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省来的年轻人"这一类人物形象,在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外省来的年轻人"的典型代表,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于连这一人物形象,而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塑造了拉斯蒂涅的形象。小说人物身份不同对其命运的影响、小说人物生活经历不同对其性格的影响、小说作者创作选择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决定了于连和拉斯蒂涅奋斗史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小说是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人物心理,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小说构思和结构的轴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呢?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题材的少数民族电影紧扣时代主流文化要求,塑造了大批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其所传达的国家形象背后的银幕寓意值得深入研究.与此同时,由于这些电影的编导大多为省外艺术家,其在对云南少数民族人物的塑造中含有对“异域文化”的窥视与想象,由此造成了人物形象的模式化,以及对少数民族女性、男性甚至儿童形象塑造上的不同视角.事实上,主流文化的审视与选择,电影艺术家的建构与想象,成为理解此类电影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上曾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并用他的生花妙笔塑造了那一时代的各种类型的农民形象。特别是他塑造的新一代农民的形象更是不朽的艺术,但有的作家却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意义提出了质疑,那么,我们应如何来看待赵树理笔下所塑造的新一代农民的形象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画廊。在《三国演义》这些人物中,蜀汉"五虎上将"形象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人物形象群体。  相似文献   

6.
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占据重要地位,舞蹈作品创作的关键在于舞蹈作品中的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人物形象是舞蹈作品中的主体,它可以表达作品的思想,是传达感情的重要媒介。而音乐是舞蹈必不可少的伴侣,在一部舞蹈作品当中舞蹈语言和音乐语言共同承载着情感的传递,让观众进入人物的情感氛围,把观众带入到主要人物形象的情感氛围,与人物共同分享喜怒哀乐。音乐塑造听觉形象,舞蹈动作塑造视觉形象,两者有机结合统一,才是舞蹈形象塑造的全部。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它的舞蹈艺术形象与舞蹈音乐形象应完美匹配,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对舞蹈作品达到更深层的了解。舞蹈作品《孔乙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生动且深入人心,本文将以舞蹈作品《孔乙己》为例,浅析其创作过程中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与音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颠倒众生、勾魂摄魄、历数百载而艺术青春常在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之所以能成为各自独立的"这一个",除了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之外,描写手法的高超运用,进一步把人物推向了极致。细细品味《红楼梦》里贾元春的形象描绘,特别是第十八回"省亲"这一片断,我们会领悟到心理描写的精妙所在。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李绿园在《歧路灯》中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本文着重分析该书主人公谭绍闻的妻妾孔慧娘、巫翠姐、冰梅的形象,研究李绿园对这3个人物塑造的得失之处,并从中见出其思想倾向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物的内心性情或人物神明与人物的外部形象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形侍神以立,神须形以存。以形象为手段,旨在指向对人物神明的认识,这即是"以形求神"。本文试图从人物的举止动态、容貌和语言三个层面考察《第三代》是如何通过对"传神之形"的刻画,起到揭示人物内心性情,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聚焦于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形象呈现方式的特点,并从"多人物视角的形象评价""油画式的人物形象填充"以及"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的动态平衡"三个角度进行阐释。本文的分析重点为作者以主观话语接近客观人物形象的具体手法,通过话语与语境、作者与读者、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要明确小说这一文体,它的核心任务就是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性的东西。可见,人物形象与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便自然成了教学的突破口、切入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往往通过设置情节和环境来塑造人物的形象,使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起来。各种手法、情节和环境等对于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  相似文献   

12.
电影、电视连续剧已经成为了当下人们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电视剧塑造的经典人物,会一直留存在人们心中.影视剧主要的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剧中特效的制作,人物的选取,形象的塑造,演员的表演以及议案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而这其中,故事情节作为基础,保证了影视作品的连续性,人物塑造作为砖瓦,构建了影视作品的细节,所以人物的塑造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形象设计作为人物塑造最基本的手段,也在影视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演员的挑选,妆容的塑造,服装的修饰,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勾勒出影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舞蹈是运用躯干、四肢和表情作为主要语言形式形象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并进行人物塑造的艺术样式.这种以"动态性"为特点的语言形式反映具有更高的难度和更复杂的要求.因此探讨舞蹈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舞蹈语言的逻辑性、情感性和独特性是舞蹈形象塑造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路遥作品中,塑造了一些与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相类似的人物形象,马建强、孙氏兄弟就是这一类人物的代表。他们不屈服于既定的命运,蔑视苦难,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自信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硬汉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成就方面有重大的突破,首先是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像孙权、周瑜、诸葛亮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众多人物中,曹操这一人物饱受争议,各类人士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乱世英雄",也有人说是"奸雄"等等,这也充分证明了罗贯中在塑造曹操这一人物上的成功,笔者认为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不能简单地对他进行好坏的评断,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由于他不同的身份和多样化的性格,其亦奸亦雄、智慧卓越却又阴险奸诈,是封建社会中许多人物的代表与结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950年代初的影片<腐蚀>为考察对象,从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及影片内容的叙事引导三方面对影片进行解析,发现1950年代初电影叙事多重探索的可能性.影片的最终被批判说明主流叙事在这一时期的规范与引导,由此女性边缘人物在电影内外走向了一条看似"新生"的"末路".  相似文献   

17.
捷克电影《我曾经侍候过英国国王》塑造了杨.迪特这样一个从小人物到百万富翁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个形象以及影片中各色人物的表现,导演揭示了纳粹统治时期,人们对经济的与生俱来的恐惧,以及政治失序下的人性畸变、无耐与觉醒。在艺术上,这部电影采用了青年迪克和老年迪克复线叙事的电影结构,这两条线不仅节奏松弛有致,穿插自然,而且用调性蒙太奇的手法,  相似文献   

18.
宋词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有自我形象,而且还有词人着意描写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上至皇帝与朝廷封疆大吏,下至士农工商以及隐士与历史人物,构成一部颇为壮阔的词的形象史。塑造人物形象的词,具有叙事文学的诸多特点,运用了诸如情节、细节、心理描写、对话等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学习,不能停留在"读与背"上面,要学会多角度鉴赏诗词。从形象入手,能够让学生深入领会诗词的情感与主旨,从而全面把握诗词的内涵。诗词中的形象,一般指人物形象与自然形象两个方面。一、人物形象鉴赏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体人物形象与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通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依据应包括人物、环境、情节。鉴赏应以人物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为角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客体人物形象(少年英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严映雪 《海外英语》2012,(5):229-230
结合海明威本人的经历,该文对《文学导论》所选的三篇海明威名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三篇小说中女主人公性格、年龄各不相同,但她们的命运却殊途同归—遭受男权思想的压迫。该文认为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的海明威非常擅长描写女性人物形象,但是他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却是笼罩在他个人浓厚的男权主义思想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