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和事物的缺点为什么叫"毛病"?流行的解释是来源于马的毛发有缺陷的"毛病",本文指出这一解释不能成立。"毛病"最初指人身体上的小病。"毛"有小的意思,今称一角钱为"一毛",就是来自小钱义的"毛钱"。由小病引申泛指缺点。  相似文献   

2.
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最近在公司内部邮件发了一封以"改变,从你我开始"的公开信流传开来,邮件中要求"鼓励狼性、淘汰小资"。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企业价值观或将转型的明确信号:如果继续走小资情调的路线,慵懒的躺在百度的温床上沐浴IT的太阳。那最好哪凉快哪呆着;如果想扯起狼皮扛大旗,那正是你们最好的舞台和合适的机遇,百度需要敢于冲锋陷阵、抱团拼搏的"群狼"。狼性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经常被借鉴和运用,也涌现出了一批"狼老板"和"群狼"员工,这对一个处于创业初期、成长时期的企业来说,势必是一个很  相似文献   

3.
龙仕平 《文化学刊》2015,(1):225-226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亡律》中的"亲所知"一词,学界仍有争议,或解释为"亲属朋友",或解释为"亲属所知之人"。综合考察先秦两汉文献中"所知"一词的用例,《法律答问》《二年律令》中的"亲所知"当指"亲属和相识之人";而《亡律》中的"主亲所知"当指"主人或亲属所辨别确认者"。  相似文献   

4.
正"雅"与"俗"是一对相互对应而又密切关联的概念。作为一般的社会概念,高尚、文明、美好为"雅",反之,庸鄙、俚恶、粗陋则为"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雅"与"俗"分别指正统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的下层文化。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堪称是对这两大文化层面分野对比的鲜明写照。将上述意识来看待人群,歌《阳春》《白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骚》篇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对于"《雅》《颂》之博徒"一句中"博徒"一词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这一问题历来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回顾20世纪以来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认为"博徒"一词需要在文献的基础上做出合乎文本的解释。本文通过对汉代以来"博徒"一词的用法,结合骈文对仗的写法分析"博徒"一词的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博徒"一词确为贬义色彩,并且据此阐明刘勰的用意。  相似文献   

6.
"A倒是A"小句属于同义反复式"A是A"的一种,其否定形式为"A倒是不/没A"。本文首先从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两个方面来分析小句"A倒是A"的语义结构特征,其次分析了"A倒是A"与"A倒不/没A"谓词选择的不对称性,最后从认知语用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对小句所表达的会话含义进行推导,认为其会话含义是可推导的,其语境效果是通过新旧信息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8.
顾玉萍 《文化学刊》2015,(3):201-203
由于从主观上论证自身理论和从客观上含义不同,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解释不计其数,都有一定合理性和文字上的依据。本文借助前人的解释,将这句话理解为孔子"利"讲得少,赞许"命"与"仁",但不是反对"利",是要多讲"命"与"仁"。重点结合孔子的思想、生平及《论语》中"命"与"仁"的关系,对此解释进行深入论证。  相似文献   

9.
海登·怀特把传统的历史科学定性为一种叙事,"其内容为杜撰的与发现到的参半,并由具有当下观念和意识形态立场之工作者,在各种反观性的层次上操作所建构出来的"。学界长期以来把老子的政治主张核心理解为"小国寡民",并且把其理解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本文对"小国寡民"进行了梳理与考辨,认为怀特的历史主张能够解释这种误区的形成,是一种"原始的"踪迹转化成带有意识形态的思想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是"一带一路"倡议进入战略推进期的关键之年。"一带一路"受到了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百度上与此有关的词条高达759万。"一带一路"的故事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受众,如何把"一带一路"故事讲得精彩,讲得打动人心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努力完善"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针对"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媒体纷纷成立"一带一路"智库,但在成立之后没有产品内容的输出。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是产品不够,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沉默的螺旋理论解释"民意"1974年诺埃勒-诺依曼在《传播学刊》发表了一篇论文叫"沉默的螺旋",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这是一个著名的大众传播学理  相似文献   

1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其妙处的。一道静中有动的孤傲之光,让很多登临者常因未遇而感到怅然若失。冬天的滕王阁依然喧哗。我知晓在这里赏景与季节无关,因为滕王阁的一年四季,都蓬勃着活力四溅的青春色泽。游客大多是为王勃而来,为《滕王阁序》而来,观景的心情只朝着一个方向,这样,才能够随意地在时间的走动里获得自己的心灵体验。在近十年间,我曾三次登过滕王阁,却没有留下过一段文字,这于我来说,是个例外。作为南昌城的一个文化符号,滕王阁太厚重了,承载的历史文化有千年之丰,单是初唐四杰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今文经学解释观的全部精蕴在于一个变字。不管是他的名号论、辞指论等言意观,还是他从变而移的《春秋》解释思想,以及他的经权常变理念和具体的引《诗》活动,都直接孕育并促成了《诗》无达诂这一显赫命题的生成,或者说,《诗》无达诂作为一种解释经验和理解旨趣,本身就是从董氏的今文经学解释观念和阐释实践中提炼而来。  相似文献   

14.
张云龙 《职业圈》2013,(1):42-43
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最近在公司内部邮件发了一封以“改变,从你我开始”的公开信流传开来,邮件中要求“鼓励狼性、淘汰小资”。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企业价值观或将转型的明确信号:如果继续走小资情调的路线,慵懒的躺在百度的温床上沐浴IT的太阳,那最好哪凉快哪呆着;如果想扯起狼皮扛大旗,那正是你们最好的舞台和合适的机遇,百度需要敢于冲锋陷阵、抱团拼搏的“群狼”。  相似文献   

15.
"孔颜乐处"由宋时理学家提出,并成为他们关注的重要命题。"孔颜乐处"是一种不为物欲所困的主体内在之乐,是基于人从自然性的"感性冲动"下挣脱,向精神性提升的过程。它往往表现为在贫困中保持清心一片以及自得其乐的高尚节操。本文试从孔子、颜回的生活状态进行考察,认为"孔颜之乐"最初着重于"好学"。但宋儒却从"境界"层面解释。"境界"之解是缘于时代的变化和学者身处本体论的焦虑之中。本文拟遵循这一思路来分析,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正>在国际传播的媒体大家庭里,有一群独特的"老人",它们就是超过200年历史的海外华文传媒。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老人"们怎样生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新闻业界和学术界都关心的话题,然而,相关研究至今仍旧不多。本课题组调查了6个大洲的16家海外华文媒体,将其2016年的各种实践概括为"一变两不变",即"融、承、传"。"融",指海外华媒的新变化——媒介融合,形式上、内容上、管理上的融合。"承",指海外华媒承载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同义词指的是一组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本文以同义词"作"与"做"为例进行辨析,首先从历时的角度深入分析"作""做"两个词的来源,然后从词汇意义、词语搭配、语体色彩等角度来辨析这一组经常被人们混用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8.
"巫"是最早的汉字之一。对于"巫"字的造型,目前学术界考释有以下几种:一是认为"巫"为卜筮之筮,二是将"巫"释为四方方位,三是将之释为舞,四是释为巫师使用的做法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将之释为一种人、地名、国名、神名。本文只取前四个主流说法进行分析。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对于"巫"字的考释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与工同意"句,历来有不少学者进行考证。而笔者认为若能详细论证"与工同意",对于释"巫"的义源也应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仲夏的傍晚,西边天际一片赤红,这种晚霞美得令人目眩,会让人生出一种身在画中的感觉。这样的美景,若是天气温和时,不知会聊发了多少人的赞美与感叹,也不知出息了多少美丽的诗,留下了多少荡人心魄的画卷。可在这热烘烘的酷暑里,天边的红云却预示着明天又是一个响晴的天,大火炉般的太阳又要晒得无数人汗“雨”淋淋。  相似文献   

20.
"道"是什么?辞源上的解释主要是道路、方法与规律;大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上的解释主要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此百科全书还特别注明:庄子认为,"道"是终极本原,是无所不载、无所不覆、自生自化的宇宙本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