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小说家阿尔伯特·加缪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其成名作《局外人》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从情感表现的角度来分析阿尔伯特·加缪的《局外人》,首先,从默尔索情感表现的不同之处入手,分析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紧接着,结合默尔索对情感、工作、死亡的漠不关心来分析在这部作品中情感表现的审美距离变化。最后,从读者对作品的独立判断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苏家兵 《林区教学》2013,(1):117-118
视觉审美心理概论是建立在实验经验基础之上的以格式塔理论为主,力图从形式本体的角度提示人类视觉的审美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注重视觉艺术的整体性研究,注重心理学实验性的考察,强调视觉艺术审美中的知觉与直觉。维斯顿作为摄影视觉大师,其摄影作品注重视觉语言的简化与被摄体"形"的追求、"质感"的把握。在极其微小的被摄体中常能以小见大,把被摄体情感化地表述出来。在大量丰富、实地的摄影作品中把视觉审美中的视觉平衡、色彩把握、质感表现、画面韵律等表现到了极致。用视觉美术审美心理特征理论分析维斯顿摄影作品风格有着现实与理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超越纯粹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感觉派"的小说家穆时英,在其作品中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特征,即创作主体、创作手法、表现内容和接受主体审美欣赏的错乱式.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表现在造型类美术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堂优秀的"造型·表现"课,审美和表现二者间将会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是在具体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往往处理不好二者间的关系,使审美与表现之间失去了平衡,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中很多教师都非常注重对教材内容表现性的引导,注重作品的技能技法的讲解,注重对作品材料材质的分析,注重学生作品呈现的方式和形式等等.  相似文献   

5.
屈原忧患意识源于其前代社会各阶层所表现的忧患意识,它的生成与楚国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主要表现为忧国、忧民、忧己等."忧国"体现在为国君昏庸而"忧"、为党人误国而"忧";"忧民"寓于作品所表现的民本思想当中;"忧己"体现在:为得不到国君信任而"忧"、为志同道合者变节而"忧"、为自己孤立无援而"忧". 忧患心境驱使诗人进行审美创造活动,诗人的忧患意识、忧患心境在审美创造活动中得以表现、宣泄.  相似文献   

6.
"线"是美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美术作品中都含有大量的线条来表现作品的艺术美,线条艺术将引导美术界内的审美潮流。本文试着研究探讨"线"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式,通过其独特的审美特性来分析美术作品中"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以"表现日本民族的精华"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作品中除了表现出古典美和自然美之外,也显示出大和民族的另一种民族意识——"粹"。本文以《雪国》、《千只鹤》、《古都》为例,从"粹"的构造样态、柔美姿态以及外延表现等方面分析川端作品中"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在中外的传统音乐中,大自然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创作主题,表现乡村、田园、山川、花鸟的音乐作品也屡见不鲜,其中长笛描绘的自然运动之"象",也是值得研究的一类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分析作品本体的特点,进而探究其作品的创作原则与表现方法,以对审美创作提供理论的依据和参照。  相似文献   

9.
<秦腔>使用了具有"秦声·秦腔·秦韵"的乡土语言.其审美价值表现为:使用方言词语增加作品的地域特点,唤起读者的形象感,标示作品的风格特征--古朴典雅,记录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0.
谭盾是中国当代"新潮"音乐家的典型代表,它的作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尤以"自然之声"和空白留意的表现手段,其手段表现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但是审美作为一种主观的存在也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