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可见,探究性学习很重要,而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情感的体验,思维的升华。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可见,探究性学习很重要,而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情感的体验、思维的升华。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对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探究性学习的理性探讨 探究性学习可视为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形成理念、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习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具有使用科学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等基本特征。实施探究性学习,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这些特性与中小学原有课程的单一性、专业性形成了鲜明对比。探…  相似文献   

4.
对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探究性学习的理性探讨 探究性学习是人类对学习活动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使用科学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等基本特征。探究性学习可视为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形成理念、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习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实施探索性学习,学生可在老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动力;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就成了探究性学习的关键。真正的知识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结果;加强对学习过程的宏观调控和对学习活动的具体点拔.探究性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才能获得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和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探究既是学生认识、学习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基于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探索。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使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影响探究性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语文探究性学习意在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已有数年,新课程标准更是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究性学习走入语文课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0.
1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一词,最初由“inquire leafing”翻译而来,探究性学习是人类对学习活动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使用科学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等基本特征.探究性学习可视为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形成理念、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习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团体(小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它并不排斥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复杂过程,需要有宽广、开放的思路。但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思路狭窄、僵化,甚至一筹莫展,这极大地削弱了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如何使学生积极而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贺得芳 《青海教育》2003,(10):72-72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证明等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念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山东教育》2006,(10):40-40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质疑,由此可见,学会质疑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引导探究,就一定要鼓励质疑。在此,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一、理论 传统的学习是接受性学习,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陷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胡同;新课程下的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但后两并不是对前的彻底否定,而是一种发展。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或学科领域中通过发现问题,进而进行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形成理念、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习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从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基于此,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勘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让生物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7.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向探究性学习转变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当然也就不可能寻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而开展探究性实验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英国科学家阿姆特朗说:“实验总是以发现、以探究为追求目标的。实验在学校里是教授学生去发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语课程标准以坚实的步伐走进了中学校园,它大力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极力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是培  相似文献   

19.
梁江 《广西教育》2009,(8):23-24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探究性学习作为补充传统语文教学的缺憾而引入,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是明显的。然而,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与传统式学习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投入其中的一种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性学习与传统式学习相比,其特点表现为:(1)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