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16,(18):34-35
<正>生态系统中关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的知识,题型多变,考法灵活,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模型构建法,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多变的考法规律化,帮助学生正确梳理能量的来龙去脉,快速提高解题能力。1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要理解能量的流动规律,首先必须搞懂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和最高营养级(顶级消费者)相对比较特殊,第一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据此,求解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只须按能量流动效率进行相应的“放大”(已知高营养级的生物量,求低营养级的生物量)或“缩小”(已知低营养级的生物量,求高营养级的生物量)计算即可。  相似文献   

3.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准确区分能量流动中各营养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与摄入量,是学生解答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关试题的难点.下面通过典型例题剖析归纳准确区分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方法.一、依据摄入量和同化量的去路进行判断摄入量是各营养级动物吃进去的食物的能量,其去路有2个,一是该动物的同化量.  相似文献   

4.
执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发现,学生对于各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理解不清。要解决这一问题,可运用"支架式教学",通过搭建"支架",构建"模型"的方式,把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划归到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考考查生态系统部分知识时,命题往往以应用层次为主,强调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碳循环的过程、生态系统中不同成分所起的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考点中的重点;各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向,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在10%~20%。在食物链中求解各营养级的生物量,只要按能量传递效率进行相应的“放大”(按营养级从高到低递增)或“缩小”(按营养级从低到高递减),即可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学到能量流动这一章节时,“对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各营养级间流动的能量”、“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以及粪便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应归为哪一个营养级生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时,总会感到迷惑。  相似文献   

8.
<正>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个特点很好理解,但对生态系统中与能量有关的计算,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有困难,现总结分析如下。1 有关至多和至少的问题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传递效率是10%~20%,那么什么时候用10%,什么时候用20%来计算呢?这就涉及能量传递的最多和最少问题。当生产者的能量一定,求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多能量时用传递率20%计算,求最高营养级能获得的最少能  相似文献   

9.
<正>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关于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也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点,笔者就此谈点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供同仁参考。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体内的能量、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下一营养级摄取的能量以及未利用能量之和。例1 图1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相似文献   

10.
一、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能量传递效率=第N+1营养级的同化能量/第N营养级的同化能量×100%。例1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是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67-68
<正>《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生态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是生态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能量流动的考查主要包括能量流动图形分析、计算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等。现就能量流动图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难点。能量流动图形有很多种,如果考查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能量流动过程,则较为简单,直接按教材图记忆即可(图1)。  相似文献   

12.
1.认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并全面掌握.2.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与输出.(1)能量的输入: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特别注意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流失(排遗),没有被同化.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67-68
<正>在高中生物必修3"群体的稳态与调节"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能量流动的相关问题历来是学生易产生困惑之处,故而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分类剖析。1能量的来源与去路的分析1.1能量的来源分析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来源于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第一营养级外的其他营养级:以上一营养级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流人(图1)。  相似文献   

14.
“十分之一定律”和“吃十长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关于能量流动的效率,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林德曼效率。它的本意是说,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里,作为食物链的各个相邻营养级之间所拥有的能量,大致维持在10:1左右。也就是说,为了维持一个营养级生物的生存,前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必须具有10倍左右的能量规模,两者才能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15.
判断生态系统中杂食性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地位是生态学研究与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判断生物营养级的三种常见方法,即通过能量流动过程、食性分析与稳定同位素测量等.由于特定生物营养级数值往往不是整数,其与简化理论模型亦有差异,认识此点,可帮助教师更客观、深刻地认识和选用教学案例与解释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中的插图形象而直观,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教师合理运用插图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但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教学时,同样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适当对插图做些变式,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1锦上添花【例1】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进行分割处理。存在问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能直观地表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但对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流向则表示不够全面。变式方法: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该营养级同  相似文献   

17.
<正>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动也是抽象的。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更是生疏,因而能量流动成为其认知上的难点。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图解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能量流动的认识和理解。1"拼图法"(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_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A_1),另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_1+C_1+D_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是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一个难点。一般情况下,能量在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在题目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认为传递的最低效率10%,最高效率20%。具体计算时,可根据下图来解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级成部分,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这部分内容为学习生态系统的功能作辅垫,因而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并非绝对性顾宏祥众所周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但实际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并非绝对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平常所见的食物链育3类:一是捕食链。它是通过相连两营养级的捕食关系形成的。如植物→鼠→蛇→鹰形成的一种食物关系。在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