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唠,/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这是文学家老舍和戏剧家曹禺1946年在美国为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写的祝寿诗《张伯苓先生七十大庆》的第一节。1994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母国光为《张伯苓与南开大学》一书(梁吉生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序时,  相似文献   

2.
陈华 《教育》2012,(23):58
一所名校的背后往往是一位著名校长的努力。说起北大,人们就会想到蔡元培;说起南开,人们就会想到张伯苓。因此,可以说一位优秀的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领袖"和"形象大使"。《名校和名校长的诞生:中国近代"校长群落"研究》一书中,主要人物是校长,但也不完全是校长,确切地说,是"校长群落"。校长群落是一个新名词,创造这个新名词的动机来自于为本书的写作开辟一个研究假设的需要。笔者发现,"校长群落"这一概念具备足够的解释力来统领要写到的校长、教师、学校。  相似文献   

3.
张伯苓学校管理理念研究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伯苓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是南开教育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南开之父”,对其学校管理理念的研究能给我们当今的学校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近半个世纪的南开办学实践中,张伯苓校长显示出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一整套高效能管理的经验。张伯苓的学校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四化”,即扁平化、精细化、民主化和人本化上。  相似文献   

5.
方华明 《教育与职业》2006,(13):112-116
今年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诞辰130周年。 1946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美国纽约过70大寿时,作家老舍和戏剧家曹愚合写了一首长长的献词:“知道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天下人谁不知,南开有个张伯苓!”  相似文献   

6.
《走什么路》一书出版发行,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我代表国家教委党组来参加这个座谈会,对本书的作者和出版者表示祝贺,也表示感谢,因为你们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阵地,为史学的繁荣发展,也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开轩同志在他为这本书写的序中说,他衷心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教育、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本书出版至今时间不长,但已经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思想理论战线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同志认为,这本书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鲜明地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观点明…  相似文献   

7.
南开中学是一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和办学传统的学校,近百年来,它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以周恩来总理为杰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张伯苓以其强烈的爱国心、民族使命感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团结了一大批仁人志士,铸就了一种永具活力和凝聚力的南开精神,特别是张伯苓先生品德高尚,风范可钦,使他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他对教育事业、对南开矢志不渝地执著奋斗和追求。他无私、敬业、爱群,一心为公,把办教育当做自己的天职,把育人奉为终生使命。50年办学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但他无怨无悔无求,甘做…  相似文献   

8.
张伯苓教育管理思想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伯苓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卓越的学校管理者。他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进行的管理实践,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育并进育才兴国作为一校之长,张伯苓深知办学目标的重要。他指出:“凡事必有一定宗旨,然后纲举目张,左右逢源.”他主张通过德、智、体三育并行不悖的发展,以培养完全人格,为社会谋进步,为公众谋幸福。“教育一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造成完全人格,三育并进而不偏废。”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张伯苓提出南开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西南联大成立后,原清华、北大、南开的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来巡视学生宿舍。蒋梦麟觉得条件太简陋,张伯苓则认为国难当头,学生也应该接受磨炼,梅贻琦曾是张伯苓的学生,未便表态。蒋梦麟说:"倘若是我的孩子,我就不要他住在这宿舍里!"张伯苓说:"倘若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他住在这宿舍里!"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的灵魂张伯苓先生奋斗终生,为中国遗留下1所著名大学和4所著名中学,为祖国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曾在南开学校工作和就读过的学生不下20万人。张伯苓先生把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宗旨概括为一个抽象的概念,称为“南开精神”;把所有与南开事业发生过联系的人统称为“南开人”。  相似文献   

11.
书签     
基于对书的热爱,我也爱上了小巧雅致的书签,从书签中,我获得了许多乐趣。家中的书柜里有几十枚不同材质的书签,我最爱的是“鲁迅文学奖”设立时《小说选刊》杂志社赠送的一枚,是从图书馆的管理员那里索来的。深蓝色的底面,厚实的纸质,银白色的鲁迅肖像端庄凝重地被镌刻嵌印在纸面上,散发着浓厚、素雅的气息。这枚书签使我想起初入中学之门时在图书馆苦读的日子和留在那里的一段记忆,仿佛一拿起这枚书签我就能回到从前,找回如今已渐行渐去的读书的少年情怀。作家乔叶说,“书签可以说是最善于旅行的。它从这本书里跳到那本书里,从…  相似文献   

12.
晓英 《教育》2007,(14)
早在58年前,著名文学艺术家老舍、曹禺就说过:“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谤,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伯苓!”  相似文献   

13.
肇建于严氏家塾的南开中学是南开教育发轫的基础。其创立者严修是清末民初在教育领域最有影响的维新派人物之一。他秉承一切从实处去做的理念,创办了南开学校,并与张伯苓一起,逐步使南开中学变成了全国最好的中学之一。在此基础上,张伯苓又提出建立由小学到大学的南开教育体系,以保证南开精神能够贯彻如一。张伯苓在三育并举训练方针的基础上,提炼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并以“公能”训练完成其塑造南开精神,育才救国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4.
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是南开教育的奠基人。50年的呕心沥血,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渝中学,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从道德训练、修身课、团结精神、爱国主义教育、高尚人格五个方面介绍了张伯苓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教育界有一句老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或许具有人治的色彩,与"依法治校"相悖,但实践中又无法排除"人治"的作用。蔡元培之于北大,张伯苓之于南开,梅贻琦之于清华,固然无须置喙。今天的名校何不是如此?刘晶海之于上海闸北八中,李希贵之于北京十一学校,崔其升之于杜郎口中学,都在佐证着这个道理。那么,"好校长"怎么才能对"好学校"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最明白:一个校长对学校的管理,核心是办学思想的管理。本期,我们特约通辽市名校长由国宏谈他的办学思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魏智渊 《教师博览》2004,(10):24-25
张伯苓是南开的创始人,1934年,南开中学在河北会考中成绩很不理想,应邀前来讲学的陶行知先生戏作一首《贺客与吊客》送给他:“什么学校最出色/当推南开为巨擘/会考几乎不及格/三千里路来贺客/请问贺客贺什么/贺你几乎不及格/倘若会考得第一/贺客就要变吊客。”张伯苓哈哈大笑,不以为意。  相似文献   

17.
民办教育的先驱张伯苓张伯苓(1876—1951),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北师学堂。曾在天津严修家馆教授西学。以后,历尽艰辛,创办南开系列学校──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等,成为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他...  相似文献   

18.
杨聪等同志所著的《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征及成才之路》一书是对相同科研课题的总结。该课题是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所拟订的“八五”研究项目。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一部讲究实际、不尚空谈的有的放矢之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该书的研究范围“是八九十年代...  相似文献   

19.
赵静 《教书育人》2005,(1):124-126
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天津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一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1919年9月,张伯苓先生创办了著名的天津南开大学。此外,他还创办了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和四川自贡蜀光中学等。  相似文献   

20.
张伯苓(1876—1951)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南开教育的奠基人,曾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任校长50年,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为世人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