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欢度春节”,有的写作“欢渡春节”,哪一个对? “度”是过的意思,凡度过均应当用“度”。“度日如年”、“虚度年华”、李白诗“一夜飞度镜湖月”,王之涣诗“春风不度玉门关”,王安石词“看余度石桥”,字均用“度”。“欢度春节”自亦应用“度”,写作“欢渡”是不正确的。《论文》:“渡,济也。”此字从水,只用于过水。“过渡时期”用过水的比喻,故亦用“渡”。其他过义一概用“度”。古代“度”可通“渡”。《汉书·贾谊传》:“犹度江河,忘维楫。”此应用“渡”者都用“度“字。而“渡”字不能通“度”。因此,按简化原则,最好一律用“度”,就不致发生“欢度”、“欢渡”的歧异。  相似文献   

2.
《小学青年教师》2005,(3):33-33
正 :度 … … 时间 dùshíjiān 误 :渡 … … 时间 dùshíjiān 错 例 : 听 众 朋 友 ,你 好 。欢 迎 收 听 零 点 播出 节 目 。零 点 ,这 是 一 个 结 束 和 开 始 的时 候 。我 是 主 持 人 童 因 ,非 常 高 兴 在 每个 周 末 和 周 日 的 零 点 与 你 一 起 渡 过 六十 分钟 的 时 间。 辨 析 : “度 ”与 “渡 ”音 同 形 近 ,而 且 其 涵 义均 为 “过 ”,一 不 小 心 常 被 用 错 。不 过 ,这两 个 字 在 “过 ”的 内 涵 上 、用 法 上 还 是 有明 显 的 区 别 的 。“度 ”是 从 时 间 表 示 “过 ”的 意 思 。如 度 日 …  相似文献   

3.
"度"与"渡"是古今字,先有"度",后有"渡"。在"渡"之前,凡是表示"过"的意思,一概用"度";"渡"出现后,"度"的任务有所分化,其中"济"即渡水这一义项,由"渡"承担。但在实际使用中,分工并不严密,"度"仍可用渡水,如:犹度江河亡维楫《(汉书·贾谊传》);"渡"则不限于渡水,如: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史记·高祖本纪》)。  相似文献   

4.
王妍玮 《甘肃教育》2011,(11):53-53
“度”和“渡”是两个同音字,都有表示“过……”的意思,难免混淆,下面作一讲解。“度”是从时间上表示“过……”的意思,如“度假”、“欢度春节”。“渡”是从空间上表示“过……”的意思,它是形声字,“氵”表意,与“水”有关,表示“这一岸到那一岸”和“通过(江河等)”的意思,如“远渡重洋”、  相似文献   

5.
对1998年9月号《语文知识》刊登的师进通老师的《“度”与“渡”》中提出的见解,我有不同的看法。师文认为这两个字古代通用,而后来“两个字的用法分开了:人们喜欢在好事上用‘度’,它和‘欢迎’、‘平安’的意思相连结,……人们习惯在不好的事情上或有渡水意义的地方用‘渡’,它和‘困难’、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连队里过大年》的军旅歌舞。战士们载歌载舞,往营房的墙壁上挂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大红灯笼上赫然写着“欢渡春节”四个醒目的大字。这里“欢渡”的“渡”是别字,应该是“度”。此“渡”非彼“度”。“渡”是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如“横渡”“远渡重洋”“飞  相似文献   

7.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中有这么一句:“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句中“安度难关”中的“度”应为“渡”。在现代汉语中, “度”“渡”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 “度”的对象是时间,如度日、度假、虚度年华、共度良宵; “渡”的  相似文献   

8.
“度”“渡”二字音同形似,部分字义相通,都有“过、度过”的意思,在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因而掌握其区别要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渡”与“度”,人们很容易混淆,如“欢渡春节”“度过难关”等。其实,“渡”的基本意是“从一岸到另一岸”,而“度”则指“过(时间)”“经过”。这样,“欢度春节”就不能写成“欢渡春节”,“渡过难关”不能写成“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10.
每到节日,不少机关、单位照例都要扯出横幅,或挂出灯笼,上书四个大字“欢度××”或是“欢渡××”,红底白字,赫然醒目。每见此景,心中的疑问便油然而生:“欢度”还是“欢渡”? “度”字,从造字角度看,是个形声字,从庶从手。古代多用手臂测量长度,所以“度”原本是记录“尺度”的。后来,只是由于读音相同,跟“尺度”意义毫不相干的“渡水”,也用“度”这个字符来表示。在语言交际中要使用  相似文献   

11.
“度”与”渡”都可表示“dù过”义。当 dù过的空间是水域时,人们自然地写成“渡”,这当然是对的。如:①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当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时候,侵入我国内河长江的紫石英号等四艘英国军舰  相似文献   

12.
同音的同义词“度”与“渡”经常使用,但又容易用错。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错例:(1)欢渡春节,(2)要使每个同学安全地渡  相似文献   

13.
“度”和“渡”有时容易混淆,这里试作一辨析。“度”有两种读音。一读du:①表示长短的标准。如《书·舜典》: “同律度量衡。”郑玄注:“度,丈,尺也。”由此引申出“程度”、“限度”、“强度”、“适度”、“制度”、“法度”等;②表示有气量,有胸襟。如《汉  相似文献   

14.
在《周易》中,“经”解释为“径”,即阡陌;“济”解释为“渡”,即渡水。“经济”二字连用,最早见于隋代王通《中说·礼乐》:“是其家传七世矣,皆有经济之道。”这里的“经济”是指“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古时有副对联云:“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里“经济”意即治理天下。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借用了古汉语中“经济”一词,赋予“财政经济”之意,使它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人又将它从日本移植过  相似文献   

15.
每逢节日.街头到处可见“欢度国庆”‘欢渡元旦”的标语。其中,既有写“欢度”的,也有写“欢渡”的。“度”耶?“渡”耶?让人颇费踌躇。  相似文献   

16.
<正>"度""渡"应区分"度"和"渡"读音相同,但意义上是不同的。"度"的本义是计量,引申有由此到彼的"过"义。"渡"字是由"度"字派生出来的,在"水(氵)"部,本义指横过水面,即由此岸到彼岸。在"过"义上,现代汉语中二者的分工是:"度"着重用于时间,如"度假""度日如年""欢度春节""虚度光阴";"渡"着重用于水域,比喻义用于须经努力通过的难关、危机等,如"渡河""横渡长江""远  相似文献   

17.
原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人教版)知识短文《复句的扩展——多重复句》中有这样一个例句: 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双心共状”结构下’笔者加着重号,下同) 知识短文分析说,这个复句“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备课中,有的老师说应该是五个分句——句中“用它当罐盛过水”和“当碗蒸过饭”之间用的是逗号,是两个单句形式,应该分析为两个分句。有的老师说,本当是四个分句——在课文《井冈翠竹》原文中,这个复句中的“当罐盛过水”和“当碗蒸过饭”之间打的是顿号,知识短文引作例句时标点有误。于是讨论的结论是:如果在这两个单句形式之间用顿号,整个复句就是四个分句;用逗号,就是五个分句。  相似文献   

18.
题“渡”     
多少回梦中唤渡盼到了解缆放船首有过黑风白雨该化作水碧天蓝不依恋所有的细草徽风岸心向着大海上永恒的波润1题“渡”@邹燕祥~~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11,(11):54-54
“经济”一词最初在《周易》一书中分别出现。“经”解释为“径”,即指阡陌。“济”字从水旁,解释为“渡”,即指渡水。“经济”两字的连用,始见于隋人王通的《中说》(又名《中文子》)“礼乐”篇里的“经济之道”,原意是指经邦济世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的意思。古时有副对联:“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夸奖司马迁的文章写得好,赞赏诸葛亮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可知古人所讲的“经济”一词,意在治国平天下。这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财政经济完全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20.
在检查学生默写古诗文时,发现有些学生总是记错“度”和“渡”,据调查能写对的学生也是死记硬背的。这说明学生没有从根本上弄清这两个字的用法,以至于不能正确识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