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送别诗的发生学研究,旨在探究送别诗发生的理论依据.重土轻离是送别诗产生的重要原因,然而,送别诗的发生却必须从分离道别开始,离别是送别诗发生的必要条件.人类对于分别意识的觉醒并且事实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离别,才有可能发生送别诗.送别之际的赠物、赠言、赋诗乃至各种送别仪式,为送别诗的发生准备了充足的条件.离别时刻感情的震撼点燃了送别诗创作的激情之火,苦闷的发抒使送别诗的发生成为现实;而祖饯祝辞在传达集体意识上的局限性与诗歌在表情达意上的优越性,决定了送别诗一旦涉足送别题材领域,就成为送别文学中的一种不可替代的体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送别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中送别诗所表现出的送别方式和离别情感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瞻望式送别:即不断远望,目送行人离开,促人缠绵悱恻;赠物式送别:离别时赠送物件,以寄相思,杨柳依依;祖饯式送别:设宴送行,别情如枯苗望雨;留客式送别:欲送还留,让人恋恋不舍。本文通过对《诗经》离别诗中的送别方式以及所抒发的离别之情进行探讨,以期达深入解读其题旨和离别情感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古代送别诗及其主要特点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友离别往往数载难以相见,尤其是在动乱的年代里生离有时就意味着死别。因此,在古代,人们特别看重离别,离别  相似文献   

4.
送别诗是表达一种离情别绪的诗歌,它包含离别、赠别、饯别等内容。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送别诗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历史悠久,灿若星河。中国是一个安土重迁的农耕民族,对离别之情尤为看重,送别诗中常常包含着生死离别的痛入心扉的审美价值观,也正是因为此,送别诗独树一帜,彪炳千秋。本文从送别诗几种情感描绘方法上进行探究,从而让我们深层次地了解送别诗,为今后继承和发扬这一瑰宝,做点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离别诗很多,诗人常将离别之情寄寓在流水中,形成了离别诗中的流水意象,对后世离别诗创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送别方式、离情与流水的关系及流水意象形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送别诗是人与人在离别时所抒发的情感。盛唐诗人发展了六朝以来融情入景的诗歌传统,在抒发离别情感时,融入大量山水自然风景和风俗人情,即渲染了离别之情的表现力度,又展现了盛唐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山水送别诗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蔡星灿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126-128,138
<诗经>是我国各种诗歌的源头,其中的离别诗在送别方式和抒情方式上都对后代离别诗有强烈的范式作用,送别方式包括送别怅望、送别赠物、祖饯赠诗三个方面;抒情方式包括营造特定情景抒写离情和铺叙渲染抒写离情两方面.这对后代离别诗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子昂送别诗跳出前代送别诗有送别之名而无送别之实的俗套,诗歌所抒送别之情全是诗人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一扫前代送别诗歌聚少离多、人生无常的悲伤基调,风格昂扬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9.
一、古代送别诗及其主要特点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友离别往往数载难以相见,尤其是在动乱的年代里生离有时就意味着死别.因此,在古代,人们特别看重离别,离别时也就更见人间真情.江淹在<别赋>中说:(自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也正是这些难以承载的离愁别绪,拨动着别离人的心弦,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送别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送别”这两个字 ,唐人笔下的那渭城柳色 ,灞桥水波 ,长亭古道 ,烟波芳草 ,萧萧哀鸣的班马 ,渐行渐远的孤帆……这些凄清的景物无不勾起人们那缠绵无尽哀婉悲切之情 ,似乎这些景物已将送别之情定格在忧伤哀愁上了。其实 ,唐人送别诗中也不尽是离别时依依难舍的哀伤与离别后无穷无尽的苦闷 ,不少人在送别诗中抒写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表现的是坚持操守的高风亮节 ,希望朋友保持正道直行的谆谆告诫。在这样的送别诗中体现的不是送别诗一贯所有的压抑低沉的情调 ,而表现出唐人昂扬乐观、豪放雄健的精神风貌。唐代 (特别是初唐与盛唐…  相似文献   

11.
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笔墨饱蘸深情,抒写亲友离别时的感伤与慰勉,诗中常常以景寄情。借外物来烘托和渲染其内心情感。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既吐露对送别之人深沉真挚的情谊.也借赠答送别诗展现个人的襟抱情怀,通过其赠答送别之作,使人从中可以感知、体察到诗人内心的情思意绪。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不仅是作者社会交际的生动记录,也是其内心思想的折光和投影。  相似文献   

12.
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在中国人的眼中自古就带有哀怨伤感的基调。历代文人墨客对于送别时的落寞以及酸楚的心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描写。《诗经·邶风·燕燕》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送别诗作,诗中的“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表现了送者和被送者的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时的感伤在后代的送别诗中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3.
以《古今和歌集》与《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为文本,从构思、内容等方面对日本古代离别歌与中国唐代送别诗进行比较,以探讨中日两个民族在离别情感表现上的异同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教材的诗词作品中,思念送别题材的诗词特别多,这些诗词的结尾往往是作者精心构思之处。有的在结尾刻画不堪思念之苦、离别之痛的形象;有的在结尾祝愿对方、安慰对方或愿对方不辜负相思;有的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现实不可能实现的情景,表达刻骨铭心的思念、断人肝肠的离别;有的在结尾大胆想象,把离别思念之愁、之苦、之痛写得形象可感;有的在结尾用特定动作表达思念之情,离别之意。本文将对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思念送别诗的结尾作一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15.
鉴赏古诗,分清诗的类别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不同类型的诗往往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其中,离别诗是一种重要类型,数量很多。离别诗又可分为送别诗(友人远行,作诗送之)和留别诗(自己远行,作诗赠友)。这两种诗中的情感有相同处,也有相异处,值得我们细细区分品味.  相似文献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是每个时代人们对离别的共同感受.对于多情善感的诗人们来说,离别就尤其触动他们的情怀.灞桥折柳.长亭伤别,自古不尽的相思别离之泪,衍化出绵绵不绝的送别之诗.盛唐诗坛气象万千,送别之作亦佳什迭出.名篇璀璨.然而万语千言别离之情,似乎都不出这样两句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它的作者,便是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的盛唐诗人王维.王维给后人留下了70多首送别之作,其情其态,都显示出有别于其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7.
送别诗在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本文就古人送别的时间、送别的仪式、送别的思想感情谈点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浩瀚的古诗词海洋中,离别诗词的意境有着独特的审美韵味。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神伤。鉴赏离别诗,捕捉作品特有的意象,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深究其艺术表现手法,可以从以下几种意境入手:  相似文献   

19.
提起送别诗,人们便常常想到依依惜别、感伤等情感。诚然,惜别与感伤确是人生别离时之常情,但若把送别诗所表现的感情仅限于此,就太狭隘了。其实,由于送别双方的遭遇、思想不同,送别的背景、时代各异,送别当时每个人的身份、情绪有  相似文献   

20.
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从诸多离别诗中来看,古人的送别大都选择在秋季、傍晚,地点多为长亭、渡口,而在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柳、月、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