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我爱上了《神笔马良》故事中的那枝神笔,因为我喜欢画画,用神笔画画,每一幅画都能成为现实,美丽极了。从懂事的那天起,我才明白那只是传说,不能成为现实,但我并没有灰心,因为我的专业告诉我,就算世上没有神笔,画面不能活动,用一枝平凡的笔照样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只  相似文献   

2.
<正>材料和用具1枝铅笔、1根竹竿。我的问题重心越低的物体,稳度越好。那么,我可以认为:一枝不到20厘米的铅笔比一根长2米的竹竿更稳一些吗?  相似文献   

3.
成长的印记     
雨过天晴。天空中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看那昨晚被暴风雨折断的弱小的葡萄枝。不到10厘米长的一根细细的枝儿,已经从中间完全断开了,那上面  相似文献   

4.
文明的距离     
周谊 《老年教育》2009,(1):24-24
北京奥运会虽已结束,但一则奥运公益广告却深深留在笔者的脑海中。“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厘米的距离,有时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有时也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广告中动人的画面、文明的举止,都是那样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5.
[习作内容]提供画面 :两棵树。要求学生合理想象 ,写一篇作文。[训练目的要求]1 训练学生想象的合理、大胆、有新意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2 开放形式 ,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 ,提高写作兴趣。[课前准备]画面图片2张 ,多媒体教具。[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一、提供画面猜测意图拓宽思路激发兴趣画面1 :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画面2 :一棵枝光秃秃的、快枯死的大树。出示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根据这两个画面猜想一下 ,这次习作要写什么?(学生思路开阔 ,想出很多写作内容)二、拓展空间引导想象畅所欲言(一)依据画面1…  相似文献   

6.
魔烛     
[现象] 在离蜡烛几厘米的地方,能把蜡烛点燃。[做法] 表演前,表演者准备一枝蜡烛和一盒火柴。表演时,表演者先用火柴点燃蜡烛,并说:“像这样把蜡烛点燃,我想大家都会,但今天我表演的是在远离烛心几厘米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想像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下来。  相似文献   

8.
这绝不是"天方夜谭":一拃之长、拇指之粗的一节枝杆插入土壤,一年之内,便可长成高达7米、直径可达4厘米的一棵茁壮的树.  相似文献   

9.
仙字谭摩崖石刻位于距离漳州市区30公里华安县汰溪中游的峭壁上。此地清溪蜿蜒,峰峦起伏,怪石嶙峋,岩壁上有多组风格相近、枝法相似的石刻。个体最大的长75厘米、宽35厘米,小的长15厘米、宽9厘米,石刻共有50余个。总石刻面积200平方米,分布为5处。  相似文献   

10.
梅开鸡欢     
正这幅红梅图,老枝古韵悠悠。新枝勃发秀美,红花绽放,蓓蕾满枝含笑,次第开放。花下雏鸡,雪地觅食玩耍,令人怜爱。更有翠竹伴梅,两相映辉,彰显傲雪风骨。虽在隆冬,而画面如沐春风,温暖人心。  相似文献   

11.
在《长恨歌》中,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王安忆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摇曳多姿。小说的语言不是字句,而是画面,是一幅接一幅无穷无尽的画面。相似的,交融着同一种感人肺腑的色调,熟悉中有丝丝缕缕的纠缠。迥然有异的,宛如黑白分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反差。其中以景物描写的华丽繁复和心理刻划的摇曳生动至为感人。  相似文献   

12.
器材:一条铁丝弯成如图一所示形状的铁丝钩;一条直径10毫米,长70厘米的铁条也弯成如图形状的铁钩,火柴枝若干;短木棒一条;扁担一条;有耳玻璃杯一只.表演:甲演员拿出铁丝钩,把玻璃杯钩着,向观众说:“有一根火柴枝,我用手指托住它的一端,则它的另一端可以吊起这只玻璃杯.你们相信不相信?” 说着,他把火柴枝的一端放在手指上,个料,火柴枝掉了下来,引得哄堂大笑.他不慌不忙,把火柴枝如图一那样插进铁丝钩,再用手指托住火柴枝的另一端,哩!成功了.观众有的赞叹,有的叫“看不清”.  相似文献   

13.
阳光懒懒地洒进碧瑞丝学园的教室里。人家不是说女人四十一枝花吗?可讲台上的女教授怎么看怎么别扭,尖嘴猴腮,右肩上还蹲着一只绿油油的青蛙。试问,一个花季少女见到如此犀利的画面怎能不感冒?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有一幅插图叫《嫦娥奔月图》,这幅图其实是马王堆汉墓1号墓帛画的一部分。该帛画(图略)为彩绘,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创作时间为西汉文帝时期。帛画是绘在一张棕色丝绢上的,画上宽92厘米,下宽近48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色彩鲜艳、丰富。帛画右上方是一株高大的扶桑树和  相似文献   

15.
仙字谭摩崖石刻位于距离漳州市区30公里华安县汰溪中游的峭壁上。此地清溪蜿蜒,峰峦起伏,怪石嶙峋,岩壁上有多组风格相近、枝法相似的石刻。个体最大的长75厘米、宽35厘米,小的长15厘米、宽9厘米,石刻共有50余个。总石刻面积200平方米,分布为5处。  相似文献   

16.
郑园林 《现代语文》2011,(10):92-92
“一枝红杏出墙来”,乍读这样的诗句我们的眼前能立刻显现这样的画面:一枝美丽的红杏正绽放在墙头。但无论我们用怎样的文字来描述,都无法让人从一枝红杏的身上感受到盎然的春意。课程改革的号角早已吹响,语文课堂教学的这一主阵地又是怎样的呢?语文课上我们能看到学生们翩翩的舞姿,能听到学生们嘹亮的歌声……语文课成了舞蹈课、音乐课,甚至是绘画课……笔者认为这样的语文课只能是“一枝红杏”,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却忽略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原则,“春色满园才是春”,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应兼顾语文工具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一树两果     
一次我在后院子玩,不小心把柚子树的枝摘断了。正好,我们科技组的老师给我们讲了嫁接知识。于是我就想:把桔子的枝嫁接在柚子树上如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姑爷爷,在我的姑爷爷指导下开始嫁接,先用刀垂直下切一纵口,长1-2厘米,再用刀片把接穗下端削成楔形。把削好的桔枝迅速准确地插入柚子树的口中,使砧木与接穗结合部位的形成层对齐,然后用较宽  相似文献   

18.
正红花、绿叶,配合黑白相间的鸟,如此色彩,既对比又和谐。还有蒲草辅以衬托,虚实相生,整幅画给人一种清新明润之感。此作描绘冬景,白雪覆盖于天竹之上。天竹分为上、下、右三组。一斜枝上站着一只白头翁,整幅画面情趣盎然。此图是文鸟、鸭脚枫、石三者的组合。文鸟显得洁白无瑕,石为厚重,枫为中间色。文鸟居中,鸭脚枫围绕两旁,巨石以浓墨点苔,镇住画面,烘托出安静的气氛,画面看似平淡却绚烂至极。  相似文献   

19.
制作CAI课件,常常需要自己设计画面。在阅读教学中,精彩的画面能以其直观、形象的天然优势帮助学生突破“再现情境”的难关,进而步入“深入理解”的阅读境界。因而,画面的设计至关重要。笔者以为设计画面有“三忌”。下面以《〈还乡梦〉自序》一文《语言的欣赏》课件中一个欠妥欠佳部位作浅析。(笔者参与观摩的一堂研究课)一忌牵强附会。生拉硬扯,东拼西凑,“是那么回事”,结果弄巧成拙。《〈还乡梦〉自序》一文中有一表达作者远离祖国的苦闷和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的精彩语段:“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  相似文献   

20.
《秋葵图》     
正此图描绘一枝盛开的秋葵自画面左下方生出。作者以经典的对角线构图,工笔勾勒填彩,花瓣以白粉细勾,叶用重绿,姿韵生动,重彩渲染,布局严谨。两朵盛花、三个花苞与稀疏的叶子相映成趣,充分表现出秋葵的神态,令画面充满空间感。此图左下方空白处署有"李大忠画"名款。宋代画院画家很少于画中题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