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核心素养培养任务驱动下,教师要通过生动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尝试、去探求。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从单元整体设计出发,拟定真实有趣的单元主题;打破课时局限,以单元核心任务为线索;开展自主科普阅读,汲取丰富科学知识;纸笔留痕手绘图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课堂“三分享”,助力学生价值观形成,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蓬秋 《成才之路》2010,(22):47-47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课定格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下就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素养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获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以科学探究精神为核心的核心素养。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持续关注基础科学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也需要通过基础理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意识,引导他们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提高实践能力。本文就以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基础性内容,进一步探讨培养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背景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明白核心素养对小学生发展的意义。培养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主要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慢慢养成的一种科学能力,从而不断加强小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笔者聚焦“科学核心素养”,从以下几个方法来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高效性:一是问题驱动,兴趣使然;二是考核制度,成功开端;三是优选材料,提升质量。  相似文献   

5.
鹿依林 《教育》2022,(12):67-68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与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立足于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转变思维,运用春风化雨般的教学语言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专业化、时尚化与趣味化兼具的小学美术课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本文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胡梁 《上海教育》2024,(10):64-65
<正>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科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被视为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还将不断深入,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和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为老师们理解并开展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卢华伟 《天津教育》2022,(36):177-179
<正>小学科学是学生科学意识培养的启蒙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能有效锻炼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对科学知识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原因是觉得教学形式单一、理论知识枯燥。为此,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在课堂中以“做思共生”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培养更优秀的科学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统计与概率”进入中小学数学课程是国际中小学数学课程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在数据意识和统计方法方面的普遍需求。小学数学的“统计与概率”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据收集的必要性;引领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积累数据分析经验;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结果解决问题,体会数据分析的作用和价值,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28):78-79
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宝贵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就应当在实际教学当中,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渗透进去。而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的方式,并及时创新教学的手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引导激励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探求数学知识,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真正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成为教育工作者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的文化价值,发展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美学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则从目标构建、情景创设、内容整合、过程设计、技术应用等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创新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背景下主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在此背景下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科学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就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指的是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科学能力,强化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先简述了核心素养与高效课堂,其次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最后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  相似文献   

11.
黄素平 《天津教育》2024,(2):103-105
<正>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核心素养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科学地应用大单元教学,能够优化教学内容,整体把握单元知识的“前世今生”,建立与旧知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应转变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切入点,提出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现阶段的重点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深度分析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用型”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情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忽视知识建构、生活运用和价值判断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科学学习始终处于浅层。为了让学生的科学学习走向深入,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链接的方法,注重科学知识的系统加工、科学知识的内化与外化、科学知识的理性建构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铸就必备品格,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及运用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更加偏向于学生们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利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通过情境教学,我们能够创设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各式情境,并将知识点的利用融入其中,从而促进学生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我们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问题情境的设计,从而有效激发出学生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的热情,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当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更多的转向核心素养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观念也应当相应做出调整。在核心素养目标下,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调整教学目标,使得教育的主体真正落到学生身上。本文将具体探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希望能给目前的小学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不单单是传授学生科学知识,更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特别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文章主要以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为背景,思考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小学越发重视智慧型课堂的构建,这一举措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学科核心素养高的优秀少年。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将“互联网+”运用到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中。本文从具体实例入手,针对该问题给小学提出具体方案:巧妙的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题的切入;教师应当借助互联网,搜集优质的素材;教师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希望给出的三点建议,能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人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狄小琴 《天津教育》2023,(13):75-76
<正>随着“双减”政策在教学活动中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科学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成果成了科学学科发展的主要议题。深度学习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体系,提高核心素养,实现知识更高层次的迁移与利用。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构建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思维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钱铮 《中学时代》2024,(2):78-80
<正>“公共参与”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要素,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积累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了解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途径、方法以及规则,以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从而生成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中学学科教育中,教师必须以学科教材为抓手,发掘教材的多元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激发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1 学习教材,了解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本质的阐述,是构建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科学知识去奢谈科学素质的培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