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某奶粉”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瑰 《新闻记者》2008,(11):70-70
三鹿"毒奶粉"事件自大面积爆发以来,引起全社会的震惊与关注.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面临一场全社会范围内的信任危机.如果没有这些媒体的关注、质疑,三鹿"毒奶粉"事件也许不会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最终推进问题的解决.至少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引起巨大的反响.从这个角度而言,大众媒体在此次事件中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上期的"卷首语"在涉及三鹿毒奶粉事件时谈到,由于三鹿集团与当地政府联手对媒体进行"管控",结果管出"负面影响"的放大.本来"5·12"汶川大地震报道已成为"开放性报道"的标志性事件,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之后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官方、媒体、大众都满意,按理可以复制或借鉴.  相似文献   

3.
2004年,阜阳毒奶粉事件的爆发,三鹿作为奶粉市场的龙头企业,作为毒奶粉事件的牵连者和直接受害者,对其冲击是巨大的。四年后,三鹿毒奶粉事件震荡世界、震荡中国乳品业,人们质疑属于免检民族品牌的三鹿,质疑其如何被评为30年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中国品牌,如何获得了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3月4日上午,三元以6.1650亿元成功拍得三鹿资产。三鹿奶粉事件看似尘埃落定,但留给人们的不止是沉痛的记忆,还有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新闻界关于"三鹿事件"(2008-2019)的报道文章为经验材料,通过泽利泽"阐释社群"概念考察中国新闻界的媒体记忆实践。研究发现,国内新闻界围绕"三鹿事件"所展开的两种媒体记忆实践路径均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首先,"三鹿事件"中的媒体记忆实践,主要围绕中国新闻界在此次事件中的媒介失语和职业荣耀展开,看似相悖的同行评议使得新闻权威的消解与建构共存于这场讨论中,在此事件中,国内新闻界就新闻权威来源问题的讨论表现出不同于专业主义规范的另类表述。其次,媒体记忆实践中的"三鹿事件",有关该事件的社会创伤话语被持续建构,它成为中国媒体在不同语境中援引"三鹿事件"时的重要范例,借此中国新闻界对该事件的叙事权威得以确立。但与此同时,媒体对"三鹿事件"边缘记忆的开掘以及去语境化处理,使得"三鹿事件"的社会创伤话语在行业内遭遇不同程度的离散与弱化。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从红心鸭蛋到多宝鱼、从苏丹红到纸馅包子,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不同程度的恐慌。最近发生的毒奶粉事件,更因为涉及到婴幼儿而引起民众前所未有的挞伐。在这次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媒体都借鉴了以往食品安全事件传播中的  相似文献   

6.
从“三鹿”奶粉事件反思媒体责任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毒奶粉迄今已经发生了数月,但是因这一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危机,足以引起我们对政府信息公开和媒体责任的思考,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执行力度不够,不仅严重影响媒体对事件的介入和报道,造成许多相当负面的效应,而且也直接或问接地削弱了国内外公众对我国政府的评价,削弱了奥运会形成的正面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前后相关报道的特点和效果,阐明政府信息公开在处理社会危机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如何突破报道社会危机的困境,为今后政府和媒体处理类似社会危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杜骏飞 《传媒》2008,(10):14-17
公元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汶川地震余波未了、奥运会徐徐收场之际,曾经一度被隐没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浮出了水面,出现在了各大媒体上。毒奶粉事件激起了人们巨大的恐慌,激起了人们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恰在此时,网络媒体业又曝出“丑闻”,这次事件的主角却是显赫一时的中国著名搜索引擎公司——百度。舆论聚焦于百度搜索屏蔽三鹿毒奶粉报道的传言,我们姑且将其称为“百度屏蔽门事件”。  相似文献   

8.
三鹿奶粉事件被揭开,毒奶粉给中国老百姓健康、中国食品业及“中国制造”带来的危害绝不亚于疯牛病对英国的重创,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如何吸取这次危机事件报道中的教训,是新闻媒体应当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鹿奶粉事件"反映了媒介对突发危机事件预警责任的缺失.媒体作为人类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信息感应系统,应该及时对公众履行它最基本的信息告知功能.建立媒介预警机制,促进媒体信息公开,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三鹿奶粉事件被揭开,毒奶粉给中国老百姓健康、中国食品业及“中国制造“带来的危害绝不亚于疯牛病对英国的重创,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如何吸取这次危机事件报道中的教训,是新闻媒体应当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拉萨"3·14"事件的报道中,一些西方媒体公然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肆意歪曲事实真相,愚弄、欺骗公众,又一次暴露了隐藏在"客观"、"公正"幌子下的真实面目.本文通过一些西方媒体对"3·14"事件的歪曲报道,分析其歪曲报道的原因、手段及本质.  相似文献   

12.
推开热闹的"艳照门",笔者看到了隐藏其后的"传播门"--媒体是此次"艳照门"事件扩大化的重要推手.本文在分析明星、经纪公司及媒体三方面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揭示媒体报道中明星"隐私辈出"的深层原因和表现形式;通过反思媒体在此次"艳照门"事件中的不当传播,呼吁媒体理性冷静地面对娱乐炒作并提出了面对恶性炒作媒体可选择的一些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受到影响的不止中国乳制品行业,还牵连到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2008年9月13日下午,网上出现一封据称为三鹿集团的内部文件,称在最近三鹿的公关危机中,曾计划投放300万元人民币,寻求百度协助屏蔽关于三鹿集团的一切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乌鲁木齐"7·5"事件为例概括了西方媒体在中国突发暴力事件中抹黑中国的主要手段,分析了其妖魔化中国的深层背景,提出了防范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传媒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建构着传媒自身形象.本文即希望通过考察<东方早报>、<兰州晨报>、<南方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四家都市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近三个月的报道,对都市报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所建构的媒体形象作一个整体呈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经济日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评论后认为,两报评论在所讲述的对象事件的面貌、所提出的问题、所阐述的观点等方面差异很大,原因在于其不同的立场、写作方法及风格,具体表现在写作旨趣、基本视角、阐述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简要分析了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不同媒体在获取信息、报道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并就此次事件的报道中各媒体间的互动性特点及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的"非典"事件使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启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大门.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显示了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化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体现了突发事件爆发后党报在消除信息不确定性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也彰显了党报突发事件报道的渐趋成熟.本文以人民日报2008年9月14日~10月13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样本,探讨该报在本次危机传播中的报道特点与缺失,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毒奶粉事件愈演愈烈,一个三聚氰胺牵动了很多企业敏感的神经。在这场奶制品的闹剧中,倒下的不仅仅是三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传媒利用自己准政府权力进行寻租的现象愈加普遍,而发生在2008年的几起事件影响则尤其恶劣:4月,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以受贿罪,对第一财经日报北京产经部原主任傅桦提起公诉;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河北媒体"集体失语";同月,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各路记者向矿主索要"封口费";12月1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警方以涉嫌受贿为由,对网络报首席记者关键刑事拘留.传媒寻租现象之所以有泛滥之势,无疑与制度变革中产生的体制扭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