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任何形状或形式绝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重新加以建构使之完形的结果.格式塔心理学这种标举整体,弘扬接受主体性的意蕴,对儿童文学图画书的阅读有较大的启示.图画书的阅读既可以是一种整体性阅读,又可以是一种闭合性阅读,同时还可以是一种同构性阅读.这样的阅读诠释了图画书带给我们乐趣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深度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根本上把握文本核心,并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解析而锻炼自身语文学科思维品质的一种有效阅读方法.主要从探究性阅读、反思性阅读、结构性阅读、辩证性阅读以及整合性阅读五个方面论述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度阅读的具体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不是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的;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调动丰富的经验,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读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  相似文献   

4.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经典论述.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现代阅读理论,揭示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文学研究新思路的接受美学的重要人物姚斯的论述是比较深入的.姚斯认为:读者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千差万别的.  相似文献   

5.
阅读应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课外阅读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应该激发孩子的阅读渴望.将课外阅读置于游戏中评价,创造了浓浓的阅读氛围,家长、老师、学生都成了评价的主体.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延迟性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享受阅读的快乐.有了兴趣,才能让阅读成为每个孩子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阅读应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课外阅读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应该激发孩子的阅读渴望,将课外阅读置于游戏中评价,创造了浓浓的阅读氛围,家长、老师、学生都成了评价的主体,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延迟性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享受阅读的快乐,有了兴趣,才能让阅读成为每个孩子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数学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和自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策略一般为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课上阅读课文、课中阅读练习、课后阅读习题,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综合阅读就阅读内容而言具有广泛性和关联性,就学习方式而言具有直观的动态性和跨学科性特点。它既是一种阅读思考过程,也是一种不断将个性思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达的过程。它打破了传统阅读思考隐形过程,并赋予"物化"。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感悟人生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阅读的层次不同,决定不同的阅读水平。语文教学只有将阅读推向更高的层次,才能推动阅读能力持续、持久地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丁凯 《华章》2012,(19)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阅读己然成为了现在人们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由它的便于携带性和片段性等独特优势所决定的.本文分析了手机阅读的优势和其发展的三方面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手机阅读的发展与推广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泛读与泛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主要分精读和泛读两种方式。精读是一种分析性阅读,它要求对原文的语音、语法、词汇、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精细的分析,一般阅读速度较慢。泛读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直接吸收知识的能力。它不像精读那样要求全面,只要把意思看懂就行。它侧重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分析语言形式,一般要求理解的准确率为70%以上,阅读速度则要尽可能地快一些。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有些书浅尝即可,另一些书则要大口吞下,而少数则必须细细咀嚼和消化。这里说的前两种读书方法可理解为泛读,最后一种可理解为精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种技能,要养成这种能力,需要平时的自觉锻炼与训练;阅读又是一种技巧,它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有限的笔墨尽可能地“抢分”。散文的阅读与鉴赏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命题与解题思路也不是无章可循。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养成自觉的鉴赏评价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生涯阅读不是那种信手拈来、拿到什么就看什么的随意阅读,也不是那种违反生命自然规律的刻意的阅读追求,生涯阅读是指那种顺乎人生发展过程与个体生命需求的、自觉的、深层次的、自我反思性的阅读行为与阅读过程。它注重文本阅读,注重阅读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过程性。其主要目的在于辅佐自我生涯的规划与设计,指导生命发展,优化生命质量,完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4.
前现代批评理论乃至新批评理论都认为,文学文本有着确定的意义,文学阅读的目的就是找到这个"原意".在实践中,这种理论把读者带入了阅读的困境,经常让读者深陷文本的迷宫不得其门而出.造成这种困局的原因,不是文本晦涩难解,而是文本阅读的理路误入了歧途.后现代批评理论另辟蹊径,高举"存在本体论"旗帜,突破了旧批评理论画地为牢的困...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在阅读时,许多学生囿于固有的知识结构,常有"温故"的心理,不能鉴赏性、比较性、研究性地阅读经典作品和时尚作品,不能做到"知新",未能实现主体性阅读的真正意图.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的阅读策略存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明莲 《成才之路》2022,(10):73-75
"有目的地阅读"是一种阅读策略,就是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择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材料对本次阅读的干扰,在确定阅读内容后,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成阅读目标.文章从"有目的地阅读"的含义入手,分析"有目的地阅读"的应用价值,并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明确阅读目的、剖析文本结构、基于任务自主阅读、运用各...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不是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的;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调动丰富的经验,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读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文本解读个性化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即充分的文本感知与必要的生活参与。失去坚实的基础支撑的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寻求语文阅读教学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阅读主体,更是阅读资源,学生的精彩展示和丰厚收获是建立在教师的精彩引导基础之上的,所以绝对不能离开老师的妙"导"巧"引"谈个性化阅读,没有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就是文字海洋里没有导航仪的千帆竞发,虽然壮观但会迷失.我们强调个性化阅读中的教师引导,不是淡化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不会抹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相反会促使阅读主体达到跬步致千里的.引导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引导,引导是为了不引导,这条路任重道远,怎一个"自主"了得!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可以先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出的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确定学生的阅读层次,并采取相应的阅读指导和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实现阅读能力进阶.由于多数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基础阅读的阅读能力,而主题阅读通常是大学生需要达到的阅读层次,所以高中教学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树立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信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检视阅读能力,然后针对作品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整本书的分析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书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在价值预期上应有更高的要求.应以优化农民精神生活,提升人们精神境界为目标;应主要围绕阅读行为,着力解决好阅读目的、阅读对象、阅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等三大问题;"农家书屋"应成为构建农民阅读生活的重要契机和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