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赫拉克里特是古希腊卓越的自发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家,他是古希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辩证法的哲学家。本文试图从赫拉克里特的著作残篇中探讨分析他的辩证法思想,他以“万物皆变”为中心从而揭示万物运动变化的普遍性,把对立统一与斗争作为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并且找到了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即“逻格斯”。  相似文献   

2.
知识基因探索(十一):第十一讲 知识的变异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十一讲知识的变异运动 2000多年前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经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形象地揭示了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一客观规律.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知识绝非永恒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所谓知识的变异运动就是指知识的进化.  相似文献   

3.
知识基因探索(十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一讲知识的变异运动 2000多年前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经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形象地揭示了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一客观规律.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知识绝非永恒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所谓知识的变异运动就是指知识的进化.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生于约公元前571年,他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探讨。老子认为世界万物是按照道来运行,这个道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它既生养万物却又令人不易察觉,是万事万物运行的特定方式。赫拉克利特生于约公元前540年,是与老子同时期的古希腊思想家。关于世界的始基、本原,赫拉克利特相信世界是按照“逻各斯”运行的。他认为万物处于流动状态之中,但是变化是根据一种不变的规律发生的,并且这种规律包含了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但是这种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作为一个整体创造出了和谐。对中国古代的老子与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上的横向对比,意义在于做到更加客观、历史地理解什么是“道”与“逻各斯”,继而了解两千多年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哲学家,探讨的同一个话题---宇宙的生成与运行的形而上的命题。以及这一命题对人类认识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百科知识》2008,(1):I0002-I0004
据记载。第一届奥运会在古希腊伊利斯城邦的奥林匹亚举行。最初创办奥运会,目地是为了祭祀宙斯和赫拉。奥运会的举办宗旨与吉希腊人崇尚力与美的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又被赋予了期待和平的含义。奥运会将战场上的厮杀转化成了体育场上的竞技.这一形式并逐步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盛会。在陶器和壁画上描绘出的运动竞技的场景透露出了古希腊人们对运动竞技的热爱。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万物皆动”。对任何事物,不变都是相对的,而变却是绝对的。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处于这种变动不居的社会大环境之  相似文献   

7.
何谓“变革”?其英文为“Change”,原义是“弯曲”或“转动”,犹如寻找阳光的一棵树或长青藤。至少从公元前500年古希腊赫拉利克特的时代以来,“唯一亘古不变的事物就是变革”的看法就已经成了社会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神秘的数     
数字化校园、医院、图书馆、战争、城市......在数字化技术盛行于世的今天,你可能不曾想到,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企图用数字来表征一切。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解释自然、解释万事万物,这一理念是2500多年前从一位名叫毕达哥拉斯的人头脑中最先产生的。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他创建了政治、宗教、数学合一的秘密学术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用“数”来说明整个世界。在他们看来,“数是万物的本原”,数是万物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同时也是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性质。数目本身先于自然中的一切其他事物,一切其…  相似文献   

9.
谢瑞雪 《科教文汇》2009,(19):259-259
“数字”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巧妙而密切的联系。人类早巳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深入不懈的探讨和研究。古希腊著名的学者毕达哥拉斯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提出了“万物皆数”的重要观点。他发现“和谐能够产生美感效果,和谐是由一定数的比例关系中派生出来的”。“黄金分割率”就是和谐比例关系的其中之一。而今。毕达哥拉斯关于“万物皆数”的观点己成为近、现代科学观念的一个主要特征.并从一定的层面上被“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所印证。  相似文献   

10.
原子论是哲学家和科学家在迫寻构成物质的终极单位时提出的一种学说,它有一个以思辨的原子论到实验的原子论的发展历程。对这一发展历程的剖析,有助于我们对物质分割的有限性与无限性这一古老而又常新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原子论起源于古希腊时代,它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思辨的创造。他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是一切变化之中恒定不变的东西。原子在其运动中不断离合,构成事物的变化生灭交替的过程。我们对他的学说无需详述,重要的是探讨这一学说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打开初中的数学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质数的定义: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除了1和它自己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因子,这个整数就叫做质数。因此,质数(又叫做素数)就是2、3、5、7、11…,其中2是唯一的偶质数。高中的数学教科书,也是采用同样的定义。两者都有“排除掉1”的条款,即规定1不是质数。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要有“排1条款”?或者更基本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定义?如果将“自然数的集合”与“大自然”互相对照,那么“质数”(不可分解)就相当于“原子”(本义是不可分割)。古希腊哲学家的原子论认为:万物都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永恒不…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科学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说并不是陌生的名字,任何一本科学通史教科书都会介绍古希腊科学.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是大家熟悉的古希腊思想家的名字;水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皆数、四元素论、四体液说、四因说、天体的几何模型、拯救现象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命题或理论;古希腊人所展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性和智慧的崇尚、对真理的探求、对民主的执着等,更被大家认为是科学精神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3.
张光成 《科教文汇》2009,(27):248-248
克拉底鲁认为,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辩证法如果承认运动,就必须承认矛盾。而承认矛盾,就必须承认事物在同一个时刻即是自身又不是自身。这样看来,认为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是有道理的,克拉底鲁的命题也是辩证的。他的理论的错误只是在于:他只看到了矛盾而并不懂矛盾并不直接就是质变,因此,他才由辩证法的真理走向了诡辩论。  相似文献   

14.
克拉底鲁认为,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辩证法如果承认运动,就必须承认矛盾。而承认矛盾,就必须承认事物在同一个时刻即是自身又不是自身。这样看来,认为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是有道理的,克拉底鲁的命题也是辩证的。他的理论的错误只是在于:他只看到了矛盾而并不懂矛盾并不直接就是质变,因此,他才由辩证法的真理走向了诡辩论。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充满数学的模式。将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两段的比值为(√5-1)÷2≈0.618,这种分法为“黄金分割”,分割点为“黄金点”,0.618为“黄金数”。它最早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被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并断言:宇宙万物,凡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总是最美的形体。历经两千多  相似文献   

16.
李躜雯  潘丽君 《今日科苑》2010,(12):177-178
在南斯拉夫"实践派"中,值得人们关注的是马尔科维奇的人道主义辩证法观,尤其是他在是否存在自然辩证法问题上的独特的看法。他认为,辩证法既不是一种绝对的、抽象的精神结构,也不是自然界的一种一般结构,应该是人类历史的实践及其本质方法的一种总体结构——批判思维,它的本质是人的历史的自我实现。在辩证法的分类上,他不同意彻底否定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为辩证法不应该仅仅是社会辩证法,它还包括自然辩证法,但这种自然辩证法不是指自在自然的辩证法,而是人化自然的辩证法。在辩证法的原则问题上,他认为辩证法有五大原则:总体性原则、历史性原则、自决原则、矛盾原则及超越原则。  相似文献   

17.
陈磊 《百科知识》2024,(7):34-36
<正>在毕达哥拉斯之后,古希腊相继出现了许多武林高手,其中吵得最欢的一个叫苏格拉底,他还有个徒弟叫柏拉图。这个柏拉图和老毕一个德行:崇尚完美。他觉得,光是宇宙的形状完美还不够,每个天体的运动也必须完美。于是,他提出天体的运动也是完美的。  相似文献   

18.
武术与哲学     
王俊 《科技广场》2004,(5):112-113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瑰宝.它源于古代的生活和生产斗争实践,以“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把武术的运动规律与阴阳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华武术得到健康发展,走向世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欢迎.  相似文献   

19.
武术与哲学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瑰宝.它源于古代的生活和生产斗争实践,以“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把武术的运动规律与阴阳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华武术得到健康发展,走向世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欢迎.  相似文献   

20.
老子以“道”为中心的哲学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互相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巨大,但他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最终坠入了形而上学的泥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