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他是一位传奇式的文化英雄,小时侯却因家庭经济拮据,断断续续读了不到五年的书,学历栏上只填“识字”二字。就是这位“识字”的老人,主持了中国文化重镇——商务印书馆长达数十年,还曾主持过另一中国文化重镇——东方图书馆。在此期间,他主持出版了适应时代的大量教科书、工具书,翻译出版世界学术名著,整理出版了有价值的古籍,并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丛书集成》等大型文库。他曾在多所大学任教,经他之手指导的博士、硕士不下百人,有“博士之父”之称。一代文化巨人胡适、朱经农都是他在中国公学的学生。不仅如此,这位“识字”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贾放、周东泉二同志在《关于<故乡>中的希希望”》(载一九七八年第一期《陕西教育》)一文中说:“作者对‘手制的偶像’丝毫没有肯定的意思。”我以为这个分析太绝对和片面了。“手制的偶像”就是“我”的“希望”,或者说理想。丝毫不肯定“手制的偶像”,就是否定“我”的“希望”、理想。为什么丝毫不能肯定呢?贾、周二同志认为:“把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4,(9):46-46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他于1992年录制的电视系列教学片《贾老师教作文》在全国播出后,广受社会关注.新时期,被称为“老名师”的贾志敏依然活跃在课堂上.图为5月19日,贾志敏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给学生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4.
《贾老师“教作文”》是河南省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之一,贾老师教作文的高明之处主要体现在“鼓勇气”、“教方法”、“举实例”、“重读说”、“改词误”等几个方面,下面仅就“鼓勇气”、“教方法”和“改词误”三个关键方面具体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要表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绘。鲁迅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画眼睛”。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祝福》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有神,真切地反映了人物每况愈下的生活历程。《伤逝》对子君眼睛的两次的描写亦是神情毕肖。在鲁迅的创作中,大量的“画眼睛”却不局限于肖像描写,而是指最能显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细节。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就是孔乙己的“眼睛”。在《故乡》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见“我”不再喊“迅哥儿”而虔诚地叫“老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故子的养小放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随着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事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事,“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涟“家兄”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讼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了西晋人阮修“挂钱独酌”的故事。这个故事又称为“杖头钱”,原文如下: 阮宣子(修)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这段故事的引用,在一千多年后的现在,引起了一些争议。《红楼梦》第38回有一组“菊花诗”,其中有贾宝玉的《访菊》和《种菊》,还有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等人的咏菊之作,共12首。为了便于讨论,现将《访菊》诗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古时期,尤其是民族大融合、民众大迁徙、南北文化大交融、因而语言也发生很大变化的南北朝时代,是一个新;日交替、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研究这一阶段的语言现象,特别是来得最快的词汇变化,对于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有着特殊意义,本文仅就南北朝时期的代词“他”、“身”、“许”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一、他关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起源年代,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杨树达认定《后汉书·方术传》中“还他马,放汝罪”中的“他”是第三人称代词,王力先生则力驳此说。在《汉语史稿》中,他认为这个“他”…  相似文献   

9.
在我看来,有些学者强调儿童读经的理由未必经得起推敲。比如郭齐家先生在文章里提到的:“既然西方人从小诵念《圣经》,伊斯兰人从小诵念《古兰经》,我们中华民族有那么多的文化经典,为什么不培养少儿诵读呢?”(《小学语文》2009年第9期)这里的逻辑是值得推敲的。西方人读《圣经》与中国人读《孝经》(力倡儿童读经的当代学者蒋庆曾出版系列读本,他将《孝经》列为第一。另有学者认为《孝经》是不必读的儒学伪经、文化糟粕)的差别大得很,  相似文献   

10.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130
“朝奉”本为官名,宋代朝官有朝奉大夫和朝奉郎。徽商同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徽商便是由仕而贾的,这些人不愿人们称其“老板”,代之以“朝奉”相称。久而久之,在徽州,朝奉便成了有钱乡绅的习称。明末,世人通称徽商(不管是老板还是伙计)为“徽州朝奉”。《初刻拍案惊奇》卷10《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吴太守怜才主姻簿》记载:“原来徽州程朝奉,就是金朝奉的舅子,领着亲儿阿寿,打从徽州来,要与金朝奉合伙开当。”  相似文献   

11.
“朝奉”本为官名,宋代朝官有朝奉大夫和朝奉郎。徽商同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徽商便是由仕而贾的,这些人不愿人们称其“老板”,代之以“朝奉”相称。久而久之,在徽州,朝奉便成了有钱乡绅的习称。明末,世人通称徽商(不管是老板还是伙计)为“徽州朝奉”。《初刻拍案惊奇》卷10《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吴太守怜才主姻簿》记载:“原来徽州程朝奉,就是金朝奉的舅子,领着亲儿阿寿,打从徽州来,要与金朝奉合伙开当。”  相似文献   

12.
在济钢集团总公司有一位受人称赞的共产党员——哪里工作最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工作最困难,他就战斗在哪里;哪里科技含量最高,他就钻研攻关在哪里。他就是山东省“富民兴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济钢第一炼钢厂炼钢车间2号炉炉长、优秀共产党员韩晓东。  相似文献   

13.
王充(公元27——97)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平民出身。他是秦汉时期最伟大的战斗唯物主义者,有特殊贡献的教育家。他是第一个发现“知识就是力量”的人。他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论衡·效力》。以下凡引《论衡》均只说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毕飞宇的小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评论家所关注和肯定.从1991年的处女作《孤岛》,到《青衣》、《玉米》系列,再到《平原》和《推拿》,作品内容几经流变,但“疼痛”主题一直贯穿于他的小说创作中,如他所说,“我一直在‘疼痛’这个命题下工作”.本文从童年经验、生活经历、地域文化、审美追求四个方面探讨毕飞宇小说创作中“疼痛”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正> 对近代汉语的虚词“便”与“就”,梅祖麟、曹广顺诸先生作了有益的研究。为了有助于这种研究的深入,本文特介绍《水浒全传》的虚词“便”与“就”的使用情况,比较它们的异同,考察它们彼此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可爱的许三多反复表达一个意思:人“要好好活”,而他理解的好好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7.
我院学报编委翟广顺研究员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相似文献   

18.
“人,并不是生来注定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不能打败他。”——《老人与海》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词汇”?词,就是词语,汇,就是总汇、总和,词汇就是词语的总汇。“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是指一种语言的词语总和,“鲁迅的词汇”“《雷雨》的词汇”是指一个人、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语的总和。《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  相似文献   

20.
说“贾”     
李玉良 《学语文》2005,(5):47-47
高中语文第三册《琵琶行》诗前小序“委身为贾人妇”句,课文注“贾人”:商人;贾读gǔ。“贾”人们熟知它作姓氏时的读音“jiǎ”,可只要索本求源,就会发现在古代“gǔ”是“贾”的常用音,这又为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