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作为一名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相似文献   

2.
徐开星 《福建教育》2005,(9A):16-17
智慧来自热爱。罗素说,教师缺爱,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夏与尊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仅仅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情感上冷漠麻木,工作上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就不会追求教育中的智慧,最终会与智慧擦肩而过;如果不爱学生,不尊重学生,对学生抱有偏见,没有善意,遇到调皮的学生不能与之平等地对话。遇到突发事件受埋怨情绪干扰,教师就不能灵活机智地应对。  相似文献   

3.
一、师爱提到教师的爱,人们往往容易将它局限于“教师爱学生”这一单一的形式,但实际上师爱应该包含三个层次,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这三个层面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与热爱教师职业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基础与前提,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与热爱教师职业的具体表现与必然结果。1.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师只有把祖国的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去追求,才不会被暂时的名利诱惑,不会被困难吓倒。当前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同样从事教育的…  相似文献   

4.
人人皆有爱。谁不爱自己的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儿女?作为一名教师,谁又能不爱自己的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我认为教师爱学生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情感可以缩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情感可以让班主 任与学生相互用心灵去对话。我从教 17 年来,在班主任工作 中的情感核心是“爱”。没有老师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只 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教育好学生。在工作中用爱浇灌,用心 栽培,以爱为纽带,以爱心点燃爱心,努力做到“以爱换心”。  相似文献   

6.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是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表现,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爱.所以教育中的爱必须包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严格与热爱不是矛盾的对立,而是辩证的统一.严格以爱为基础,是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对爱有所约束规范,即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放纵、不溺爱.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哲言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准则,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天真活泼的孩子、热爱我的事业,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他们倾心付出的动力,对教育来说爱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滋润和付出,就不会有教育的发展,更谈不上实现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多金学 《甘肃教育》2007,(11S):12-12
“爱”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一个老师没有对教育事业忠诚的热爱,没有对一个个活泼纯朴的学生真挚的热爱.没有对所教学科执着的热爱.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不可能把班级工作做好。因此,爱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点。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教育是一片绿地,那么没有爱的教育就是一片干涸的草地.如果说沟通是一种心灵的对话,那么不用心的交谈注定是一场无言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黄文军 《班主任》2000,(2):10-1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神圣职责并不在于只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在于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这种影响的力度首先决定于对学生的爱。教师不热爱儿童,就如同歌唱家不喜欢旋律,画家不热爱色彩。这种教师即便有深厚的教育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也将会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1.
黄云新 《师道》2008,(2):34-3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被许多教育工作者视为至理名言。柏林斯基也曾说过,“爱,应该是教育的工作,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应贯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作为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爱更是热爱学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搞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懂得如何去热爱学生,因为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而教师如何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则需要技巧.因此,爱不只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艺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话是教育与被教育相结合并达到完美结合的途径.教育对话的开展依赖于教育主体的对话品格,即爱、谦逊、信念、信任、希望、批判性思维等思想素质和心理条件,这要求加强培养教育主体的以上对话品格.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爱心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是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当好班主任的感情基础和快乐源泉。1".要爱人,才能教育人。"(高尔基)班主任的爱是公平公正无私的,不是只爱优生不爱后进生;班主任的爱是理智的,爱中有教育,有启迪,有委婉  相似文献   

16.
1.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自己从教的学校,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有人说:“一位班级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美红 《宁夏教育》2000,(11):51-51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指出:教育者的本性首先是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其次是成功的实践这种爱的能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工作、热爱学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只有植根于爱的土壤,把自己最真诚的爱奉献给教育、  相似文献   

19.
爱教育爱专业爱学生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李伟明“两课”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一要热爱教育事业;二要热爱所教的“两课”专业;三要热爱所教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教师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的基本准则;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所持有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学生观是一个在其职业活动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尤其在今天,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对于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是热爱学生的前提.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阵,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强调教育者要热爱学生,这是教育家们和广大优秀教管工作者的共识.然而,作为一个自觉掌握科学教育理论的教育者对学生的热爱,不能停滞在非理作的情绪状态,而应该上升为清醒的理性形式.否则,在其施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个人的感情色彩,使之带有任意性和盲目性.只有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爱,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这正如赞可夫所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句话道出了热爱学生的真谛.理性的爱是以科学的学生观为前提的,只有对学中有个正确的看法和态度,才会避免感情用事,从而使热爱学生成为教育者教育学生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