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给职业技术类学院的新生质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校学生体育素质普遍下降.跨入21世纪,学校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此前提下,高校体育工作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我院和其它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体育工作的现状,结合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改革设想:转变体育教学思想与观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更新完善;加大体育健身理论的教学力度;加大体育课专项化改革力度;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中心的考试制度;落实“园丁工程”,建设一支与新世纪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大力发展学院体育社团组织;发挥体育资源优势,多渠道筹措经费。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体育健康问题上升国家战略高度。“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是一个在青少年体育领域内,由“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综合而成的全新概念,学界还未深入探讨与挖掘。充分结合“健康管理”理论,基于对“青少年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归纳“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内涵与特征。概念特征包括:“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核心供给主体;健康医疗等事业、非营利性机构是重要支撑;始终强调青少年受众被动接受“体育健康促进”与主动应用“体育健康素养”相结合;供给产品具有“纯公共物品”性质,公共财政补贴是解决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矛盾关键方式;“互联网虚拟社区”是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技术基础与激励条件。最后,基于概念属性展望“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的未来研究趋势,包括:开发“运动干预”“心理调试”和“营养膳食”三维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学校”“社区”“医疗部门”“健康管理机构”和“家庭”的协同供给机制;深度开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联赛体系”营造“体育健康素养培育”空间;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局限,以及加快“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建设,破解公共服务资源闲置问题。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在制度建设、经费管理、干部管理、活动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相关部门应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体育社团与体育职能部门的业务往来,重视体育社团干部培训,提高社团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提高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质量与层次,以推动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构建现代化高校体育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次,从高校体育教育制度和体育教育体制的关系入手,提出了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制度的基本内涵:树立“培养大学生健康素质”基本理念和教育目标;因地制宜的修学系统;实现各级主管部门的“项目管理”模式;体制化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体育学科的核心,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多途径促进和完善,在杰出人才的带动下,提高整体素质,带出一个优秀群体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1 教师方面的三个难点1.1 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育和教学观念的矛盾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淡化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因为国家不需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运动员 ,而希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健康的体魄的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而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是竞技体育观念、技术教学观念和体质教学观念 ,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在中小学和高校中还有市场 ,不解决观念问题 ,体育课程改革只是一句空话。“健康第一”可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健康三维体育观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都健康才能适…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合理配置高校人力和物力资源,构建以体育部全面负责军事教育和体育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实现军事和体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一体化协调发展,全面保障高校军事教育与体育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内涵的把握与高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健康第一”的新教育思想审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等,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基本思路进行了探讨,指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课改革应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为课程建设目标。体育课程是实施“健康第一”,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确立终身体育目标的现代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逢轻。体育课程改革应在“健康第一”的理念基础上,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课的结构,形成整体性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健康中国”引领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在“健康中国”发展建设背景下,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体育消费成为热点;体育投资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健康领域更加广泛,人才需求更加多元。这些给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成为必然。在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内涵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就业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路径,为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红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129-129,137
吉林省体育学院站在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至高点提出“项目教学”为“项目教育”,以促进项目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了“授技育人”的新理念,“人文与科学融合”的新思想,知识、能力、素质“三合一”的教学新模式,健身性、能力性、创新性的新内容,为国内体育院校的健美操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体育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体院外语教学的实际,探索和改革体育院校外语教学的模式。吸取国内外在外语教学中的“语法一翻译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法”的特点和优点,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两种能力并重的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的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存在的差距,指出了产生这些差距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工作要把工作的范围从常规管理方面拓展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把学生工作的实质理解为育人工作,是所有教师与学校工作者全员参与的工作.树立这样的"大"学生工作观要求学生工作在抓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思想教育的灵魂,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管理部门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学生民俗体育意识薄弱及兴趣缺乏、体育教师学习进修民俗体育技艺的渠道缺乏、民俗体育师资及场地器材缺乏等是主要影响因素;依托地域优势开展特色民俗体育项目、给民俗体育融入人文精髓、有条件地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范围、加强体育院系民俗体育人才培养是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16.
高职类会计专业应树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多岗位适应能力。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从课程体系、教材、师资、教学过程及考核角度探讨了会计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为课程建设目标。确立终身体育目标的现代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途径。体育课程改革应在“健康第一”的理念基础上,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课的结构,形成整体性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体育教师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执行者,要确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防止走入丢弃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教育、削弱竞技体育课程、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误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意练好“内功”,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体育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兴趣性,创造出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以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师主导行为对普通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学生在校行为问卷"和"教师主导行为问卷",对部分高校的8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高校体育教师不同教学主导行为下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其感知到的教师民主行为是正相关,而与权威主导行为是负相关;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的心理适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心理适应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更多地感知到了教师的权威主导行为和放任行为,女生则更多地感知到了教师的民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