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曾先国是中国青年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山水画已具有独到之处。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的同时,曾先国也不断地创造性地发挥他的个性和爱好。他的山水画有壮伟之象、莽然之气,在体势上浑厚博大。他还打破了古代山水画的程式,创造了许多自己的皴法、点法,因而画中水有他自家之波,草木有他自家之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子猷访戴"是宋代诗画中的热门题材.在宋人题"访戴图"诗中,诗人们或触画生羡向往画境,或咏叹故实发表议论,或借题发挥感慨人事,或评议画家称美画作,既注情于画内,亦寄怀于画外,不拘一格,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极大地延展了画作的意蕴,同时也丰富了子猷访戴故事的内涵.宋代诗画艺术中的"子猷访戴"热,是特定的时代风气和士人风气所致,亦与宋代文艺风尚及山水画艺术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孙剑 《生态文化》2012,(3):34-35
以山川自然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山水画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在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中,南朝画家宗炳提出"山水以形媚道"、"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等山水美学思想。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中国山水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备的美学体系。宋元山水画在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使其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面对中国山水画如此辉煌的成就,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继承并发展传统绘画成为当代中国画画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突破清代以来山水画创作陈陈相因、一蹶不振的困境,一批山水画家大胆走向生活,通过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绘画美学中 ,“逸”与“墨戏”是两个颇能体现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它们有着相当密切的内在联系与共同之处 ,其根本点在于主体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逸”格在画论品评中的定位的变化及“墨戏”在宋元文人画中举足轻重的分量 ,都是以画家的主体为其皈依。从“逸”到“墨戏” ,创作主体的游戏态度不仅得到认可 ,而且成为文人画的一种主要的艺术精神。超越庸常的画法蹊径 ,出乎自然 ,变化无穷 ,而又有着源于造化的生命感 ,这是逸格与墨戏画的共同特质。感兴 ,是这类作品的创作契机。  相似文献   

5.
孙克 《文化交流》2016,(2):46-47
正刘祖鹏生活在浙江湖州,擅长画江南水乡风光。从他的作品里,我感觉得到他对这块土地有深深的眷恋,也正是这江南水乡,给予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他凭借出色的艺术天分和格外的勤奋,终于成就为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画风的中国画家。观刘祖鹏的山水画,有种别开生面的感觉。他的以江南水乡为主题的水墨山水画风,不但在北方画家中找不到,就是在盛行此种水墨技法风格的浙江,好像也很独特。中国山水画历来有南北之分,从地域的不同所造成的人文特征看,形成某些差异显然是客观存  相似文献   

6.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艺术,而围棋则是各种棋类的鼻祖,相传已有几千年历史。战国时期就有“尧造围棋,朱丹善之”的记载。 吴清源是20世纪的围棋天才,被围棋界尊为“围棋之神”。  相似文献   

7.
打开《20世纪油画展作品集》,第一页便是艺术大师李铁夫的那幅《未完成的老人像》。 李铁夫是最早走出国门向西方人学习油画艺术并达到很深造诣的中国画家,并最早参加“国际画理学会”;他客居英、美、加等国探索研究西方绘画达40年之久。为了取得西方绘画的真“经”,他师出多门,穷60余年之精力苦苦追求探索西方绘画艺术,甚至为了艺术终身不娶,将一生完全献给了绘画事业。  相似文献   

8.
徐渭的题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黎英 《文化交流》2009,(10):57-59
题画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徐渭1474首诗歌中就有300多首题画诗。徐渭的笔墨大写意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其题画诗亦诗亦画,使诗歌充满着直观丰富的画意。诗画兼擅,诗画兼融,决定了徐渭题画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五代、宋初山水画名家辈出,风格多样,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到"颠峰阶段"的过渡时期。范宽亦是"颠峰"的创造者之一,用不凡的画技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其气势、内涵、画技雄居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画家。  相似文献   

10.
沙舟 《文化交流》2010,(5):53-57
“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才开始创作的,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传,但我知道,现在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半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整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11.
正过完了农历新年,不少人表示,热闹是表象,内里似乎还缺了点什么意蕴——至少在城市里如此。于是,有人说,你的年味只差一纸年画。细想想,也许有一定道理。中国农历,本就是反映农时之历,如今农业社会的方方面面早已渐行渐远,与之相适应的根基在深刻变化,文化的内容也自然在淡化。以前过年,家家户户都更换年画、春联,现在张挂者已经不多,有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ursues three objectives. First, it seeks to identify the determinants of performance of German motion pictures in terms of cinema admissions and producers’ rates of return. Second,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heavy subsidization of the German film industry, it discusses two types of subsidy allocation: committee principle allocation and reference principle allocation. Third,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industry is considered as the presumed economic non-viability of the industry constantly recurs in the public debate as an argument for subsidies.  相似文献   

13.
汉代辛延年《羽林郎》一诗中 ,把一位“冯子都”称为“金吾子”。对此以往学者众说纷纭 ,或认为这位冯子都是缇骑 ,或认为他是执金吾丞 ;或认为冯子都称“金吾子” ,是他以“执金吾”自称或冒称 ,或他人的敬称。本文认为 ,“金吾”是大棒 ,木制者则称木吾 ;而汉代官僚权贵的骑从和仆从中有手执大棒、承担仪仗侍从的情况。“金吾子”就是这类骑从或仆从之称 ,却不是指京城卫戍长官执金吾一官。  相似文献   

14.
93岁的老人有子孙43人围绕身边,一家人和睦相处、亲密无间。最让人折服的,是已连续举办了10多年家庭春节晚会,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伦理传统中最基本的准则——孝行传家。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的"现代性"——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父"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当代以及外国文学界很多论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总是高大完美的,现代文学中的"审父"意识是西方异质文化冲击的产物,其实不然.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明清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负面父亲形象.这些文本蕴涵着"审父"以及"丑父"、"诋父"、"渎父"等颇具"现代性"的思想意识,极端者甚至完成了历史性的"弑父"之举.由此可见,"传统"与"现代"之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断裂,"现代"是"传统"的延续与变异,"传统"中蕴涵着不可忽视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辨《毛诗》中的五个联绵字:(一)“虺”之言委顿也,犹言委靡不举,并非“病”名,而是“病”貌。毛传所云“病也”之“病”,乃疲弊之义。(二)“蔽芾”之言()孛也,草木茂盛之貌,毛传云“小貌”,失之,朱熹集传云“盛貌”,得之。(三)“委委佗佗”,是联绵字“委佗”的叠音形式,雍容自得之貌,毛传分为“委委”与“佗佗”而释之,失之,朱熹集传云“雍容自得之貌”,得之。(四)“夭绍”之言窈窕也,身材高挑,体态优美之貌,朱熹云“纠紧之貌”,失之,马瑞辰以为“夭绍”与“窈纠、忧受”同为形容美好之词,得之。(五)“穆穆”之言也,犹言“”,形容勤勉不已,毛传云“美也”,不确,朱熹集传云“深远之意”,失之。  相似文献   

17.
"乐"的超越与"仁"爱之美--孔子美学的"类"觉醒本质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美学通过人生的“乐之”境界 ,明确提出了其对美的形成根源的根本看法 ,指出了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奠定了儒家美学的“类”本体论基础。“里仁为美”体现了他的入世致用和境界物化的美学内容 ,是“乐之”境界的“仁”学实践。而“大同”理想则体现了他对人的“类”本质和社会发展“类”归宿的天才觉悟及对异化的断然拒绝 ,表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感应相通、呼吸与共、和谐相处的可能性 ,即在与天“同一”的“乐”的和谐态中所达到的超生物和超社会的审美存在 ,这是人性在获得物质和社会的非异化满足后的美学归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辨<毛诗>中的六个联绵字:(一)<卫风·硕人>之"孽孽",犹言"我我",形容长丽俊好之貌.(二)<郑风·子衿>之"挑達",形容放逸倜傥之貌.(三)<豳风·鸱鹗>之"翛翛",犹言"萧僚",形容鸟之羽尾杀敝凋零之貌.(四)<小雅·南有嘉鱼>之"汕汕",犹言"优侥",形容鱼群游动往来之貌.(五)<大雅·云汉>之"滌滌",犹言"滁荡",形容万物萧僚凋零而大地空空荡荡之貌.(六)<大雅·崧高>之"咩咩",状众盛之貌.  相似文献   

19.
《诗经》305篇中,究竟涉及多少种乐器,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原因在于有些词,如“南”、“雅”、“颂”、“檠”、“击”等是否乐器,“庸”是否即“镛”,尚无定论。但是,自1964年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后,人们多信从其提出的“见于后来的《诗经》的,有二十九种”①之说,即“见于《诗经》的击乐器有鼓、、贲鼓、应、田、县鼓、鼍鼓、、钟、镛、南、钲、磐、缶、雅、枧、圄、和、鸾、铃、簧等21种,吹奏乐器有箫、管、、埙、、笙等6种,弹弦乐器有琴、瑟等2种”②。其说并经常被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