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人的灵魂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2.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一篇反映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针砭文章。这篇文章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进行了对比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了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尤其是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  相似文献   

3.
对比手法是小说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本文以《范进中举》为例,就小说教学时怎样把握对比手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李世宗 《教育革新》2010,(10):49-49
《范进中举》是一篇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对读书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手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儒生们的丑态。讽刺可通过对比、夸张、白描、反语等手法来表现,达到令人反思的效果。现就《范进中举》中的讽刺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进行探究。理解讽刺在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正>《范进中举》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人们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各色表现,进行了尖锐又不乏幽默的描写,以揭示人性的虚伪势利,当然也揭露封建科举制对人的精神毒害。这些对比包括:胡屠户对范进在态度、称呼、评价等方面的变化;张乡绅从对范进视若无物,到亲切热络地拉拢的转变;邻居从原先对范进母亲、妻子饿了几天都不闻不问的冷漠,到开始主动为范家排忧解难的热情周到;等等。  相似文献   

6.
王灵同学问:《范进中举》一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文章中心的?小说将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和个人表现作了对比,又将胡屠户和众人在范进中举后态度的变化作了对  相似文献   

7.
许多教师在解读《范进中举》时,侧重于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同时将人物形象作为单独的个体来分析,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一类人的存在,所以也就影响了对文本主题的解读.文章侧重于将《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从身份地位角度以及与范进亲疏远近关系的角度进行分类辨析,从而对文本主题进行更趋向于合理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全文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采用对比手法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事态炎凉和人心冷漠,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范进在这中环境下将自己的大半生浪费在科举考试上,虽然在垂老之年得到了功名,但却在狂喜之下疯了.疯的丑陋.疯的可怜。范进的悲剧是一种讽刺,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为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人物塑造手法。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动作传神的人物比比皆是。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无不幽默风趣、人木三分。动作描写的作用正如作家莱辛所说:“主要的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除了凸现人物性格特征.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之外.文学作品中的动作描写还有如下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0.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这种表现手法,使整篇文章平中生奇,妙趣横生。首先,这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人是胡屠户。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下面主  相似文献   

11.
《范进中举》是一部富含讽刺手法的文学作品,对主人公范进在中举前后的生活和心态进行鲜明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扭曲。本文分析了讽刺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探讨了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与当代社会的共通之处,以及对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批判思维能力。《范进中举》不仅引发了读者对封建社会弊病的思考,也为当代社会的反思和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下面作者就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  相似文献   

13.
《范进中举》一文我已教过了十几次了。每次指导学生精读“范进中举发疯”的精彩段落,课堂气氛总是十分活跃。吴敬梓对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的精湛描写使人叹服.历来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绝佳蓝本。但今年,我却有了新的想法.教学的侧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描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了各种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进而挖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将锐利的笔端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所折磨、毒害的人物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重要的人物 ,也是作者着意刻划的被科举制度折磨得如痴如狂、迂腐可怜的艺术典型形象。尤其是他中举“痰迷心窍”而发疯的闹剧 ,更是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从祖国传统中医理论的角度分析范进中举发疯的病理机制 ,作者如此描写是符合现实生活的艺术真实。范进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它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两文。这两篇小说的写作背景、文章风格、表现手法都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把《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有很大帮助。在这两篇文章中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两篇课文的人物形象塑造对  相似文献   

17.
一“、变化”中探究1.人物形象的变化。例如《范进中举》中人物形象的变化探究可围绕范进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身份的变化……地位的变化……家境的变化……对胡屠户态度的变化……学生通过对比进行深刻思考,分析人物形象有哪些变化,探究他们如此大变、巨变的根本原因。2.人物态度的变化。同样是《范进中举》,有关人物态度的变化可让学生从以下多方面进行突破:胡屠户对范进称呼的变化……胡屠户对范进长相评价的变化……胡屠户对范进才学认识的变化……胡屠户对范进的礼物评价的变化……胡屠户面对范进举动的变化……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后“…  相似文献   

18.
《史记》描写人物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事件的故事化、语言的个性化、夹叙夹议、对比烘托、细节显示、心理描写、肖像刻画,以及抒情笔调等,都成功地突现了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9.
现行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一文,节选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为是反映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笔者认为有待商榷。这篇文章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不同表现,反映了当时国人的世态和人情。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真实的中国世态人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课本所选的《范进中举》,写一个名叫范进的读书人从二十岁起就参加科考 ,但屡试不第 ,穷困潦倒 ,直到五十四岁才中举 ,竟喜极而疯 ,围绕这一出人间喜剧 ,作者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性格化的人物对话和细腻真实的细节描写 ,仿佛一组动感极强的漫画展示于眼前 ,令人拍案叫绝。正如鲁迅先生评价的那样“凡官师 ,儒者 ,名士 ,山人 ,间亦有市井细民 ,皆现身纸上 ,声态并作 ,使都世相 ,如在目前。”最为有声有色的一个人物当是范进的岳父胡屠夫 ,这是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 ,作者并没有对这个人物做更多的描写和交代 ,只是通过他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