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评果戈里的《狄康卡近乡夜话》景文山尼古拉·伐雪莱维奇·果戈里(1809-1852)的作品,都是在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写成的。19世纪上半叶,俄国到处充满着恐怖和反动,人民在农奴制度的重压下辗转呻吟,残酷和愚昧笼罩着落后的俄国乡村。《狄康卡近乡夜话》...  相似文献   

2.
阎珍霞 《学语文》2005,(6):17-17
泼留希金和葛朗台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臭名昭著的吝啬鬼,分别出自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俄国果戈里的《死魂灵》和法国巴尔扎克的《欧也尼·葛朗台》。在两部作品中,虽然泼留希金与葛朗台国籍有别,身份各异,一个是封建阶级的没落地主,一个是资产阶级的暴发户,但都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产物,他们身上概括了一切剥削阶级许多共性:  相似文献   

3.
《死魂灵》被俄国文学批评家称为一部“文坛上划时代的”、“高出于俄国过去以及现在一切作品之上”的作品。它的出现,不仅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辉煌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大事。高中语文第三册《泼留希金》这篇课文,就是这部巨著第六章的节选。作者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一八○九年诞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地主家庭。童年生活使他对地主庄园有一定了解,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入中学后,他受到十二月党人先进思想的影响,增强了向往自由和反抗强暴的精神。一八二  相似文献   

4.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他的叙事长诗《奥辛的漫游》写于1886—1888年间,于1889年出版,当时诗人24岁。这首诗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奥辛的漫游》的压卷之作,是叶芝以爱尔兰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的第一首诗,曾被誉为叶芝诗歌创作中的第一个里程碑,正如莎士比亚根据一则凶杀复仇故事创作出了不朽之作《哈姆雷特》一样,一个本来粗糙的民间传说片断,在叶芝  相似文献   

5.
充满童趣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谢尔盖·谢尔盖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1891~1953),1891年出生于乌克兰叶卡捷林诺斯拉夫省的一个村镇里,自幼就显示出音乐才能。5岁开始跟母亲学习钢琴,6岁时写出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印度加洛普舞曲》,9岁时便创作歌剧。1904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里姆斯基·科萨柯夫、里亚多夫、耶西波娃等名家,并悉心研究近代西方及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多次到英国、意大利等国指挥乐队和演出。1918~1932年,普罗科菲耶夫侨居美国、法国、德国等地,演奏自己的作品,指挥自己  相似文献   

6.
列夫·托尔斯泰漫长而多彩的创作道路的最后阶段,以长篇巨著《复活》的创作而闻名于世。在这部作品里,这位伟大俄国作家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高峰。世界文学中很难找到另一部作品,能够如此真实而深刻地揭示出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反人民本质。长篇小说《复活》是艺术家、思想家、政论家托尔斯泰多年活动的独特总结,是在他的世界观转变以后创作出来的一部作品。伟大作家世界观的转变发生在十九世纪七十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复活》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它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晚期创作,写于1889——1899年间。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了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这部作品与《战争与和平》(1863—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比较起来,有许多新的特色,对俄国社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8.
典型化是人类艺术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举凡世界文学史上的名师巨匠都非常成熟地运用了典型化手法。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汉姆莱特》莫利哀的《守财奴》、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以及果戈里的《钦差大巨》等作  相似文献   

9.
尤·邦达列夫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多以卫国战争为题材,被称为“战壕真实”派作家之一。七、八十年代,邦达列夫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岸》(1975,荣获苏联国家奖)、《选择》(1980)和《人生舞台》(1985),引起文学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和探讨尤·邦达列夫的创作,尤其是他的八十年代的创作,对了解当代苏联文学发展的趋势、倾向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长篇小说《人生舞台》是尤·邦达列夫近期创作的主要作品,它体现了邦达列夫文学创作进程的新拓展,新成就。邦达列夫在《人生舞台》中提出了当今世界、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0.
作者看台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1809-1852),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俄罗斯散文之父".1809年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小镇的地主家里,中学时代深受十二月党人和普希金歌颂自由的诗歌以及法国启蒙学者著作的影响.1828年,他离家去彼得堡谋生,几经周折,才在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先后供职,饱尝了世态炎凉和小职员度日的艰辛.亲身体验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目睹了官僚们的荒淫无耻、贪赃枉法、腐败堕落.1831年辞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描写"小人物"悲惨命运方面的作品中,以《外套》最有代表性.1836年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刻而无情地揭露了官僚集团恣意横行,违法乱纪的丑恶面貌,获得了惊人的成功.1842年《死魂灵》的发表,以俄国的"病态历史"震撼了整个俄罗斯,促成了果戈里进入"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列.  相似文献   

11.
甄自聪 《留学生》2014,(6):34-37
乌克兰,一个教育、科技、文化极为发达的国家,它的油画、芭蕾、舞蹈和音乐等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俄罗斯文学之父果戈里从乌克兰走向世界;乌克兰也是托尔斯泰名著《复活》的历史舞台;影响中国几代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正是乌克兰人。  相似文献   

12.
大师小传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作家之一。塞万提斯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除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外,还有悲剧《努曼西亚》、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又译《惩恶扬善故事集》)、长诗《帕尔纳索斯游记》,作品中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与同情、对权贵与教会的讽刺与谴责。分享经典【读书人语】作为一名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为世人创作了一部不朽的作品——《堂·吉诃德》,也塑造了一个崇高、可敬的疯子形象——堂·吉诃德,他以其典型性格中的矛盾性和…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2014,(6)
正乌克兰,一个教育、科技、文化极为发达的国家,它的油画、芭蕾、舞蹈和音乐等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俄罗斯文学之父果戈里从乌克兰走向世界;乌克兰也是托尔斯泰名著《复活》的历史舞台;影响中国几代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正是乌克兰人。现在,这个国家却通过种独特的方式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动乱。乌克兰  相似文献   

14.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其中以描写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最为著名,这使得欧·亨利又享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分别收入《白菜与国王》《四百万》《西部之心》《市声》和《滚石》等小说集,其中《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爱的牺牲》《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等名篇,使他获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伟大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家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1925—1936)一直从事这部小说的创作。《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共四卷。第四卷最后部分未能完成,高尔基就去世了。这部规模宏大的小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作家全部创作生活的总结。《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有一个副标题:《四十年》。这部具有史诗性质的小说正是用鲜明的艺术画面再现了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一九一七年这个历史时期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十月革命前的四十年是充满尖锐矛盾和斗争的年代。这四十年经历了俄国解放运动第二  相似文献   

16.
萧红对散文的创作并非偶一顾及,而是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我们大体可把她的散文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1933年踏上文坛至1934年6月被迫逃离哈尔滨为第一阶段,这阶段主要写了《蹲在洋车上》、《广告副手》等作品,这时期萧红的散文创作还带有初期创作的缺陷和不足,我们不妨称之为“初涉文坛阶段”;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为第二阶段,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萧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因此这阶段也可叫“散文创作成熟阶段”;“七七”抗战后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萧红从不知如何应付时局,到为抗战而呐喊,主要散文作品有《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天空点缀》等,所以我们也叫“为抗战而呐喊阶段”.  相似文献   

17.
论萨姆金     
高尔基一生的创作篇轶浩繁,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阔,全面评论高尔基的创作乃须大家手笔.本文仅从《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出发,探讨已和浮士德、哈姆雷特等典型并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萨姆金这一形象,以及高尔基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主义,对于市民市侩的鞭挞和批判.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在高尔基整个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高尔基在他一生的最后十年都在从事这部长篇巨著的创作.小说内容浩繁,规模宏大,人物众多.作品向人们提供了一幅十月革命前四十年俄国  相似文献   

18.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马克·吐温对笔下的美国现实进行了批判和揭露。他的代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体现了对美国社会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的批判和讽刺,使读者通过这一作品了解了马克·吐温笔下的美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宝库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沁园春·雪》是大家广为熟悉的优秀作品之一。作曲家生茂、唐诃深悉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内在涵义,通过充满才华的艺术创作,使得这首艺术歌曲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中被频繁使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大家都知道,演绎作品时对于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诗词《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36年2月创作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  相似文献   

20.
<正> 形成于五十年代初期的法国新小说派的第一代的代表作家阿兰·罗伯一葛利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等以他们自己的创作,对英美等西欧国家以及东欧的波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时隔十余年后,法国新小说派的第二代作家马克·萨波塔(Marc Saporta,923——)发表了他的《第一号创作》,亦即《隐形人和三个女人》(以下简称,《隐形人)。这部在表现形式上极富独创性、与传统小说完全迥异的作品,立即引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