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正是邓小平同志这一句话,从此开辟了我国特级教师的道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讲话,1978年,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颁发了《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在全国歼始了评选特级教师工作。特级教师是“师德表率、育人模范、教学专家”,是我国教育界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应该以其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促进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指导青年教师等方式,带动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但是目前对特级教师的研究不多,仅有的少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评选制度、称号终身制、特级教师当领导和特级教师作用上。而且多数研究浅尝辄止,更多的研究主要是对特级教师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探讨,尤其是对著名教师的个人访谈、传记居多,缺乏对特级教师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通过对特级教师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行一些思考,以期引发人们对特级教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专栏”办了几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在大家的来信中,我们发现,读者除了关心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外,还特别想了解这些特级教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特级”的,于是,我们将此栏目进行重心定位,现在的“特级教师专栏”将关注特级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我们这期邀请的是刘定一老师,请他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3.
特级教师是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虽然特级教师只占专任教师数的万分之三,但他们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领军作用。最近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特级教师队伍中,初中教师所占的比例极小。初中特级教师人数及其在特级教师总数和全体初中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与小学教师、高中教师相比,反差之大令人震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初中特级教师数量如此之少?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了这样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所乡村小学好不容易请到一位省特级教师来讲一节公开课。学校里的老师都没见识过特级教师,有的对特级教师不以为然,认为特级教师是凭关系混的,是靠年龄熬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作用──《特级教师风采录》序言王世福为了促进特级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使全社会都能对特级教师──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精华有充分的了解,推动尊师重教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自治区教委和宁夏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编辑出版了《特级...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特级教师管理办法》日前正式发布执行,进行有偿家教的特级教师将被撤销特级教师称号。  相似文献   

7.
自198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评为特级教师”之后,成为特级教师一直是众多中小学教师的梦想。今天,特级教师不仅成为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也已成了其所在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成为特级教师呢?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举办的“特级教师校友论坛”期间,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爱学生”是前提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最高学府,一个世纪以来已为我国培养出近20万名毕业生,其中数万名毕业生工作在基础教育战线,正是在他们当中涌现出了近500名特级教师。这无…  相似文献   

8.
计琳 《上海教育》2007,(12A):25-25
“特级教师做班主任”本不是件新鲜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学科名师都曾是优秀班主任群体中的一员。而今天,华师大二附中倡导“特级教师做班主任”之所以会让人感到“新鲜”,是因为近年来,上海的特级教师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但特级教师在课堂教学第一线的数量却明显减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更是寥寥无几。[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青海教育》2009,(11):6-6
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批准青海省第七批中小学特级教师的请示》(青教基[2009]57号)悉。经研究,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郑金定等24名教师为我省第七批中小学特级教师。请按照特级教师评定命名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授予青海省第七批中小学特级教师称号、颁发特级教师证书的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10.
孙双金 《江苏教育》2006,(1B):11-13
“特级教师”专栏今天和您见面了。这是《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06年献给广大读的一个新栏目,主要内容包括:特级教师成长故事,特级教师最得意之课堂实录(或节选),特级教师的教学主张。开设这样一个专栏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部分特级教师成长过程的展示(特别是对一些特殊行走脚印的聚焦)告诉大家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所谓特级教师,都是从最普通的小学教师,从最普通的小学课堂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们每个小学教师,只要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设计,对教育事业有所追求并始终保持那么一点精神。都会在平凡中有所创造——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开办这样一个专栏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用特级教师的经验来为广大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提供示范。第一期推出的“特级教师”。是老师们比较熟悉的小学语特级教师孙双金。希望大家能从他的故事中得到借鉴或启发。至于得到多少,那就见仁见智。全凭各人的悟性了。[编按]  相似文献   

11.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所乡村小学好不容易请到了一位特级教师来讲公开课。学校里的教师都没有见识过特级教师,他们有的对特级教师不以为然,有的认为特级教师是凭关系混来的,或者是靠年龄熬来的……  相似文献   

12.
近日,北京八十中学的特级教师怀着对广大贫困地区师生的深切的爱。在校长田树林同志(生物特级教师)和学校特级教师沙龙负责同志童嘉森、吴万辉(数学特级教师)、喻祖权(语文特级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手拉手学校——京西门头沟西辛房中学进行了一次义务支教活动。  相似文献   

13.
《青海教育》2008,(7):8-10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工作,加强对特级教师的管理,充分发挥特级教师人才资源的整体优势和在教书育人、教育科研、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在认真总结以往评选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以青教师(2008)2号印发了《青海省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推动南昌市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程,2005年6月,南昌市教研室开展了“特级教师刘琍琍,郭爱香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两位特级教师以她们深厚的语文学养,鲜明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在阅读课堂教学和深入浅出的说课中,诠释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最后,特级教师宋楚主以及王瑞源老师进行了点评,现编发两组作课和评课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首倡在全国建立特级教师制度以来.已有数万名中小学教师荣膺这一称号。无疑,特级教师是教育界的大熊猫,教育的功臣。我并不怀疑任何一位特级教师的价值.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中的许多还是我们的精神领袖。就我认识与熟识的特级教师来讲.我十分敬仰他们的人品与学品。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表彰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有特殊贡献的教师.经省政府批准。2006年我省有190名中小学教师被授予特级教师殊荣。“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专家。为了进一步了解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发挥特级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本刊从本期开始陆续采编部分特级教师成长纪事。供老师们学习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工作的通知》,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正式启动。日前,记者走访了教育部人事司负责同志,他就教育部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的有关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记者: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的宗旨是什么? 答:“特级教师计划”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跨世纪园丁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国家加速建设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特级教师计划”(下称“计划”)是根据第三次全教会精…  相似文献   

18.
教育时讯     
《吉林教育》2008,(3):2-3
国家 国务院批准提高中小学特级教师津贴标准从今年起增至每人每月300元 (据新华社)经国务院批准,从2008年1月1日起,中小学特级教师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300元,公办学校发放特级教师津贴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是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特级教师(本研究界定为工作在县及县以下地区的特级教师)是丝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特级教师的研究和关注较为薄弱,为了解贵州省农村特级教师的分布、评聘、培训、管理和使用情况,我们利用课题组编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陈巍 《青海教育》2009,(4):18-19
(本刊讯)近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青海将评选第七批中小学特级教师。根据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关于评选青海省第七批中小学特级教师的通知》要求,各地推荐人选以州(地、市)为单位,按中小学专任教师万分之二十的比例向省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据此,青海全省六个民族自治州、西宁市、海东地区、青海油田教育中心,将有中小学特级教师候选人推荐名额10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