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课间的游戏活动是小学生集体放松自我、锻炼身体的时间,也是学生投入度最高的时间段。班主任利用这段游戏时间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笔者以本班学生为例,以本校大课间游戏活动为契机,谈谈小学低段课间游戏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材料易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种类繁多,不受时间、场地、人数和幼儿能力差异的限制。这种集趣味性、简便性、随机性于一体的游戏非常适合课间活动,于是我们尝试将民间游戏引入课间。我们通过广泛收集,精心筛选,确定了适合幼儿课间活动的民间游戏;通过巧妙的环境创设,家长教师共同指导等策略让幼儿自主且有序地开展课间活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民间游戏扩大了幼儿的活动内容,丰富了幼儿的课间活动。  相似文献   

3.
如何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长效管理机制,将体育教学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开展好既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又有锻炼实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一、构建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机制,提高活动质量1.有序开展,定期考评。学校为保障体育大课间的有序开展,每月对各年级的活动效果、安全性、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选编体育游戏是开展好大课间活动的前提。传统课间操的体育游戏与同学们自编自创游戏的结合,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生动活泼,突出了游戏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愉悦性、互动性等特点。这正是学生乐于接受和喜爱的,个个争先,练在其中,乐在其中。可见,大课间活动体育游戏对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选自苏小班队会活动课程化教材二年级下册)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获取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内容。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2.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健康、安全、有益的课间游戏,成为游戏的主人,成为课间的主人。活动准备:小品、快板、朗读、舞蹈、歌曲、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双减”政策出台背景下,目前多数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不少学校大课间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对此,可以开展大课间心理游戏活动,拓展大课间活动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个性心理品质。本文主要论述了将团体心理游戏融入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意义以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中,与小学课间10分钟相对应的环节叫"过渡环节".其间,幼儿一般都是在教师的看护引导下,有序地进行入厕、喝水、分散进行体育游戏等活动.  相似文献   

8.
课间是学生伤害事故的高发时段。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主要来自学生的奔跑追逐、玩弄危险物品、做危险性游戏、吵架打架、跳台、攀爬高处、在狭小的通道发生拥挤等。课间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教室、楼道、楼梯、室外体育器材摆放处、操场和厕所等区域。学校应制定具体的课间行为准则,建立课间巡查制度,并推荐健康、安全、有益的课间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中,与小学课间10分钟相对应的环节叫“过渡环节”。其间,幼儿一般都是在教师的看护引导下,有序地进行人厕、喝水、分散进行体育游戏等活动。而到了小学,这段时间则是让孩子完全自主支配。作为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如何学会自我管理、合理支配好课间10分钟?  相似文献   

10.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一般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30分钟左右,与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规模大,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统一管理。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对学生紧张学习起调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农村初中教师应结合当地民俗、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把优秀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大课间活动中,丰富学生课间活动内容,提出活动与游戏相结合、跑跳与球类相结合、体育与文艺相结合的体育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校大课间,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是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平台。扎实有效地推进大课间活动,需要体育教师多方谋划,科学布局,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3.
应伟 《教学与管理》2008,(10):10-12
课与课之间,大家习惯称之为“课间”。课间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以便更好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段时间内,学生的行为表现不仅仅是上厕所,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而更多的是游戏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总会折射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对此,我们且称之为“课间文化”。  相似文献   

14.
翁金国 《教书育人》2013,(11):50-51
大家习惯把课与课之间称之为"课间"。学生在课间的游戏或其他活动所表现或折射出来的文化气息、文化元素,被称为课间文化。课间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气息,它不仅是现代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一项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所以积极  相似文献   

15.
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说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确保体育大课间的开展较为高效有序,进而才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但是在当前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制约因素较为繁杂,如此也就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促使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较为丰富高效。就重点围绕着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推进从制约因素以及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的课间操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以基本体操或健身操、舞蹈、民俗体育运动和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获得内部培训指导和全面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一般在早晨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大约20~40分钟,比起传统的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形式多样、运动强度适宜,对学生而言,不仅有释放学习压力的作用,而且也有强身健体的效果。从教育的功能看,目前国内和国  相似文献   

17.
“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学习一整天”是深入教育改革以来,对学校体育提出的明确的要求,并把它作为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大课问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阳光体育的开展,大课间活动也开展的较为有序、红火,随着大课间活动的成熟发展,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使大课间合理有序的成长,成为需要我们研讨的问题,笔者就大课间活动的几个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与同行专家进行探讨。一、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的角色问题1.活动组织者  相似文献   

18.
课与课之间,大家习惯称之为“课间”。设置课间,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调节学生的身体状态与精神面貌,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在这段时间内,学生的行为表现不仅仅是上厕所,而更多的是游戏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总会折射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对此,我们姑且称之为“课间文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许多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陷入安全"恐惧症",从而导致一些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权利的缺失。有的学校制定一套《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规范学生课间活动:教育学生文明休息,不在教室、走廊、操场追逐打闹;不做危险游戏,不攀爬爬杆、篮球架、单双杆、铁门等设施,不跳乒乓台及校园各处台阶。班主任在课间随时巡视学生在教室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行政值日和辅导教师在课间巡视全校学生活  相似文献   

20.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践与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与课间操相比,其活动规模大,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统一管理。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对学生紧张学习起调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明显的作用,是学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是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保证。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