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农业发展了,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才真正得以提升;只有农村稳定、农民富裕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安徽省是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在该省三大产业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存在着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转移数量大、农业人口素质低等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补救,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实现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进而不断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荣 《天中学刊》2003,18(3):33-3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文化素质。而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差异、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的兴衰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农业最大问题莫过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它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本着重阐述了这一问题的各个方面,指出只有在二元经济结构消解的过程中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才能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它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首先要看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去年10月和今年3月,中央在相隔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两次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反复强调:“在整个经济工作指导上,是不是真正把农业摆在首位,这是关  相似文献   

6.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在中国始终是个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如何解决好中国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又是其中关键性的一环,它是关系农村现代化水平、农村上台阶、农民奔小康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并以逐渐增多的趋势进入非农产业和异地转移这种现象,将引起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第一部分先介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早在建国初,毛泽东同志就讲: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他在领导经济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等一系列名论断,多次强调全党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开创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又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那么,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科学地实现转移,也就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农民富裕问题的核心。因此,在转移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对别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所借鉴,以便科学地研究与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一条快捷而又廉价的道路。延安的红色旅游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机遇,只有有效地抓住这一机遇,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项大战略,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系统工程和德政工程。作为替农村育才,帮农民致富,助农业发展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在统筹好城乡经济发展上将起到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农民经济增长问题始终牵制着我国的经济主体,农民问题即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增加农民的经济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即: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好以上两点最主要的即是需要迫切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农村人口素质增长,农业发展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综合效益低又是我国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五年来,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人,必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4.
管建平 《新高考》2006,(3):8-10
背景概述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事关现代化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只有近八亿农民都加入到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能盘活国民经济的全局.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只有广大农村明显改变落后而貌.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问题要从社会和谐发展、经济平衡协调、社会各阶层的相互关系等诸多因素来分析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三农”问题及农民增收同社会协调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把传统农业改造为市场化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是促使农业质变的核心问题。只有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的市场化改造和农产品的商品化,才能确信农民的增收有了基础。发展城镇化建设,用城乡统筹一体化去拉动农村发展,分解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促进城乡互补和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农村经济和生活发展服务的农村成人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村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才能把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成功转移不仅对四川农民就业和增收、四川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四川农业发展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建议从加强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和管理、加速四川城镇化建设、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减少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消极影响,以此促进四川农业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在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戚桂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  相似文献   

20.
杨旭玲 《教育艺术》2008,(10):72-74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经济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村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