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举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涉及面非常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自近代学者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科举家族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有所突破,高质量的论著主要在明清科举望族研究上。就科举家族研究的现状而言,基本围绕明清望族、江南进士、地区望族、家族个案、汉族家族等主题。张杰的《清代科举家族》是首部系统研究清代科举家族的专著,资料翔实,具有极高史料  相似文献   

2.
清初山东安丘名士张贞所形成的"安丘印派",成就斐然,传承有绪,有独到的理论体系,在中国篆刻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张贞引导和带动了山东篆刻的发展,其后人克绍箕裘,使"安丘印派"的影响力突破齐鲁地域,进而辐射全国,在主流印坛也具有一席之地。本文就张氏印学及其传承问题展开探讨,揭示"安丘印派"在齐鲁印学融入主流印风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福州龙山刘氏是有名的世家望族,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近代,都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民国福州巨富"电光刘"即出自该家族。龙山刘氏子孙世代皆好藏书,为福州藏书世家,本文结合其族谱,对刘氏家族中有名的藏书家作个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清代北方商业出版开始兴起并达到繁盛,其中山东聊城叶氏家族祖孙三代积极参与坊刻举业书的编纂引人注目。叶氏一族从叶葆自行编刻,到其子叶锡麟、其孙叶祺昌与"聊城四大书庄"之一的书业德密切合作,祖孙三代的商业出版活动,贯穿清代乾隆至光绪,内容上集中于试帖诗、律赋作法的讲解,及墨卷选集,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服务,针对性极强。聊城叶氏一族成为北方坊刻业中家族参与商业出版的重要典型,充分体现了清代山东坊刻业的繁荣与兴盛。聊城叶氏的商业出版活动,对深入了解和研究清代北方坊刻业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兰台信息     
安丘市建立“十大杰出青年”档案信息库为进一步弘扬正气,树立典型,激励全市广大青年在建设“富裕安丘、生态安丘、活力安丘、和谐安丘”中做出更大贡献,安丘市档案局、共青团安丘市委联合建立了第四届“安丘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海峡两岸间的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文明,安丘市档案局于2008年7月份,设立了"安丘旅台作家、艺术家作品档案信息库",旨在征集保存安丘籍旅台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及手稿。  相似文献   

7.
清代江南人文鼎盛,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生态圈,也滋生、集聚了众多的文化家族,钱塘梁氏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术世家,本文主要梳理梁氏家族由簪缨贵族到读书门户的家学发展过程,并探析其家族文化之转型,以期通过家族文化传承的考察,对研究清代学术文化生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创于宋代的苏州府学自建成后历代均有修葺,至清代整座建筑群体规模庞大,宽宏甲于东南。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其他时期,清代府学修葺工程最显著特征在于地方家族参与所占比例迅速上升。此种变化的背后暗藏着地方家族利益的诉求,即他们常常将家族祠堂通过修葺工程移入政治高地的府学之中,或府学附近。地方官员和府学教授基于切身权益,从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随着家族祠堂的移入,地方家族势力在府学及其周边广泛渗透,改变了府学周边的环境,也直接影响了清代后期苏州城市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作为清代桐城五大世家之一的方氏家族,不仅在文学与思想造诣上声名远扬,在家族刻书领域亦颇有建树.文章通过整理以方文、方以智、方苞为代表的桂林方和以方东树、方宗诚为代表的鲁谼方的家族刻书成果,分析总结了桐城方氏家族的刻书特点、繁荣原因及文化成就.  相似文献   

10.
清代常州府地方教育发达,独立于官学之外的书院数量位居江苏省首位.其家族书院有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在清代文教政策的背景下,书院不可避免地有科举化的色彩.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也是如此.从书院创设的目的、家族成员尚文重教的追求、“读书田”的捐置与筹措、对肄业书院的生徒的考课和义庄规条的规定诸角度,可以看出盛氏家族人范书院已是科举的附庸.  相似文献   

11.
宋永忠 《兰台世界》2016,(3):101-102
清代女性突破血缘的限制,积极参加捐设科举"宾兴"公益基金,成为地方社会资助科举的一道独特风景。这是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展示,也是女性"儒化"的表现。事实上,这是女性主体意识、家族尚义传统、国家和社会激励机制等多种因素耦合之果。  相似文献   

12.
颜光敏、颜光猷、颜光敩系同胞三兄弟,世称"曲阜三颜",是清初杰出的颜氏家族代表人物。该文介绍了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了研究清代历史、文学史和文献学史的需要,如何整理出版"三颜"的诗文创作,又如何利用信史、列传、家乘及墓志铭等材料对作家本人及其作品予以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为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家文书是了解一个家族分家情况、家族制度的重要史料。文章基于从目前福建出版的几本契约文书汇编本中收集到的四十余份清代福建分家文书,阐述家族制度在这些分家文书中的印记,从而探寻清代福建家族制度中的几个特色,如格外偏重男丁,重视家族公产,坚持聚族而居的建筑风格,强调在家族中有重要发言权的角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王晓刚 《兰台世界》2017,(8):106-109
胡氏家族是常州在宋代科举最为成功的家族,有"天下甲族""、江左衣冠之冠"之称。本文以《胡氏宗谱》为主,参照墓志铭及其他资料,考证胡氏家族在常州的兴起和繁盛以及家族地位的维护与巩固。  相似文献   

15.
代容 《四川档案》2014,(4):46-47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唐诗,它所记录的就是清明前后的天气,以及传统中国在这"雨纷纷"的时节对故祖的哀思追忆。如今,我们仍能在四川很多地方看到家族于清明节当天办会祭祖的情景,这被今人称为"清明会"。笔者在《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也见到不少关于"清明会"的记载,并不能将其简单定义为"合族聚会祭祖的活动"。那么,究竟档案中所见的"清明会"是为何意?有何表现?命运如何?笔者拟以档案资料为基础对清代南部县清明会作  相似文献   

16.
清代档案中保存了大量的宫廷医疗档案,有"脉案"(皇室成员的诊病记录)、"用药底簿"、"配方档"、"传药档"等。这些珍贵的档案不仅是中医研究的瑰宝,也是了解清代宫廷文化的翔实资料。医案中"人参底簿"的相关记载,反映了清宫生活习俗的一个侧面。一、清宫大量食参的习俗清代宫廷内广泛使用人参来进补,主要有两种方式:噙化和入药。  相似文献   

17.
为了配合全市正在开展的"爱我安丘,加快发展"活动,全面掀起"群众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干事业"的全民创业热潮,树立典型,弘扬正  相似文献   

18.
张宁 《兰台世界》2007,(14):56-59
清代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是其《家训谆言》的一个具化形式.小说通过谭氏家族的兴盛期、衰败期、复兴期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了不同的家政理念带来的不同结局,从而印证了"家政总要内外严肃"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3):117-121
《说文解字》为我国传统小学的根基,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的权威之作,研究者蔚为学林,形成了"段学"。段学,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及其所形成的学派。对清代"段学"体系的有关研究著述进行辑录考略,为段《注》的研究者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指引,从而推动《说文》学和段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档册"为标的词对清代403种文献进行了检索与分析,对"档册"一词的组词类型、基本含义和在清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做了统计和分析,比较清楚地说明了清代"档册"一词在清代的使用和演变情况。对"档案"一词出现的渊源起到了旁证的作用,也对清代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加深了了解。有利于我们了解清代档案术语的演变和清代档案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