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包括由老师进行批改、同学互相修改和自己进行修改,但主要是自己进行修改。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再反复多次修改,才能把自己写的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修改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观  相似文献   

2.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通过批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达到“自改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地,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作者,这才是合乎规律的教学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上。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重点要做到: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搞好第二次批阅,培养“改”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让他们逐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新生 《语文天地》2011,(20):22-2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老师先布置学生写作文,学生写好后,再由教师包揽,逐一批改。从标点符号,字词句段到篇  相似文献   

5.
把作文评改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改文章的活动中,学生才能把修改习作当成自己的事,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本文从教授评改方法、激发兴趣、以互改促自改、循序渐进训练等几方面阐述了把作文评改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有目共睹.学生写完作文后,自己连读都不读一遍,一交了之.把修改看成是老师的事,导致作文中的毛病重复出现.对学生交来的作文,老师加班加点逐字逐句修改,眉批、腰批齐全,费时费力,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拨.而学生并不领情,作文本发下去,学生只看批语或分数,最多改改错别字.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这种情况就会有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7.
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为提高学生这种能力,我在教学中摆脱了传统的约束,实行了作文教学的六步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生初作。小学是作文打基础阶段,要练好作文基本功,就要有足够的时间酝酿,这样在以后习作中,就能达到速度快、质量好。我在上完一组主要课文后,就趁热打铁地指导学生做基础训练中的有关习作练习,一般提出作文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带回家列提纲、打草稿。 (二)相互修改。互相修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因修改别人文章,能吸取人家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而,我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学生草稿已写好,再抽出一些时间组织学生同座位换改或各组换改或写作水平悬殊的换改。同时,老师也抽选出七、八篇草稿作简单的修改,以便掌握同学们在这次作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师指导。学生相互修改了草稿,老师又对一部分草稿作了修改。这时,我便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针对性的指导。这包括审题、作文要求、学生存在问题及修改办法等。必要时,还可选读几篇典型的文章。 (四)学生再作。学生修改过别人作文,并听了老师的指导课后,我就要求他们根  相似文献   

8.
把作文评改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改文章的活动中,学生才能把修改习作当成自己的事,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本文从教授评改方法、激发兴趣、以互改促自改、循序渐进训练等几方面阐述了把作文评改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养成一种惰性——写作文是我的事,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事实上,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个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讲评,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连认真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因此,教师的修改就显得劳而无功,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加强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但如果一味靠教师修改,无疑是灌输式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学生收益不大。只有教给学生改文方法,逐步引导他们自己修改,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下面以议论文为例,谈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老师耗时最大而实效性低微的工作。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不仅能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一、激发兴趣动手修改1、在教学中,通过讲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反复文稿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让学生当小老师修改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强调,“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只给些引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解决……养成了自改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 :“三分貌七分扮。”用在这里 ,我想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 ,有别人改也有自己改 ,但最重要的是自改。下面就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谈几点看法。一、讲意义 ,明内容教学生修改作文 ,不仅能促进“写” ,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 ,勤于思考 ,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懂得 :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只有反复多次修改 ,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好改美 ,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 ,从而树立起自己修改作文的信心。二、授方法 ,抓要领在教学过程中 ,传授给学生自改作文的要领 :(…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所以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让学生主沉浮。学生是构成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这里的自主性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具有…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自己评改作文,互相评改作文,通过交流沟通以分享感受和见解”。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修改和讲评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灵璧县实验小学进行了小学作文教学整体结构改革实验,把传统的教师包教包改改为教师指导学生起草、修改、细改和评批四种课型。他们采取了对优生作文不批不改,重在引导自改;对中等生作文只画批符号,重在启发自改;对差生作文既画符号又加批语,重在指导修改的方法。这样,即使是差生也能修改好自己的作文。现举一位四年级差生的两篇作文为例,第一篇是初稿,附有教师提醒学生修改的标记和总批;第二篇是该生经过三次修改后的第四稿,附有该生在老师指导下给文章写的评语。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因此,只有改变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把批改作文看成是分内事,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养成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讲清意义,树立信心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而学生写作文往往是写完了事,最多是检查字词上的错误,没有仔细修改的习惯。老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白,一切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从而树立起改好文章的信心,为培养修改能力奠定基础。二、明确要求,把握尺度培养学生自改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文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 ,而事实上大部分却由教师在越俎代庖。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一气呵成” ,很少回头去看 ,即使是看也是走马观花 ,把改的任务交给了老师。这样 ,老师则成了批改作文的主体 ,而学生反倒成了“旁观者”。笔者认为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能只重视写 ,而更重要地是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应把学生由“旁观者”推向作文的主体地位 ,逐步实现从以教师的批改为主到以学生的自改和相互改为主的过渡。一、以名人范例引导学生重视作文修改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无论古今中外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我国北…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没错。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就那么全面深刻,总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古人有“文不厌改”之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清朝有个叫唐彪的文学家,他认为文章写好后,当时能改则改,不能改,过数日或数周再拿出来,好坏就会一目了然,改起来也会容易些,这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怎样才能提高修改作文的兴趣,自觉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呢?1.在朗读中修改。作文写好后要好好朗读几遍,因为我们在语法知识与词汇还没有很好掌握之前,光浏览是不容易发现毛病的。应该请耳朵做“老师”,这样就容易发现拗口的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