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仙姑作为八仙中的唯一女性,以其善良和无所不能为人所喜爱,人们对其籍贯和仙迹进行了不同的构设和传说,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增城说和永州零陵说。论文在遍览《道藏》和实地考察基础上对何仙姑的籍贯进行了新的论述,力主何仙姑籍贯之湖南永州说,意在恢复仙姑真相,重树湖南零陵在道教中地位,帮助零陵地区道教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四大名楼1.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2.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3.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4.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相似文献   

3.
八仙过海     
我国民间传说中有八位非常有名的神仙,合称“八仙”,他们是:吕洞宾、铁拐李、汉钟离、何仙姑、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相传,一次,八仙途经东海去蓬莱仙岛,只见海上巨浪滔天,波涛汹涌。吕洞宾心血来潮,提议各人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八仙分别将自己随身的法宝投到水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吕洞宾用剑,铁拐李用拐杖(也有说用“葫芦”的),汉钟离用芭蕉扇,何仙姑用荷花,张果老用纸毛驴,曹国舅用玉版,韩湘子用箫,蓝采和用花篮。谁知,东海龙王的龙太子率虾兵蟹将偷袭蓝采和,抢走花篮。八仙一怒之下与龙太子打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朝代.唐诗、唐散文乃至唐传奇小说的成就早已得到后人的肯定评价,唐赋的成就却少为人提及.有人甚至说“唐无赋”(明李梦阳《潜虬山人记》),“唐以后无赋”(清程廷祚《骚赋论》).比较重视唐赋的成就的是清人王芑孙,他在《读赋巵言》中说:“诗莫盛于唐,赋亦莫盛于唐.总魏、晋、宋、齐、梁、周、陈、隋八朝之众轨,启宋、元、明三代之支流,踵武姬汉,蔚然翔跃,百体争开,曷其盈矣.”但是,他的话  相似文献   

5.
唐俟这个笔名主要用于《新青年》杂志上,首见于新诗《梦》。“俟”为等待的意思,诸家所说相同。“唐”字,周启明认为是“功不唐捐”之“唐”,即“空”的意思,杨霁云也曾同意此说(见许广平《略谈鲁迅先生的笔名》)。但不少人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这个笔名的主要意义即在于“俟”字——所以又可简称“俟”,同“鲁迅”的主要意义即在“迅”字上是一样的。鲁迅在1921年9月9日致宫竹心的信上就说:  相似文献   

6.
对王昌龄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唐才子传》说是太原人,《新唐书》、《唐诗纪事》说是江宁人,现诸本文学史虽皆言为长安人,但都未明其由.其实,王昌龄的籍贯应以本人所述为准,其诗曰:“本家蓝溪下”(《郑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故园今在灞陵西……小弟邻庄尚渔猎”(《别李浦之京》).  相似文献   

7.
杜甫诗歌艺术灿烂夺目,前人称赞倍致.元稹说杜甫“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王安石说杜甫“其词所从出,一莫知穷极.”(《杜工部诗后集序》)宋人王彦辅道:“子美之诗,周情孔思,千汇万状,……非特意语天出,尤工于用字,……历世千百,脍灸人口.”(《增补杜工部诗序》)宋人蔡梦弼在《杜工部草堂诗笺跋》中写道:“自唐讫今余五百年,为诗学之宗师.”今人张元济在《宋本杜工部集跋》中写道:“少陵诗圣……,备藻丽之态,实积众流之长,为千古宗仰而不替.”历来研究杜甫的文章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每得每新,看来“诗圣”丰碑仍将挺立于中国人,乃至华夏子孙的心目中.因此,用现代科学对杜甫进行研究就是年青一辈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后汉书、陈蕃传》载:“前梁氏五侯,毒遍海内,天启圣意,收而戮之,天下之议,冀当小平”。梁氏五侯,李贤注曰:“五侯谓胤,让、淑、忠、戟五人,与冀同时诛,事见冀传也。”此说从唐至今广为流传,不但为一般史籍所沿用,而且为《辞源》、《中文大辞典》等权威性的工具书所承袭。检阅《后汉书》的有关纪、传,笔者认为李贤注似乎有误。梁胤,又名梁胡狗,是梁冀之子,封襄邑侯,食万户,任河南尹,可称为梁氏五侯之一。但梁让,是梁冀的叔父,曾任陈留太守,以贪污臧敛著名(《后汉书·杜乔  相似文献   

9.
竹,在人类生活中,用途广泛,地位显著,与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尚书·周书》纪周成王姬诵将加玄服,周公姬旦便派专人到零陵取文竹为冠.《汉书》载刘邦微时,常以笋壳为冠,贵为天子之后,仍然服用.至于“竹笠”,在《风土记》的《越谣歌》里就有记录,张志和把“青箬笠”写入《渔父》歌词,则更是唐以后的事了.——这是“衣”.笋脯,笋干,烧笋而食,是古已有之.文与可在湖州,常烧笋下饭,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有详细叙述.苏东坡开刘器之一个大玩笑,诳他说去参玉版和尚,结果是到廉泉寺食烧笋,还说:(此笋)“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说法,要能令人得禅悦之味.”于是饱餐一顿,大笑而归.——这是“食”.王禹偁黄冈的竹楼,仅破竹为瓦.而傣族的竹楼,则以竹为柱、为梁、为椽、为瓦、为地  相似文献   

10.
“欸乃”一词,始见于唐人诗句.唐·元结《欸乃曲》:“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唐·刘言史《潇湘游》诗:“闻歌欸乃深峡里,欸乃知从何处生.”元结《欸乃曲》题下注:“欸:音袄;乃,音霭.棹舡之声.”(见《四部丛刊》本《元次山文集》第一册卷三第3页)宋·黄庭坚“稚川既得官都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中唐后期的薛涛是唐代三大女诗人(薛涛、李冶、鱼玄机)中最杰出的一个.她曾与当时诗坛名家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唱和,并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王建赞她“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寄蜀中薛涛校书》),元稹诗云“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寄赠薛涛》).后人对薛涛诗也颇多褒扬之词.如南宋晁公武称涛“工为诗”(《郡斋读书志》),明末胡震亨赞其诗“无雌声”(《唐音癸签》).薛涛著有《锦江集》五卷,诗500余首,惜已亡佚.今人薛篷舟著《薛涛诗笺》录其诗91首,是目前搜罗最多的本子.从内容看,其诗以酬唱、送别、咏物为主,而以咏物诗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多注释为“民风”,认为是避李世民之讳。其实,柳文中用“民”用“世”比比皆是。如:“观民风”(《永州铁炉步志》)、“凡民之食于土者”(  相似文献   

13.
李季兰,名冶,乌程女道士,中唐时期的女诗人,在当时的诗坛中有“女中诗豪”之称.早年隐逸山林,与陆羽、皎然、朱放等越中高士过往甚密,常一起相互唱答,游玩.她生性放荡不羁,相传五,六岁时曾作《咏蔷薇》一诗,云:“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见诗曰:“此必为失行妇”(《唐诗纪事》).所作多为赠友,遣怀,“诗俊美可诵而情致散荡,多少牵系,读其集可以长慨.”(《湖州府志·艺文略》)后因诗名被召入宫中,因上诗叛将朱泚而被德宗扑杀.其诗现存一卷,收在《薛涛李冶诗集》中,“皆后人钞撮而成”(《四库全书总目》).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持其踵为之泣”句,新编教材注释为“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持,握。踵,脚后跟。”女儿出嫁,“念悲其远”而为之泣能让人理解,可“握着她的脚后跟哭”就令人费解了。对这一难句曾有四川岳老师与内蒙古牛老师分别撰文《“持其踵”作何解》《“持其踵”正解》(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1)前者认为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的解释合乎情理:“持,制止意。踵,足后跟,就是说母亲拉着女儿,女儿不能止步。这是古人的形象语言。”后者认为该句应注释为“赵太后拉着她…  相似文献   

15.
用诗词形式歌咏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自东汉以来,代不乏人.明胡应麟说:"'咏史'之名,起自孟坚(班固)"(《诗薮·外篇·六朝》).魏、晋之际,杜挚、王粲、左思、鲍照等人接踵而来.梁萧统主编《文选》,将咏史诗单列一门,至唐,胡曾更以《咏史诗》名集,从而使咏史题材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主题之一.以往的咏史诗词,或则缅怀历史的陈迹,评说古人之功过(如李白的《秦王扫六合》);  相似文献   

16.
《饮中八仙歌》为杜甫天宝十载献赋不遇之后所作。诗中“八仙”指均以豪爽飘逸,卓然不凡著称,且又皆遭贬谪的李白等八人。诗人共鸣于“八仙”的行为和遭遇,借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八仙”皆醉,且皆醒,诗人与之同气、同醒亦同醉。本文结合“八仙”身世言行展开论述,便深刻反映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7.
《辞海》“杨贵妃”条下说:“杨贵妃(719~756),即杨太真,唐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小字玉环。……”(见新《辞海》1260面)关于杨氏籍贯,我认为《辞海》说对了一半,说错了一半。 杨贵妃确系山西芮城县西部,即唐时永乐县人。据清乾隆时编修的《蒲州府志·古迹》载:“杨妃村:在雷首山下(雷首山在今永济县南,芮城县西部,即中条山西端)独头坡。唐贵妃杨氏,本弘农人,其父无琰家于蒲州之独头村,贵妃生其间。及入宫后,因号其村为贵妃村,今独头坡正唐村也。”唐永乐县,即今芮城县西部。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0年)撤永乐县,并入河东县(见《宋书·地理志》)即今永济县。永乐县并入河东县后,为河东  相似文献   

18.
(?)字甲骨文中屡见,前人多与(?)字一起释为“见”.实际上,甲骨文中(?)与(?)有别,(?)是“见”字,(?)则是(?)的异文,以释“望”为妥.“望”字甲骨文多从竖目作(?)(《铁》222.1)(?)(《存》7.2)(?)(《粹》》》1108)(?)(《后》1.10.3)等形,但也有从横目作(?)的(见《明藏》499、《缀》334、《京津》4386、《佚》654、《七》x28、《屯南》135、2234等).所以我认为,甲骨文“望”、“见”之别,不在目的竖(?)与横(?),而在人的立(?,  相似文献   

19.
以上是人们十分喜爱的唐·李商隐的《锦瑟》诗。人们对它有种种解释,如所谓悼亡、自伤、恋情与寄托等说法。今人又有所谓新解:说“庄生望帝”句是“言诗之作法也”;“沧海蓝田”句,是“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见《“大学语文”教学辅导》一书)等  相似文献   

20.
韩偓是唐末著名的忠臣义士,也是唐末诗坛上一大家.今存诗340余首,有《韩翰林集》和《香奁集》,收于《全唐诗》内.韩偓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曾以左拾遗、翰林学士承旨之职,辅弼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昭宗七年.时以朱全忠为首的强藩虎视.唐室岌岌将亡.致尧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冒死捍卫唐室.后触怒全忠,被贬逐,遂弃官远徒.晚年寓居福建王审知辖内,亦不赴其利禄引诱,并三拒朱全忠召复他为故官.他的诗中多次流露出图谋恢复故国政权的情绪,故被王夫之称为唐之际唯一的以身殉国之士(见《读通鉴论》卷二七“唐昭宗”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