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鹿丽萍 《出版参考》2006,(5X):16-16
《中国出版》2005年第2期上刊载了张鸽盛同志撰写的《论教育与出版的关系》一文,该文以权威的数据、细致的论证探讨了教育与出版的关系,并且提供了当今出版如何抓住教育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的良方,最终得出了一个极为乐观的结论:“围绕教育搞出版大有作为”。从理论意义和数据分析的角度,笔者完全赞同该文的观点。教育与出版确实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但是,对当今教育和出版的现实状况作一番审视,笔者对围绕教育搞出版的“大作为”颇多隐忧。  相似文献   

2.
蔡克难 《编辑之友》2010,(11):78-79
2010年第6期<编辑之友>有篇文章论及本人发表于年初的<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试论>),作者文章其名<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该文不长,其内容通篇除了批判本人的<试论>一文而外,并没见到此君有什么关于出版活动或编辑活动"思考"方面的立论,更兼该文所持逻辑推理或对常识的掌握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本来不打算回应.奈何其文直以本人姓名做题,谓之"商榷",不予回应看来也不妥当,如此,就做如下回应.  相似文献   

3.
<档案解密:日军侵华产物"大八过">一文(刊于<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1期,以下简称"原文")发表后,笔者为了慎重,在翻译成日文的过程中对原文又作了再次严谨的考证,蒙日本柴田诚教授提供了许多日本史料和新证.该文补正后,刊于日本"千叶历史学会"主编的<千叶史学>(第42号)上.  相似文献   

4.
"五一"长假期间,闲来无事,摊开2002年5月2日出版的<中国档案报>,很快读到第三版一则题为某地"发现明代王恕诰命"的报道.该文所配发的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视线:楼顶上,阳光下(或许是阴天),两位先生正手拎珍贵档案在向人展示.年代久远的珍贵档案横空出世本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笔者却因这一幅照片要发出一些与之不合谐的"杂音".  相似文献   

5.
期刊主题化运作的"优"与"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化运作方式是国外一些期刊常采用的编辑策略,近年来,国内有些期刊也在积极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扩大期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从2004年第1期起,我刊每期都围绕<本期视点>集中就某一专题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探析(<本期视点>的内容约占全刊版面的1/4).2004年第6期,我们甚至还出版了一期以"教育评价"为主题的专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深感这种方式之"优",也备尝这种方式之"难".在我们看来,要使这种对大多数期刊编辑来说还不十分熟悉的编辑运作方式发挥其最大效益,最为重要的是"边做边思边调整",因为我们在操作中产生的若干个"问号"大多难以在理论书籍上找到答案.换言之,解决这些难题需要的是"实践智慧".在此,笔者愿结合本刊的实践,与大家分享我们对主题化运作方式的阶段性反思成果.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各种关于<红楼梦>的书籍频繁出版,据不完全统计,除各种形式的<红楼梦>文本外,2004年以来出版的关于<红楼梦>的图书在140种以上,单是2005年前十个月就有六十余种.这种"红楼"出版热潮在学术界和大众读者间形成了新一轮的"红楼热".2005年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栏目关于<红楼梦>的讲座更是由于得天时地利,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轮的"红楼热";出版界紧随这一社会风尚,大量出版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一时间出版界、图书市场、读书界和媒体热热闹闹.对这一现象如何分析,记者在市场调查的同时,采访了相关专家,以察其实.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我国最大的出版科学研究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以出版学术服务中国出版"走出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由该所及下属的<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与全球最著名的英文出版学术期刊--美国<出版研究季刊>(Publishing Research Quanerly)合作编辑的<出版研究季刊>"中国专号"(英文版)已正式出版,并已向全球发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影印钦定文渊阁四库全书>出版,化身千百,分享学林,众多图书馆竞相购藏,"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据2000年12月27日报载,某业绩斐然的从事影印线装古籍出版的文化产业集团"正在酝酿谋划着新的发展蓝图,影印<钦定四库全书>等传统经典,从而为更好地继承、发展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事业谱写新的篇章!"传承文明,古为今用,本是大好事.然而,<钦定四库全书>有无必要再度影印,值得商榷.笔者则持否定态度.近日读浙江教育版<蔡元培全集>,收录有1933年8月5日,时任北平图书馆馆长的蔡元培先生和副馆长袁同礼先生,获悉教育部决定影印<四库全书>后会呈的建议.<建议>对于涉及影印<钦定四库全书>的问题有着透辟的阐释,时至今日仍颇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正当全国人民准备喜迎春节之时,我国南方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笔者对"南方雪灾"期间出版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作了分析和比较,归纳出这两家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党报在抗灾报道时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2008年1月开始,<法人>杂志、<第一财经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络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濒濒因涉嫌诽谤和受贿罪被抓,这一系列案件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引起了"记者是不是受贿罪主体"的激辩.但人们也不难注意到,在这一系列"抓记者"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舆论监督案.新闻界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人所共知的,但对"抓记者"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新闻腐败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有几个认识问题应当厘清.  相似文献   

11.
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思考——兼与蔡克难先生商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克难先生在<编辑之友>2010年第2期发表了<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以下简称<试论>)的文章,现将<试论>中主要的3个观点概括如下-- 1.给出"出版""编辑"新定义; 2."出版"概念大过"编辑"概念; 3.出版活动不必需编辑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2.
汤琰琰 《青年记者》2006,(14):68-69
2006年6月,<感动温州·2005感动温州十大人物事迹>一书出版.这本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主编的书籍,将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题材,发放到各级党支部.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韩阳)2005年5月19日在天津全国书市开幕的第二天,广西接力出版社与<萌芽>杂志社在天津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梦想与梦想握手,青春与青春相聚"的签约仪式.此外,当天萌芽杂志社与接力出版社出版签约暨"萌芽书系"作者签售仪式也在书市举行.今后凡是发表在<萌芽>杂志上的作品,接力出版社有权优先出版,当天双方共签下未来16部书稿的出版合同.  相似文献   

14.
偶翻<申报>的<自由谈>,想起了张资平.此公在上一世纪的三十年代,曾经以三角四角名噪一时.他办了个乐群书店,出版<资平小说集>,还主编<乐群>月刊,在刊物上登出广告,声称要"搜印全集以飨读者",俨然是文坛巨子.鲁迅先生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一文中说: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提炼出来,"那就是--△".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5.
作为美国新闻传播界的泰斗级人物,沃尔特·李普曼在1922年出版的<公众舆论>是其传播思想最好的彰显.<传播学史>对该书的评价是:"不管是在出版的时候,还是在出版以后的岁月中,都是一部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这样的表述是否过分"溢美",恐怕只有读过<公众舆论>的人才能有所体味.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韩寒登上<时代>全球影响力候选人榜事件再次引发了网络热议.遥想10年前辍学在家卖文度日的高中生韩寒最初被公众知晓,还主要是围绕天才与叛逆、教育与成才,甚至被当做"反面教材"开始的.彼时在央视<对话>中的韩寒还是一个在聚光灯下手足无措的青涩少年,被现场观众苦口婆心地教诲.而10年后韩寒则被亿万网民奉为"民意代表"、"公共知识分子"、"道义的化身"被捧上神坛.  相似文献   

17.
笔者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记得我们上学时使用的数学教材是"文革"前出版的樊映川主编的<高等数学>,而<线性代数>、<概率论>都是由本校教师编写的未正式出版的白皮教材.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也大都是学校自主编写的白皮教材.由此可见那时要出版一本教材是多么不易.20世纪90年代笔者已进入了出版行业,当时出版一本教材也要院系推荐、社内外专家评审、社内三级论证方能确定是否出版,出版一本教材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8.
读了<北京档案>第五期刊登的西阳同志的杂谈<是缺"米"还是缺"巧妇"?>后,很受启发.我同意作者的观点:"档案部门搞不出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并非缺‘米',主要是缺‘巧妇'."  相似文献   

19.
"受活"作为北方方言,豫西人最常使用,有痛快淋漓、快慰快活之意,跟时下出现频率极高,颇受钟爱的"爽"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家阎连科"受活"地创作了<受活>,春风文艺出版社"受活"地出版了<受活>,<受活>在图书市场上能不能"受活",跟市场营销的创新与否有直接的关联,为了让<受活>更加"受活",出版此书的相关人员过了一段很不"受活"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学术会议是集中交流学术信息、充分拓展研究视野的重要场所.围绕学术会议所产生的一系列会议文献资料是十分宝贵的学术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利用和咨询研究的价值.国外学术信息研究机构历来十分重视学术会议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有的国家的文献信息研究部门还定期出版学术会议通报.我国自然科学学术会议的出版物也不断面世,收到了学术会议文献聚类的良好效果.在社科信息界,河北省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首开先河,于1988年开始连续推出按年度汇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会议总览>(吴育群主编,简称<总览>)多辑,随后于1992年初,<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会议通览(1979-1990)>(吴育群、张聿忠、付希忠主编)问世,这部资料性工具书在"会议总录"中收入1979-1990年12年间在我国召开的国际性以及全国性的社会科学学术会议5283个,并对其中有较大代表性的818个会议撰写了"会议述要".五年以后的1997年,编者又再度推出了<通览>的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会议通览(1991-1995)>(吴育群、张聿忠主编,简称<通览>),创中国社科信息资料工具书连续出版的最新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