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低年级的一堂说话课上,教师让学生用“我爱……”造一个句子,并且提出了一个附加要求,就是不准说重复的句子。这样一来,当第一个孩子说了“我爱我妈妈”之后,第二个孩子就不能再造这个句子了,即使他想说这个句子,因为再说就重复了。于是他只好说“我爱我爸爸”。第二个孩子造句子之后,第三个孩子也不能说“我爱我爸爸”了,只能说“我爱我老师”之类。越往后,孩子越难完成句子。有个孩子憋了半天,终于说“我爱五星红旗”。教师很高兴,进一步问她为什么爱五星红旗。孩子很为难,想了半天说,“因为五星  相似文献   

2.
今天天真蓝     
一位做教师的朋友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天真”这个词造句,不少学生都造了“张小明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这样的句子,惟独一个学生站起来后说:“今天天真蓝!”一开始我以为他是把这件事作为笑话讲给我听的,但事实却并不是,“这个句子造得最好。”他说。我的这位朋友称得上是一个好教师,他知道打破常规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语法上看,那个孩子所造的句子显然是不对的、然而,谁又能否定那句话里所包容  相似文献   

3.
一、造句意思要明白有个学生用“诚实”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这句话说得不明白,没有把语言环境交代清楚,列宁是革命领袖,怎么是孩子呢?这句话应该说成: “列宁小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用“越……越……”的句式造句.学生往往造成  相似文献   

4.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有个牧场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有一家商店经常灯火通明,有人问:“你们店到底是用什么牌子的灯管?那么耐用。”店家回答说:“我们的灯管也常常坏,只是我们坏了就换而已。”—原来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简…  相似文献   

5.
指导学生造句,不但要让学生将句子造对,还应引导学生把句子造好,使句子语气通畅,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并富有思想感情,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呢? 一、引导学生注意前提.使句子语气通畅。例如用“……终于……”造句,有个学生是这样造的:“我终于做出了这道作业。”当然这个句子没有语病,是对的,但,这个句子造得不好。我问这位学生:“如果这题很容易,你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能不能用‘终于’?”他想了想,说:“《练习册》上的一道思考题,我想了很久很久,在哥哥的启发下,我终于做出来了。”这个句子就造得很好了。“思考题”,说明难;“想了很久很久”,说明我有决心解决难题;“在哥哥的启发下”,这是解决难题的途径。有了这三个前提,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我终于做  相似文献   

6.
问:我的儿子今年11岁,脾气特别犟,老是和我们对着干。交待他做完家庭作业后再去玩耍,他偏说:“我不嘛!”孩子损坏了邻居家的东西,我们命令他去道歉赔偿,他也说:“我不!”孩子为什么总是与我们作时、顶牛呢?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答:首先,家长不要轻易说“不”字。当孩子对你提出某种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  相似文献   

8.
红日西坠了,我还领着一群红领巾在浇菜。忽然,有个同学说:“秦淮阴脸涨得通红,老师你看看!”我走到素淮阴身边,他的头皮好烫手!我知道这孩子发高烧了。一了解,原来这孩子是带病来劳动的。我问他:“为什么不坦率地说出自已有病呢?”这时,有个儿童不服气地轻声说:“你  相似文献   

9.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我让学生用“激励”一词造句。一位学生是这样造的:“昨天,我在广播里听到了中国足球队以二比○战胜日本队的好消息,我激励得哭了。”这显然是个病句,主要错在他不理解“激励”的词意。我要求他在理解“激励”一词意思的基础上,学习书上例句,进行订正。不料,他把订正好的句子给我看,竟是另造的一个新句。虽然造得不错,但我没有让他“过关”。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11阿,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们邻居家有个小男孩叫明明,今年上幼儿园中班。他很顽皮,脸上经常带着红一道紫一道的伤痕。前几天,明明脸上又有伤了,妈妈心疼也心烦地问他是怎么回事,明明说:“林林跟我争玩具,我不给,他就来抓我。”妈妈问:“你打他了?”明明说:“我打了他好几下。”明明的妈妈不好意思向老师反映,就到托幼办来问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便从家长如何教育子女、怎样做个好家长这个角度。和她谈了自己的一点体会和看法。我们认为,作为家长,当孩子  相似文献   

13.
雨辰 《教育与职业》2004,(16):45-45
有 位实业家,在当地很有名气。 之所以有名,一是他家大业大,二是 他教子独特。他那读小学的独子生活 俭朴得令人咋舌:衣着穿戴、零食花 费远不及一般工薪阶层人家的孩子, 上学放学步行往返,数九寒天,孩子 床上电热毯也不给用。有人不解地 说:“你这是何苦,不谈高人一等,也 不能委屈了孩子啊!”他笑笑说:“千 金难买幼时贫,孩子还是粗茶淡饭 好。我们钱再多,与他没关系,他的 未来还得靠自己奋斗。” 这 位大款“富门寒教”的思想非 常值得称道。然而,现实生活中重视 “寒教”的父母实在不多。不少…  相似文献   

14.
有个三岁多的孩子来我家玩,不一会儿他说:“阿姨,我要啊呜。”我问:“你要吃饭吗?“不,要啊呜。”我又问:“你要小便吗?”“不,要啊呜。”我再问:“你要回家吗?”“不,我要啊呜。”他把我拉到厨房指着热水瓶,我才明白他要喝水。问其家长,家长说孩子两岁前把喝水说成“啊呜”,大人觉着有趣,以后跟孩子说喝水都改成“啊呜”,已说了一年多了。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2006,(Z1)
签名克林顿当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他到一家医院视察,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使劲挤到他的跟前,呆呆地看着他什么也不说。克林顿弯下腰来问:“你有什么事吗?”小孩挠了挠头,说:“我想得到总统先生的签名,您能满足我的要求吗?”克林顿觉得这是个作秀的好机会,心里也很高兴,就笑着答应了孩子。不想孩子突然又说:“总统先生,  相似文献   

16.
2 Jokes     
《中学生电脑》2007,(1):53-53
公牛和母牛老师问学生:句子“公牛和母牛都在田野上”语法对不对?大多数孩子说:“是的,是正确的!”但是只有一个小男孩说:“不对,这不正确。应该‘女士优先’。”Ox and CowA teacher asked her class,“Is thesentence‘The ox and the cow are in thefields’correct?”M ost of the children said,“Yes,thatis right!”But only one little boy said,“No,itis not correct.The lady m ust be m entionedfirst.”老师哭了六岁的约翰娇生惯养。他的父亲知道这一点,可他的祖父母仍然宠着他。这孩子几乎寸步不离他的祖母,他想要什么不…  相似文献   

17.
问:孩子出了差错,老爱推卸责任,张口就说:“不是我!”这应该如何教育? 答:孩子推卸责任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他认错之后惹来更倒霉的后果造成的。我们有的家长在孩子出错之后要他认错,而在他认错之后又施以不恰当的惩罚。孩子觉得上当了,还不如抵死不认好些。这样慢慢形成习惯,张口自然要说“不是我”了。  相似文献   

18.
情况分析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摇篮里,接受着全家众星捧月般的爱。然而孩子在得到爱的同时,却不知道奉献爱。我们问班上孩子:“妈妈在家都做哪些事情?”幼儿会说:“我妈妈天天买菜、做饭、洗衣服、织毛衣……”我们又问:“如果妈妈不在家这些事谁来做?”幼儿会说:“爸爸做。”照此问下去,几乎众口一词“奶奶做、爷爷做、婆  相似文献   

19.
问:朋友有个孩子,是个小机灵鬼,嘴巴伶俐不怕生,每次来串门,进门就喊伯伯好、阿姨好,问他几岁、叫啥名字,都能对答如流。朋友好得意,说:“小鬼挺聪明。”就让他到处乱跑乱动,一会儿开抽屉,一会儿乱按电视机开关,一会儿又将我家的孩子弄得哭哭啼啼,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我有些生气,但出于礼貌不好意思阻  相似文献   

20.
今天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朱名的妈妈在朱名的日记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朱名的,一封是写给我的。在写给我的信中,朱名的妈妈是这样写的:老师:今天晚上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写信。我便想借她的日记本与老师交流。从上四年级开始,朱名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这语文老师太好了!”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有时还求我说:“妈妈,你给老师写个信吧!就让他一直教我们到小学毕业。”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几遍。后来,我问她:“你老师怎么好法?”她说:衣老师尊重我们,理解我们;他的教学方法好;还没有架子,还帮我们打扫卫生……”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