术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质就是真实。其画面、故事、人物、语言,经过时间的沉积,就愈发能显现出它的史料性和真实魅力。我台作为一个县市级的基层电视台,虽然没有设立专题部,但是近年来随着采编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前后期采编设备从模拟过渡到数字,我们新闻部几个年轻人开始尝试创作一些纪录片,初步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下面是本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专题类纪录片是指围绕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集中的、深入的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响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做了十几年的记者,由于受地区台资源和技术等限制,专题类纪录片在一个县区的发展相对滞后。数量很少,质量较差。但是,随着新闻改革不断深入基层,专题类纪录片逐渐在地区台出现,并崭露头角。我认为:采制  相似文献   

18.
《城市24小时》作为一部城市纪录片,解构了传统城市纪录片模式,采用全新的叙事手法和创作形式,发掘出了城市骨子里的现代性。本文将以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因"模式为理论框架,以纪录片《城市24小时》为研究对象,探析当下城市纪录片中城市性的解构与重建。  相似文献   

19.
周亭 《视听界》2006,(3):22-24
对城市电视台来说,“新闻立台”既是它的使命,也是它的生存之道。为什么说是它的使命?首先,在我国现有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之下,城市台作为省级台的分权机构,承担着完成上级宣传任务的使命。其次,在制播分离的大趋势下,电视台终将成为一个具有终审权的播出平台,新闻类节目将成为城市台最后一块、也是永不出让的自留地。为什么说是它的生存之道?城市台不论从资金、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都与中央和省级电视台没有可比性,要想在文艺类、娱乐类、服务类节目上与它们一争短长,无疑是与虎谋皮。但是地方台拥有与本地受众地缘和心理上的接近性,独家报…  相似文献   

20.
一、边缘化的趋势去年,在湖北襄樊召开的中广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年会上,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资深纪录片人时间老师上台发言时,看着台下的纪录片圈内人士感言:每次开业务研讨会总是发现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