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和"理念为启示,分析了"中和"理念在卫浴产品设计中的隐喻内涵,结合卫浴产品设计中的成功实例指出,"中和"可以将产品的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融合在一起并使之成为一个和谐整体,实现产品形式美与实用性的辨证统一。强调中和之美,是卫浴产品自主创新设计、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方法之一。提出了中国设计师要挖掘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以启发设计理念,从而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产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深化考虑了老龄化社会的状况,反映了正在改变的浴室功能和老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并对能正确帮助老人生活的卫浴产品设计给予了指导方针和建议.通过对老人卫浴产品的前沿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老人卫浴产品的研究其实是以老人生理和心理为中心的研究,是对老龄化时代最具有影响力的老年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习惯等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理论的考察,对老人的卫浴空间规划的改变进行了调查,对老人的生活文化特征和空间使用特征进行把握,设定了卫浴产品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3.
卫浴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必须进行试水,传统试水方法多采用人工或者简易刚性器具进行,成本高、精度差、效率低下.柔性卫浴试水机可以在机架及电控部分无需改变的前提下,调整部分测试参数及夹具参数,即可对多种卫浴产品进行试水,克服了传统试水机功能固定的缺点.试水工序基于PLC进行流程控制,可有效提高卫浴企业的工作效率及产品精度.  相似文献   

4.
林霜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125-128
人们对卫浴产品的追求不仅停留在其多功能和表面形式上,更多的是追求其使用卫浴产品过程中所带来的愉悦及拥有的美好回忆。本文从非物质设计的角度对卫浴产品进行探讨,阐述了非物质设计的含义和特征,指出非物质设计发展的必然性;进而运用非物质设计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并归纳出卫浴产品中表现的各种非物质设计特征,总结了卫浴产品非物质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卫浴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必须进行试水,传统试水方法多采用人工或者简易刚性器具进行,成本高、精度差、效率低下。柔性卫浴试水机可以在机架及电控部分无需改变的前提下,调整部分测试参数及夹具参数,即可对多种卫浴产品进行试水,克服了传统试水机功能固定的缺点。试水工序基于PLC进行流程控制,可有效提高卫浴企业的工作效率及产品精度。  相似文献   

6.
日前,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达卫浴”)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公开发行7104万股,募集资金8.25亿元,用于年产280万件卫生陶瓷生产线、年产300万平方米全抛釉砖生产线、研发设计中心建设、营销网络扩建及品牌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和偿还银行借款.  相似文献   

7.
基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审美特点,对目标用户在卫浴环境中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研究现有儿童卫浴产品,归纳优缺点,分析儿童在卫浴系统中的需求,以系统化的思想整合各方面要素,设计出符合儿童这一特殊用户需求的卫浴产品,为设计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却也受到来自美学界内外的各种挑战.反思实践美学的过去,把握实践美学的现在,展望实践美学的未来对于中国美学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过去”的实践美学,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并为解决20世纪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时积存下来的美学问题找到了一条现实的出路.“现在”的实践美学是在“过去”实践美学基础上回应“后实践美学”的质疑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理论形态,它适应了历史变迁过程中美学转型的时代需要,实现了美学观念的自我超越,保持了自身的理论活力.“未来”的实践美学应从哲学基础的超越、美学观念的整化、理论话语的融合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四个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够绽放出生机勃勃的理论生命.  相似文献   

9.
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中批判性地思考了全球审美化的现象,重点探讨了美学的新问题、新建构和新使命.当前审美过于泛滥、过于追求时尚,美学必须重构,要关注科技的发展、传媒的盛行与文化的多元.对此,韦尔施联系传统美学,利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扩大了审美的内涵,从而将美学上升为本质、第一哲学,提出了一种新美学.  相似文献   

10.
西方语境下的中国美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西方美学的语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了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最初的接纳期,再到宗白华、朱光潜等人的融合期,始终是在西方语境下发展的,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学大讨论中其学科体系才真正确立.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应该是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这种美学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以西方美学为参照而建构起来的美学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既是西方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亲和力的美学形态.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为指导,这就形成了中国的实践美学流派.实践美学的缺点和不足告诉我们,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根基和土壤,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扬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美善相乐伦理型、直觉感悟整体性、天人合一和谐性的特色,吸取西方美学的美真统一科学型、理性分析逻辑性、天人相分二元性的优长,克服它们的不足和缺点,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新实践美学就是这种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建筑美学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1.传统建筑美学是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决定了现代建筑美学的特色;3.新时期城市化发展引发了城市设计建筑美学思想的兴起.  相似文献   

12.
论文对中国美学形成及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区分了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概念;"中国美学"的概念是吸收外国美学理论,由中国人所创立的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新的知识类型."中国美学"问题可以转化为中国美学的方法问题,因为中国美学是在现代研究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美学的变革就是中国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中国美学方法最主要的有引进法、注经法、科学法、哲学法、流派法等.不同的方法,反映了不同时期对美学研究的不同要求.中国美学应该放弃所谓的十几种引进的方法论,而走向"美的现象"还原本身,从而探索出一条通向"美学"的独特道路,促进21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术学不同于美学,美术学与美学各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美术学包括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技术及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批评四大部分.而美学则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以及美学的分支学科,如文艺美学、比较美学、实践美学等.美学更多的是属于哲学思辨的范畴,所以,有时“美学”又被称为“艺术哲学”.对美术学与美学的关系进行有效把握,对促进两个学科发展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4.
荒诞美学是贯穿现代、后现代时期重要的美学形态.在主体性衰落的后现代主义时期,荒诞美学存在的合法性产生了危机.但是主体性的式微也意味着另类意义的解放,解构化的时代也彰显更自由的审美建构.荒诞在审美范畴上的否定性与客观性,审美表征上的“悖论”、“戏仿”与“不确定性”,美学形态上的平面化以及美学价值上的自由超越性产生了丰富的意义内涵.荒诞是对传统美学的反抗,更促使后现代美学历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天下观重新结构秦汉美学的整体面貌,指出了秦汉美学六大基本领域:宇宙论美学、朝廷美学、人物美学、叙事美学、自然美学、边疆民族美学,及重点的两个领域乐和文,从整体和演变的角度对这两个领域,特别是由乐中心到文中心之变进行了分析,还从整体的角度谈了秦汉美学的多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关于美的本体、美的基本特质、美与艺术、艺术的使命等方面的观点,既超越了前辈学者,又对后世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对于了解中世纪美学以及欧洲美学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文在对美学、数学美学、数学美的概念进行了初步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学与美学的关系,进而论述了数学美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朝霞博士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一文中追溯了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交锋和各自发展的历程,理出了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及新实践美学在争鸣中发展的学理脉络.但是,作为对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概观和综述,该文把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从对立和斗争的角度谈论,忽略了后实践美学和新实践美学是在实践美学的基础上发展以及各美学流派是在中国当下文化语境中发展的事实.文章不乏对后实践美学的褒扬之辞,但没有正视后实践美学理论本身的缺陷.本文认为对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论说要抓住几个关键问题,界定清楚概念和范畴,澄清论证交锋所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在文学、哲学、美学、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将美学与伦理学、教育学相比较,确定了美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开始了中国美学的自觉.王国维开创的近代美育,既包含西方美育的科学因素,又含有中国传统美育的伦理成分.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中生命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汇合道、儒等多家思想,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生命美学论.文章从形、神、气三位一体的美学建构,到人性虚静与性善说的贯通,再到德福间的矛盾对《淮南子》生命美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