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界通行的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相冲突,背离了真理定义的基本要求,不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曲解了经典作家关于客观真理的论断,其基本论据和推理过程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真理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我们只是把其中的某些问题的讨论意见,作如下的简介。(一)什么是真理第一种意见:把客观真理说成就是客观存在,并且把真理区别为两种:即客观真理和思维真理。他们认为,关于真理的问题,一方面是客观真理的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它的可认识性问题,这两方面相结合但又不能相混淆。抹掉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真理的绝对客观性,只承认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就是宣扬:不能有不依存于  相似文献   

3.
主观真理与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真理是否客观的问题上 ,应该从不同的角度 ,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角度看 ,真理作为意识的组成部分 ,是主观形态 ,即真理是主观的 ;从真理与谬误的角度看 ,二者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形式都是主观的 ,二者的惟一区别是正确性问题 ;从真理本身中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看 ,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 ,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不等于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4.
客观真理即真理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从静态看,客观真理即相对真理,从动态看,客观真理即绝对真理,客观真理不是客观存在,列宁关于客观真理的观点是一元的。  相似文献   

5.
真理是客观的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这一提法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它歪曲了真理的本质 ,造成真理问题的模糊不清和诸多理论上的矛盾。真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其本性是主观符合客观  相似文献   

6.
“真理”和“客观性”的含义,都既有存在论意义,又有认识论意义.从认识论意义上考察,真理的客观性为一切真理性认识所共有,又是真理性认识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即符合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坚持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本体论前提下,肯定符合性是真理的客观性.从真理内容的来源是客观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即社会实践是客观的,不能推导出真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客观真理”论片面地强调了真理的客观性,割了真理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造成了诸多矛盾。真理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符性,这样理解才能在真理观上真正坚持和贯彻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有关论著和论文把客观性、主观性等看作是真理的本质特性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真理的本质特性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主观和客观的相符性.肯定这一点,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很久以来,“客观真理”这一提法广为流行,无论是在哲学教科书中,还是在报刊文章中,一般都是把“客观真理”当成“真理”的同义语,认为这个提法是个“经典命题”,它揭示了真理的最本质特征,和唯心主义的“主观真理论”从根本上划清了界限;认为“客观真理”的含义既包括其内容的客观性,也包括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客观性,等等。对于这些见解,也曾有人提出疑议。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3期上就有一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识的基本特征,认识中的客观性及真理与谬误的原则区别,分析了真理的内容,提出真理的内容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自身,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认识论中的客观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真理的本质属性这一问题上,“客观真理说”与“主观真理说”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缺陷,要克服这一弊端,就要从真理属性的多样性出发来认识真理的本质属性问题。真理的科学性才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对真理的“质疑”,把人们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语言的世界、文本的世界、符号的世界,而不再是那个完全独立于语言世界之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世界,这是不可取的。但这一“质疑”引起了对我国现行的哲学教材和认识论专著所普遍界定的真理定义即“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的思考。如何在“质疑”中完善真理的定义是本文所作的一个尝试,即将真理定义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体的本质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都强调行动、实践,都注重功效,都被称为实践哲学。但是,具体分析二者的观点,不难发现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哲学。在本体论上,二者都强调实践对客观世界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而实用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二者都强调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而实用主义哲学是以调和折衷为特点的主观主义和诡辩的方法:在真理观上,二者都强调真理的实用性,把真理和价值统一起来,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依据真理的客观性承认真理的实用性的,而实用主义哲学脱离了真理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了真理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李校利同志的《“客观真理说”的内在矛盾》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质疑。例如,有的哲学教材说:“真理的客观性,不是指事物的片面的、局部的、零碎的个别现象,而是事物整体上和本质上的客观性,是客观事物的多方面的客观现象的总和,是长期发展过程中历史过程、历史现象的总和。”这种提法使人们对真理的客观性理解成为真理等同于客观事物自身了。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把“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技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列为辩证法要素的第一条,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要坚持辩证法首先要坚持…  相似文献   

15.
对哲学的两个根本问题"何为哲学?哲学何为?"不同的回答,造就了不同旨趣的哲学.黑格尔的《小逻辑》认为:哲学乃在于以思维的方式把握真理,真理就是客观性与概念的同一,这样的真理也就是理念.他的见解反映了西方古典哲学总体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16.
真理是客观的,具有客观性;谬误也是客观的,也具有客观性。谬误的产生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矛盾运动的必然性,既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原因。确立谬误的客观性能够解决有关哲学难题,保持哲学原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真理是在实践--认识--实践的全过程中获得并得到检验的。本从真理“物化”为实践的结果这一角度,在考察实践结果的客观性、必然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上,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和发展性,从而证明了真理的“物化”就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8.
薛定谔作为一位著名的、有独特思想的科学家,其真理观是很富有典型性的。本文主要从科学、哲学与真理的相互关系、客观真理论等角度系统阐述了薛定谔的真理观;同时,还进一步考察了其对以数学方法和直觉思维方式为主的关于真理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以及他所揭示的科学真理中关于真与美相统一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真理定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严密,真理应定义为“真理属于认识论范畴,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体的本质或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与事物的客观性含义不同,前者指真理性认识与客体的本质或规律相符合,后者指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20.
鉴于哲学界对真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对性与绝对性论述较多,而对真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论述较少的现实,本文认为,真理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是不容置疑的。从真理的产生过程和存在形态来看,真理具有抽象性;从真理的内容和应用来看,真理具有具体性。真理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正确把握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