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学生正在做练习,一个学生问同桌:“你记不记得‘攀登’的‘攀’字怎么写?”“当然记得啦。”同桌兴奋地回答,“这个字是上个学期学的,那次写生字和单元考试,‘攀’字我都写错了,老师还罚我把那个字再多写5行呢!他还再次告诉我怎么去记这个字,‘大手举起两根木和两个X’,你看,容易记吧。”  相似文献   

3.
蒲昕昕 《山东教育》2005,(28):18-18
当我把“平”字范写在黑板上,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请小朋友们评一评,老师写得怎么样?”当一个女孩子给我指出“平”的第三笔“撇”碰到第四笔了,我称赞她说:“小天真勇敢,敢给老师提意见,真了不起!”当我再让其他的孩子接着评的时候,他们的评价是:“平”字最后一笔“竖”应该是尖尖的,老师写得不够尖;老师写的“平”字第二笔“横”有点短;老师没注意顿笔……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错误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他在板书过程中把“匣”字写成“箱”字了。当时有学生举手提出:“老师。你把‘匣’字写错了。”老师听后连忙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箱’字是老师故意写的.我想看看大家上课有没有认真!”之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全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注视着黑板。整节课气氛沉闷。课后.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经常这样.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就说考考我们。真没劲!”  相似文献   

6.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7.
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是新凤霞写的《万年牢》。学习这一课时,有个细心的学生问我:“老师,在第四自然段‘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一句中,‘甩的’的‘的’字应该是双人旁的‘得’字,我认为是书上出错了。”我认真地看了此段,当时发现学生的质疑不无道理,可是教科书会轻易出错吗?我及时表扬了他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并请他给老师留一天的思考时间。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如果”这个词,便好奇地问老师:“‘如果’是什么果子,好吃吗?”老师笑笑,摸着我的头:“‘如果’不好吃,生活中不应该有‘如果’,你要好好把握!”似懂非懂的我点点头,又跳到一旁啃好吃的苹果去了。  相似文献   

9.
写字时,学生往往图快,把字写得很乱很雉看。这时,我总会用幽默的话语刺激这些不好好写字的同学:“字如其人。咱班霍燕同学的字写得端庄大疗、美观漂亮,就像她的长相。再看咱班董狲同学写的字,真的很像他啊,不但结实还很厚实!我看咱班的每一位女同学都想把字写得跟‘美女’一样吧,谁都不希望笔下的字跟丑八怪一样吧!  相似文献   

10.
写字课上,我在田字格里为孩子们示范写“找”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和‘我’字的写法相似。注意,第五笔是斜钩……”我一边在田字格中范写,一边讲解要领。写完一看,我纳闷了:明明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怎么看起来不太像呢?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下面的学生看出问题了,来不及举手就唧唧喳喳地说起来:“老师,您那个提手旁写高了!”  相似文献   

11.
脏手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女儿:"没有,妈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头发与智慧在看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时候,爸爸问10岁的儿子:"你说,一休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因为他没有头发呀!""头发与智慧有什么关系呢?""你不是说妈妈头发长见识短吗?"绝对安静老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连落一根针在地上你们都能听得见。”过了一会儿,全班静下来了,一个男生尖叫道:“扔针吧!”“果然”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了。”  相似文献   

12.
今天,“工”字宝宝来到公园玩,看见小草哥哥把头伸得真高呀!“工”字宝宝也把头伸得高高的。 小草哥哥说:“‘土’字弟弟,你好呀!” “对不起,我是‘工’,不是‘土’。”“工”宝宝回答。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一堂公开课上的一个小小细节,至今我还记忆扰新:在让学生板书生字后.于老师拿出红粉笔要给写得最漂亮的字画上红圈,以示评判褒贬。其实,那几个字孰优孰劣,一眼即能看出。但出乎意料的是,于老师在圈出了那个明显漂亮的字后,又仔细端详起另外三个难以让人恭维的字,一脸的认真劲。绝不亚于鉴赏一位书法大师的真迹!一会儿,于老师面露欣喜之色.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将其中写得较漂亮的偏旁部首圈了出来且喷啧称赞,就连那实在让人不堪入目的“凹”字,中间的凹陷处也被于老师郑重其事地画上了红圈.并竖起大拇指:“这个‘凹’字.很有分寸,这个‘折’,很有力量。”黑板上大大小小的几个红圈恰似几面红旗,鲜艳夺目,给我们以心灵的震颤,方向的导引。在于老师的限里,每个学生的字都有“优点”,都该画上“红圈”!这正体现了一个教育艺术家的宽阔心胸:炽热的情感和睿智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激励性的熏陶对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反思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常常是随心所欲.批评指责,很少能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当我们抱怨所谓“差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更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给予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  相似文献   

14.
小芳拿着张老师刚刚发下来的作文簿打开一看,老师写的批语是:“文章写得不具体。”小芳嘟噜着嘴不高兴地对张老师说:“这篇作文我写了五百多字,还说不具体!”张老师笑着说:“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字数多’不等于写得具体。请看下面这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15.
乌黑的头发微微翘起,架着副眼镜的眼睛,一闪一闪,透着几分憨劲,又透着几分机智。他,就是我的好朋友章俊文。话说某年某月某一天,吴老师写了个“扶”字,问道:“谁来说说写好‘扶’字要注意什么?”章俊文听了,把手举得高高,着急地喊:“我来,我来!”吴老师请他回答,章俊文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吴老师,我觉得这个字不好看,‘扶’字右边的‘夫’,上面的横应该写得长一点。”其实这个字蛮好看的,再说,吴老师也不是问这个呀。吴老师拿他没办法,说了声:你是鸡蛋里挑骨头啊。”我们笑了笑,章俊文只好尴尬地坐下。本以为“扶”字事件到此为止了。谁…  相似文献   

16.
智力星球     
字谜峰 “牛皮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老师问班上的学生。 一个男孩举手回答说:“我知道,是用来把牛包起来的!”于一次,地理老师在教室里讲述月球己。他说:“月亮大得很,在土面可以红居住儿百万人。”一个日L!玛克斯的学生突然大声笑起“你笑什么‘犷” “我在想,当月亮变成月牙儿的时候,罗“曰几的人该多么拥挤呵”少(1)答案:’农”字。“农”字加上‘“三点水”,不就成T’依,’$嘛。 (2)答案:猜这个谜语的思路跟上面的差不多,这个字是‘“瓦”字。你看.“瓦一字加上‘.并”,就成了“瓶”字啦。 一扮智力星球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不写白字老师:“你怎么一写到‘白’字就空起来不写呢?”学生:“爸爸告诫我,千万不要写白字。”笔误某生正在尽心描述着一人物的外貌,偶遇一字不会,遂问其同桌:“一副眼镜的‘副’字怎么写?”“一副跳棋的‘副’!”  相似文献   

18.
一天,某青年教师一边拿着作文本,一边惋惜地说:“秦老师,你看,学生的作文写得多好呀,可惜就是分不清‘的’、‘地’、‘得’,唉!我不知讲过多少遍了,可就是没有什么效果!你说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9.
成强 《现代语文》2005,(1):38-38
笔者有一位学生,现在在外地上大学,学的是中文,经常给我写信,但每次来信在信封上都写是“西藏中学某某老师敬收”。这个“敬”字显然是用错了。说“敬收”是让对方恭敬地收,用在这里,反而给对方造成了自大和傲慢的印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样用的不是偶然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的一个老同学来访,我与他谈到的此事,他哈哈一笑,说:“如果是我,我就用‘敬启’”。  相似文献   

20.
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一堂公开课上的一个小小细节,至今我还记忆扰新:在让学生板书生字后.于老师拿出红粉笔要给写得最漂亮的字画上红圈,以示评判褒贬。其实,那几个字孰优孰劣,一眼即能看出。但出乎意料的是,于老师在圈出了那个明显漂亮的字后,又仔细端详起另外三个难以让人恭维的字,一脸的认真劲。绝不亚于鉴赏一位书法大师的真迹!一会儿,于老师面露欣喜之色.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将其中写得较漂亮的偏旁部首圈了出来且喷啧称赞,就连那实在让人不堪入目的“凹”字,中间的凹陷处也被于老师郑重其事地画上了红圈.并竖起大拇指:“这个‘凹’字.很有分寸,这个‘折’,很有力量。”黑板上大大小小的几个红圈恰似几面红旗,鲜艳夺目,给我们以心灵的震颤,方向的导引。在于老师的限里,每个学生的字都有“优点”,都该画上“红圈”!这正体现了一个教育艺术家的宽阔心胸:炽热的情感和睿智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激励性的熏陶对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反思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常常是随心所欲.批评指责,很少能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当我们抱怨所谓“差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更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给予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