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性意识的彰显与淡化、张扬与超越是当下女性诗歌写作中存在的一个二律悖反而殊途同归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矛盾中共同推动女性诗歌的发展.在女性"自我"镜像的建构与解构的互动中,女性诗歌建构着更加合理和谐的、与男性真正平等对话的女性话语方式和诗歌体系.  相似文献   

2.
女性意识的彰显与淡化、张扬与超越是当下女性诗歌写作中存在的一个二律悖反而殊途同归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矛盾中共同推动女性诗歌的发展。在女性“自我”镜像的建构与解构的互动中,女性诗歌建构着更加合理和谐的、与男性真正平等对话的女性话语方式和诗歌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代女性写作是一个流动的、不断生长的过程,以异质性的声音改写了传统的文学成规,为文学增添了新的因子。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一种呈现,丰富了当代的诗坛。女诗人们以其鲜明的女性视角、独特的书写方式把她们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倾泄出来,在当代诗坛中竖起了自己的诗歌大旗。本文从两方面阐述当代诗歌中的女性意识:一是女性躯体写作的定位;二是女性视角的定位:男人、女人和世界。  相似文献   

4.
黄芳的诗歌有明显的女性书写的特征,这种女性书写在其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在社会角色中突出家庭角色,在情感表达中突出女性气质,在写作技巧中突出女性的言说方式。可以说,女性书写是理解黄芳诗歌写作的一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女性诗歌的崛起,女性诗人开始以其独立、反叛的姿态出现在中国诗坛,而在大量女性诗歌文本中,一种具有某种共性的"自画"成为了这一时期女性诗歌重要而独特的创作倾向。可以说,在自我的镜照与打量中,女性诗人群体发现并彰显了自身强烈的性别意识,而女诗人伊蕾、翟永明则是以"自画"以及为女性群体"绘画"的方式重塑了女性的个体意义与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女性诗歌中含有的性别意识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漫长发展过程。在封建意识形态压抑下,女性诗歌不自觉地认同男性中心主义,作品中没有独立的性别意识;“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女性意识勃兴萌发期,也是关键期。反映在诗歌中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女性从思想上开始重视自己这一性别;性别意识随社会发展而渐趋强劲,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彷徨、喧嚣、浮沉后,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实践的刺激下,中国女性诗歌中性别意识终于有了崭新的面貌。女性诗歌创作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演进状况。  相似文献   

7.
翟永明的诗歌从关注女性命运开始,揭示了女性生存的命运和本质,以自白式的诗歌话语淋漓地表达情感。而后,诗人逐渐转变自己的话语方式。"超越"是翟永明的关键词,从表达女性意识到将个体经验与历史、现实语境相结合,诗人走向了更为宽阔的诗歌表达领域,在诗歌话语的转变与超越中,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8.
当代真正的“女性诗歌”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女性意识作为书写中心。而“母亲”这个光荣的传统社会的角色在与当代女性意识相冲撞的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当代女性诗歌中母亲形象由崇高到被彻底解构的过程也是女性意识由朦胧到觉醒到蓬勃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文学的"新崛起"到今天,中国的女性诗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将女性诗歌分前、后两个时期,通过对每个时期汉语女性诗歌的个案细读来阐述女性意识在女性诗歌中的演变过程以及女性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着女性诗歌的写作意识和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部分诗歌为女性所作,它们是研究文学萌芽时期女性作品的宝贵资料。但鉴于《诗经》中大多诗篇的作者并无可考,今人只能从诗作本身判断其作者是否为女性,并将此类诗歌定名为“女性口吻诗歌”,以区别现已通用“女性诗歌”之概念。以诗歌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诗中所用的词汇等判定《诗经》中的女性口吻诗歌,并兼及其在《诗经》各部分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王修志 《文教资料》2006,21(17):55-57
中国当代女性诗歌是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骄人的成就对诗歌的历史空缺作出了一次重大的填补。文章从发生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中国当代女性诗歌中女性意识的构成特点和发展现状,以及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尽管中国当代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开拓了中国新诗的诗意和诗艺,但仍有不少值得反思和提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表述、研讨和提问"的教学活动方式是指以学生的课堂表述、研讨和提问为主要外显行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这种以学生为表述、研讨和提问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与教师原来的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实际上是要从原来习惯的"以教论教"进入到"以学定教"的状态,其中充满着教师对自己原有状态的反思与突破,而此过程即教师德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性的诗歌作品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相似性,同时也从多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在女性特有的爱情意识、生命主体意识觉醒的前提下,当代女性对传统文化精神、审美理想接受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新的面貌.女性诗歌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具体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思想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她们对诗、对生活体悟深深地融入了她们的诗中,她们更多地关注内心世界的语言表达、主体的意义和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女性的诗歌作品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相似性,同时也从多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在女性特有的爱情意识、生命主体意识觉醒的前提下,当代女性对传统文化精神、审美理想接受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新的面貌。女性诗歌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具体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思想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她们对诗、对生活体悟深深地融入了她们的诗中,她们更多地关注内心世界的语言表达、主体的意义和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叙事学理论的发展及成熟,诗歌叙事研究逐步兴起。本文将结合叙事学相关论点,以艾德里安娜·里奇不同时期的三首诗歌为例,从叙事学角度探究其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压抑、解放与赞扬,揭示里奇对女性身份的追寻。  相似文献   

16.
就女性审美的角度看,从《诗经》中完全可以寻找到女性诗歌审美的踪迹,其特点显然有别于男性诗歌。表现在诗歌主题上,主要以情感表现作为创作主题;表现在诗歌语言上,相对比较感性、灵动;表现在诗歌题材上,女性诗歌主要取材于琐碎的日常生活。由此可以看到女性生命和诗歌艺术之间的本质同一性。  相似文献   

17.
在迄今为止的女性书写历史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女性主义诗歌“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写作现象,它以一种激情而又不无极端的方式宣泄了女性生命中的压抑和渴望,表达着对女性历史的焦虑和对自由状态的强烈向往.这个诗歌群体的代表人物伊蕾、唐亚平、翟永明的诗作充分显示了女性生命意识觉醒后的书写倾向.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女性诗歌”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而出现得比较早,中国则是受到西方的影响和启发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诗歌”的。但是,中国的女性诗人在接受西方诗歌的同时也进行了思考和发展,使得中国的“女性诗歌”更为成熟、冷静。本文试以美国自自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和中国“女性诗歌”的领军人翟永明为例,从“女性诗歌”的题材、女性意识和女性创作几个方面将中西“女性诗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在新时期的发展是受人瞩目的,但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大背景后,有一大批女性诗人及其作品在诗歌命名的史化进程中,却又被遮蔽遗漏在"第三代"与"70后"之间。出于一种身份上的焦虑以及女性诗歌对男性话语反叛书写的利弊权衡,中间代女性诗人坚守着对诗神的崇拜与热爱,在双重夹缝的焦虑中,以女性自身独特感受言说的自信,诗意地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激情与技术的结合中做出了精彩的突围表演。  相似文献   

20.
艳诗内涵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艳诗”的含义最初与音乐相关,其源于楚地的民歌“荆艳”。可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褪去了音乐方面的含义,而成为描写与女性相关题材的诗歌泛称。唐代以后,它又逐渐被用来指称吟咏女性和描写男女恋情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