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视焦点与审美注意、通光量与情感色调、视觉影像与艺术符号三个方面,阐述了视知觉与绘画创作的密切关系。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把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提高艺术创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术是视觉艺术,绘画学习的全过程无不与人们的视觉心理相联系.正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视知觉、视觉经验、视觉概念的作用,造成了写实绘画中学生"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的困难,使多数学生被认为素质差,而逐渐减退了对美术课的兴趣,造成"少年绘画低谷期".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是情感化的语言形式,艺术语言中的情感是知觉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西方经验派美学家鲍桑葵、桑塔耶纳将审美情感称作知觉对象的“第三性质”。洛克在此之前提出了对象“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说法。他所说的“第一性质”是指知觉对象的客观性质,比如大小、数量和某些不以环境而改变的性质等;“第二性质”是指依存于人的感知的性质,比如:人的视觉感知到的色彩的赤、橙、黄、绿,听觉感知到的声音的高、低、强、弱,味觉感知到的苦、辣、酸、甜等特性;  相似文献   

4.
视觉动力学是贯穿阿恩海姆艺术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文章以该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视知觉形式动力表现与艺术功能的实现.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研究中尽量结合生活体验与视觉经验,将理论探讨融入艺术研究,从而为艺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及美术形式效应的视知觉问题。一通过视觉生理和生活积淀的交融与互动,阐释人的视知觉过程,分析视觉能动效应的心理机制和区别不同的视知觉关联。二从相对比而变化的形式效应方面阐述意识形式,理解美术形式效应是一个互动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6.
印裔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抵达之谜》通过对杂糅视觉体验的不断思考,获得了一种既是感官体验又是心理经验的,既源于真切感受又源于潜在记忆的新型叙事。本文对书中所着力凸现的三种特殊观看方式——技术性观视、陌生人观视、经验式观视进行了逐一的论述,进而展示其杂糅视觉体验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创意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图形语言表达形式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创意图形在图形视觉心理的传达方面有着较强的传播优势。正是由于人的视觉心理所惯有的对新形态猎奇的本能和天性,使得创意图形给人以新颖、独特且又耐人寻味的审美体验。创意图形在图形视觉心理主要表现在视知觉感应、视觉心里接受等几个方面,研究创意图形的图形视觉心理传达优势的目的旨在丰富图形设计的表达语言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西方风景画在视觉语言认识和表现中,审美表述成为分解其艺术语言形式的途径之一,不同历史阶段的审关方法,会导致其风景画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而油画语言对风景画形式与内容的观察和表现影响,既是视觉体会和情感变化的过程,也是知觉的最初判断形式之一,更是个性情感、艺术象征在色彩的表现形式中的重构结果。  相似文献   

9.
“黑白相守”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观念,是中国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黑白分割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研究中国画中”黑白相守”的形式规律,对中国画中”空白”的妙用、产生的联想和意境.对音乐与绘画异曲同工关系的探讨,并将传统“黑白相守”的构图形式与现代构成艺术学结合起来探讨,整体把握”黑白相守”法则,用“意”进行黑白分割,提高中国画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丝网版画和铜版画、石版画、木版画有着共同的独特表现形式;丝网印刷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印刷工艺。民族综合院校上好丝网版画及其印刷课在当代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要上好这门课,除了切实采取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的各种措施外,艺术视知觉的培养非常重要。这种意识可以培养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审美方面的兴趣。视觉意识强,对事物的观察是开放性的,辅之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共享视觉传播的终极效应,获得视知觉的信息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黑白版画艺术.是研究黑白的规律.用黑白两个对比色来表达大千世界物象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有系统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有其他绘画语言无法代替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力,所以鲁迅深刻地指出“木刻研究以黑白为正宗”。  相似文献   

12.
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感觉能力,色彩诉诸感觉触发情感、激励想象。在人的一切活动中,对色彩最终评定都以视觉和知觉为最显著的形式特征。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向日葵》就是以此为教学目标的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色彩课。如何刨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让学生直观形象、色彩绚丽去感受体验。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在这里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感觉能力,色彩诉诸感觉触发情感、激励想象。在人的一切活动中,对色彩最终评定都以视觉和知觉为最显著的形式特征。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向日葵》就是以此为教学目标的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色彩课。如何刨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让学生直观形象、色彩绚丽去感受体验。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在这里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王令中 《红领巾》2005,(4):150-152
艺术效应的产生,从视觉主体来看,是由过去的生活积淀、视觉经验同视觉所见共同整合而成的,是所知与所见相交融的结果;从视觉对象方面来看,形式效应产生于相互对比关系的变化之中,具有互动性、可变性.由于视觉主体与视觉对象这两组关系之间的互动,才有被我们的视知觉所把握的形式效应.正确认识形式的视觉效应的本质,对指导形式创造与设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蒋萌  王奎 《广西教育》2014,(1):20-21
绘画作品的内在气势与力量、外在节奏与韵律之美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情感上。这里所指的艺术情感是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绘画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画家视为绘画创作及绘画作品的灵魂。西方美学说,艺术是情感的符号。也有人说,艺术就是情感。因此,艺术情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具有统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情感表达的需求构成了绘画创作的动力;第二,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绘画创作的核心;第三,艺术情感是绘画作品中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第四,艺术情感引领着画家走向艺术的巅峰。由此,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其艺术情感又具体表现出以下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16.
《纲要》在艺术领域目标中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纲要》的内容与要求还说,应当“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美术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历过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由此可见,幼儿绘画的训练需要通过多  相似文献   

17.
图形是CG时代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具有明显的视觉心理传达优势。从视知觉心理传达过程来看,根据现有最新视知觉研究成果可知,就大范围性质来说,图形具有更大的传达优势;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图形具有信息传达数量的优势;从图形视觉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图形语言更直接、更广泛、更易懂;从视觉信息传达的强度来看,图形具有更为强烈的视觉张力传达优势。在以数字媒体为主的时代,认识图形所具备的这些方面的优势,对充分发挥图形语言和开拓视觉新空间与审美领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视觉文化与语文教学1.视觉文化与视知觉的"渊源"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2]贝尔认为艺术品中能唤起我们审美情感的特质是,"有意味的形式"。[1]而在语文课本中,纯语言表达的课文,我们看  相似文献   

19.
顾丽 《陕西教育》2007,(11):29-29
平面构成与线性速写的关系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艺术,它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式的一种视觉语言,研究如何创造新的视觉形象、视觉形式,用形式来表达设计思想。它立足于平面上,以研究形象、形式的作用为主题,来探讨如何利用形象+形式,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从而使紧张、松弛、愉悦、茫然、哀痛、刺激等心态得以表现,成为情感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0.
通感是由于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从而引发另外一种或多种感觉协同作用的心理现象。随着人本设计的发展,多感官体验和情感互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视觉设计领域,通过视触、视听、视味等通感形式的应用,不但拓宽了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法,而且增添了作品的审美情趣,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