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正蜀道是从汉唐首都长安通往成都的道路,或曰秦蜀间的道路、川陕间的道路。蜀道为多条而非一条,其中,贯通秦岭的有褒斜道(亦称斜谷道)、故道(亦称陈仓道、散关道)、傥骆道(亦称骆谷道)、子午道、文川道等,穿过巴山的有金牛道(亦称石牛道)、米仓道、荔枝道、洋(州)-壁(州)道等,此外,跨越岷山的阴平道,以及嘉陵江水道通常也归入蜀道。蜀道开辟利用时间早,与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2.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浪漫夸张的描写。实际上,勤劳智慧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征服了天下险阻秦岭、巴山,建起了几条连接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蜀道。战国时期,蜀道交通已很发达,“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①。由于蜀道的开通,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关中——汉中——蜀中”这一西部经济带,使其成为秦汉隋唐王朝统一建国的基地和宋元明清王朝控制西部的枢要。自秦汉以后,蜀道悠久的历史,神秘的传说,艰险的道路,优美的风光,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旅行和旅游兴趣。  相似文献   

3.
“米仓道”应有较早的通行历史.但是很可能在东汉末年张鲁以“五斗米道”团结士众,“雄于巴汉”的时代方才开始在蜀道交通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米仓道”称谓出现的时代尚未能明确.但是“米仓道”得名或许与“米贼”、“米巫”于“巴汉”割据时代刻意经营与频繁利用这条道路有关的推想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思考这一问题,亦应当注意“五斗米道”推进公共交通建设之“义米”制度.“米仓关”称谓应当来自“米仓道”.而“米仓道”和“米仓山”定名的先后尚未可知.不过,“米仓道”、“米仓山”、“米仓关”名号的由来,应当都与“米”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朋友入蜀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难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从表面上看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诗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油),可以说自小对四川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蜀道难》一诗主题之争,由来已久,至今尚无定论,在古今各种评注、诗话、专论中主要有:危房杜说、刺章仇说、讽幸蜀说、咏蜀说、“送友人入蜀”说、寓“仕途坎坷”说等说法,鉴于此,教材和许多参考资料都采取了规避主题的做法,认为“诗歌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显然欠妥,为送友人入蜀而作实质上暗寓着作者因人生际遇而生仕途坎坷的感叹,此应为本诗不可争辩的主题,理由如下:一、从作者的思想传承看李白(701-762),幼年时期接受过其父的传统教育,自…  相似文献   

6.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西北),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斯共和国托克马附近),后随父内迁移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之清莲乡.从小勤学刻苦,年轻时候博览群书,受到儒、道家思想的影响,25岁出蜀,漫游蜀中及长江流域等地,游遍了名山大川.<蜀道难>是他的代表作,诗中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描绘出由秦入川的蜀道充满艰险的情景,构成一幅流动的自然山水画,给人以雄壮的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中,有一段文字如下:沛公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最后一次攻魏,史称“由斜谷出”。这里所说的斜谷,通常指褒斜道而言,如汉《石门颂》摩崖中有“斜谷之川”和“诏书开斜”之句,其“斜谷”和“斜”皆为褒斜道之简称。此道累见于史,且为今人考古调查所证实。其南起汉中褒城,北至郿南之斜峪关,因褒斜二谷而得名,全长四百七十余里。但诸葛亮治乐城,乐城在城固,征之于史,其出兵五丈原,当取道城固,而不经褒谷。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就得考  相似文献   

9.
选文一:(十三年)冬,晋荐①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②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③,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④,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⑤,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选文二:(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1—6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受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相似文献   

11.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乐府古诗《蜀道难》,是我国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长期被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殷璠《河岳英灵集》)的千古绝唱。其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句的“峨嵋”,到底指什么地方?对这一句应怎样理解?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唐诗文版本,凡注李白《蜀道难》中“峨嵋”者都谓“四川峨嵋县西南峨嵋山”(本文为后面叙述方便,暂称之为“南峨嵋”)。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李白写的是由秦入蜀的道路之艰难,所写的奇山险景都应在蜀(成都市)以  相似文献   

12.
汉中为唐时山南政治、军事重镇,属山南西道。唐前期汉中仍沿用两晋南北朝梁州之旧称,唐德宗兴元元年(784)诏改梁州为兴元府,故唐代汉中有梁州、兴元二称。由于汉中地处秦蜀驿路要冲,南北栈道交汇于此,为京师长安前往巴蜀、南诏、滇、桂等陆上交通必经之地,故有唐一代诗人使臣旅历咏题汉中者颇多。据笔者统计仅性唐诗晰收涉及汉中者即多达六十余首,作者不少为唐代诗坛名家。唐代汉中诗在近年地方文化旅游宣传中时有引用,但对唐代诗人旅历汉中的时间、背景、游迹以及所涉地理、名物等尚缺深入全面考证,此外还存在~些重要作品尚未…  相似文献   

13.
木牛流马制作于汉中勉县的黄沙。木牛流马由诸葛亮创意、构思,蒲元参与研制,可能还有其人参与了制作。民间有传说诸葛亮从其妻处获得木牛流马的设计。《南史》和宋人对木牛流马的记载对后世的影响极大,造成的误解也大。木牛流马运行的道路不是蜀道。用木牛运粮走的是"出祁山"的道路,用流马运粮走的是褒斜道,都不是蜀中的金牛道、剑阁道。木牛运行道路是诸葛亮北伐"出祁山"的路线以西北方向迂回道路为主,道路相对平坦。流马运粮所走的是褒斜栈道,比较宽阔、平缓,有一定起伏。人们对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木牛流马存在误解。今人对木牛流马研制的主要成果有:范文澜先生认为木牛是独轮车,流马是四轮车;刘先洲先生提出木牛流马是鹿车(独轮车)的改进;陈从周、陆敬严先生认为木牛流马是独特的独轮车;谭良啸、方北辰先生先后提出木牛流马是两种规格不同的四轮车;王湔先生复制的四足迈步型木牛流马;赵彬、向国富先生的杠杆单摆型木牛。从物理学的原理评今人研制的木牛流马:车轮滚动型——古代运载物资的最佳形式;杠杆驱动型——构造合理而相距真实甚远;四足迈步型——不靠谱的机械步行器。研究、复制必须以《作木牛流马法》为依据。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一是制作不会太花费精力、财力、人力;二是一定能负重,载重量应符合要求;三是关于行进速度,必须把握,这是研制木牛流马的一个突破口之一;四是既然名曰"木牛流马",应该以木构件为主,结构不会太复杂,构件加工难度不会太高。这也是研究和复制木牛流马的方向及条件。  相似文献   

14.
◎原文展示楚顷襄王疾病。黄歇①言于应侯②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③国而得储④万乘也。不归,则咸阳布衣耳。楚更⑤立君,必不事秦,是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应侯以告王。王曰:“令太子之傅先往问疾,反⑥而后图之。”黄歇与太子谋曰:“秦之留太子,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太子因变服为楚使者御⑦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太子谢病⑧。度太子已…  相似文献   

15.
一、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为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翻译:。二、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  相似文献   

16.
春申献计     
楚顷襄王疾病。黄歇言于应侯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不归,则咸阳布衣耳。楚更立君,必不事秦, 是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应侯以告王。王曰:“令太子之傅先往问疾,反而后图之。”黄歇与太子谋曰:“秦之留太子,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太王因变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太子谢病。度太子已远,乃自言于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愿赐死!”王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  相似文献   

17.
(一)(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相似文献   

18.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乏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相似文献   

19.
(一)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惇实,因避英宗旧名改惇颐,谥元,称元公。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五月五日出生于道州营道(今道县),“营道之西,距城十八里,有水曰濂溪,发源于大江岭,汇为龙湫,东流二十里至楼田,其乡曰营东,其保曰濂溪。广横数百亩,溪行其中,虽大旱不竭。周氏家其上,即濂溪先之故居也。考其谱谍,旧居青州,远祖讳崇昌,唐永泰中,为廉白二州州守,因卜居道之宁远县太阳村,其裔孙讳虞宾,有子十二人,中子讳从远,始徙于  相似文献   

20.
剩余问题是人们喜欢谈论的一类数学问题,中国古代《孙子算经》中就有《物不知数》一章: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有几何?答曰:二十三.术曰: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则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则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