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继2002年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档案馆“清朝皇帝对鄂尔多斯蒙古王公的诰封”和阿拉善左旗档案馆“阿拉善亲王旗历史档案”人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后,2003年自治区档案馆馆藏“内蒙古垦务档案中的清代垦务档案”,经国家档案文献遗产咨询委员会的严格评审,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到2006年5月结束,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经过近30年的抢救,圆满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早期的馆藏清代档案抢救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11.4万余卷。其中,清代巴县档案以数量大、年代久远、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地方历史档案而闻名遐迩。这些档案在接收进馆之前破损、霉变、结砖的情况相当严重,无法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四川省档案馆组织编辑的《四川省国家综合档案馆概览》公开出版发行。四川是档案资源大省,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有3万余个全宗,2000余万卷,3480余万件,资料227余万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馆藏档案形成时间最早的于公元1309年,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有元代档案、明代档案、清代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少数民族档案、历史名人档案、重大历史事件档案档案,  相似文献   

4.
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档案部门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方式。展览,能沟通档案部门与市民的联系。广东省顺德市档案馆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体现和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教育功能和利用好较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在社会广泛征集了一批鲜为人知的有价值的历史照片、文献和实物,经过一年多的策划筹备,投资30万元在馆内200平方米的陈列室和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室办起了大型的历史档案展览《千年回眸,顺德沧桑———顺德发展历史档案文献选展》,展览选用了780多幅历史照片、140多份文献及300多件实物,以图文并…  相似文献   

5.
《历史档案》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办,创刊于1981年,是全国独家专门公布明清档案文献、刊发明清史学论文、探讨明清档案业务的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6.
王定生 《湖北档案》2003,(12):21-21
近几年,阳新县以档案执法为龙头,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档案服务社会为己任,促进了事业发展,取得了显成效。截至2002年底,已拥有馆藏档案108个全宗,76000多卷,其中珍贵的明、清、民国历史档案243卷,名人题词34幅。近两年,又编写了《阳新县多名录》、《阳新县宋代以来自然灾异表》等资料13种200余万字。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档案》2013,(4):F0003-F0003
黑河市爱辉区档案局(t宫)始建于1959年,局(馆)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馆库面积530平方米。档案馆现存馆藏档案212个全宗,69529卷,排架长度674米。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276994件,录音录像档案68盘,电子光盘118张,照片档案4289张,馆藏资料3073册。现馆内藏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民国24年(1935年)的历史档案侣754卷,其中明清档案2894卷,民国档案15860卷,馆藏历史档案数量位列黑龙江省第二位。  相似文献   

8.
综合档案馆加大了档案资料征集力度,使馆藏内容不断丰富,馆藏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改变综合档案馆文书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近几年来,许昌市档案馆先后于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四次以中共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征集档案资料的通告》;2002年又印发了《关于向许昌市各级档案馆送交档案信息资料和地方文献的通知》文件,在此基础上,又于2002年9月开展了全市“档案资料征集月”活动。广泛征集散存在社会上的珍贵历史档案、地方特色档案、实物档案,许昌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活动、重大事件和社会各界名人、望族的档案,许昌戏曲名…  相似文献   

9.
现存于我市清代前以纸质为载体的历史档案文献并不多见,除少量巴国档案幸存下来外,几乎没留存下来。据1992年《石柱县志》记载:清乾隆、道光年间一部《石柱厅志》、《石柱直隶厅志》和一部宣统年间《石柱乡土志》分别犹存。此前于八十年代初在县档案局的努力下将《石柱直隶厅志》(共五册)征集进入石柱县综合档案馆,成为镇馆之宝。为确保这一珍贵历史档案文献完整与安全,进一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实现档案保管规范、科学的目标,阻止年代久远的历史档案文献载体老化、字迹材料褪变、洇化。按年初重庆市档案局的要求,石柱县档案局近期已将《石柱直隶厅志》填表申报重庆市重点历史档案抢救与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0.
阳泉市档案馆馆藏《山西商办全省保晋有限总公司档案文献》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了加强对这部分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保护,尽最大限度延长档案的寿命,从2010年11月开始,阳泉市档案馆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馆藏保晋档案开展了修复裱糊。经过历时9个月的辛勤工作,至2011年7月底,修复裱糊工  相似文献   

11.
徐晖玲  李永新 《档案》2013,(4):58-59
档案馆馆藏清代及民国档案中贴附的邮票、印花税票等,是其文件运转、邮递过程中留下的原始凭证,按原样将其保管好是维护历史档案原貌的需要。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整理民国档案以来的30多年间,馆藏清代及民国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开“天窗”问题,就不时地有所反映和议论。笔者客观分析了“天窗”形成的历史原因,提出维护历史档案原貌,杜绝此类现象发生的具体建议和措施,以保证馆藏档案的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溧阳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现有各种门类档案、资料近10万卷(册)。馆藏档案主要有: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以及建国后溧阳各级党、政机关的档案等。此外,档案馆还保存有清代光绪年间的《溧  相似文献   

13.
刘爱民  袁拿恩 《上海档案》2007,(1):F0002-F0002
近日,市档案馆接收一批历史档案。其中,有一组清代至民国的地契档案弥足珍贵。尤以形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的一份地契较为珍贵,是市档案馆现有馆藏最早的地契之一。其余形成时间比较早的地契档案有形成于嘉庆五年(1800年)、嘉庆二十三年(1828年)、同治四年(1865年)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地契。此次被接收进馆的档案中,还有一批原协新毛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盐城市档案馆成立于1980年4月19日,馆藏204个全宗,档案、资料近10万卷(册、件),主要有机关文书档案及专门档案,还有部分清代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盐城市档案馆与盐城市图书馆毗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文化百花园中,浩如烟海的各种门类的档案独具特色。仅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各类档案馆,就藏有档案500余万卷(册、盘),上自元代,下至公元2000年,涉及历史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伪政权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五大部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会档案、声像档案、名人档案、实物档案、字画档案七大门类。  相似文献   

16.
陆钱华 《上海档案》2007,(2):F0004-F0004
松江区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5月。现有馆藏档案110229卷,照片档案5万余张,音像档案798盘,底图2970张,缩微平片59833张,缩微卷片701米。馆藏最早的档案是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的  相似文献   

17.
齐抓共管上下互动为积极开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提升档案工作形象,扩大档案工作影响,四川省档案局馆抽调有关处室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全省的申报工作。工作组在四川全省范围内对各地馆藏中有特色的重点档案进行了逐一筛选,并亲赴档案文献保存地,实地调查考证研究,精心选材。经过大量细致周到的调查、收集、比较、分析,同时邀请历史学、档案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鉴定评估,最后形成5份申报材料,即:《清代四川巴县档案中的民俗档案文献》、《四川自贡盐业契约档案文献》、《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18.
一部全面介绍反映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内容的大型工具书《上海市档案馆指南》已经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市档案馆是国内最大的省级档案馆之一,截至1998年底,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有档案1837个全宗,约191万余卷,其中历史档案113万余卷,这些档案内容丰富,价值珍贵,其中,形成最早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地契。建党初期形成的一些文件,以及大量的外文档案、工商档案,构成了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特色。为方便人们查找利用馆藏档案,1990年上海市档案馆曾编辑出版了《上海市档案馆简明指南》,扼要介绍了当时的馆藏档案情况。该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1馆(室)藏档案结构不合理、量少与治黄工作需求量大的矛盾黄河档案馆是一个治黄专业档案馆,馆藏仅是黄委机关和黄委属各单位1966年以前的档案,那些与治黄工作密切相关的水文、水保、测绘、地质、规划、设计、科研等最近形成的档案和资料,都还保存在形成单位的档案室,这就造成馆藏结构不合理,馆藏量不丰富,与当前治黄工作需求档案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之间产生了矛盾。2档案时效性与进馆时间的周期过长之间的矛盾一般档案馆所藏的档案,按照《档案法》的规定,都是20年以前的档案。由于进馆时间拉的比较长,档案时效性差,档…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社会公开档案信息的迫切要求,发挥档案工作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特殊作用,长春市档案局(馆)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方面,市档案局(馆)积极参与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为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对全市各机关上报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及内容进行审核把关,档案馆做好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点服务。另一方面,馆藏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提速,以需求为导向,由近及远地进行档案开放,即时上网,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衔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专门成立了档案鉴定委员会,主要领导担任主任,成员均由从事档案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工作实践和深厚的专业基础的人员组成。二是制定了《档案鉴定规则》、《馆藏档案划控范围》、《馆藏历史档案划控审查工作的方法与分工》,利用统一的业务标准,科学有序地指导该项工作。特别是研究制定了《档案鉴定细化流程》后,将整个鉴定开放工作分为初审、预审、复审、初步处理、集体会审、主任终审、最后处理七大步骤。对馆藏档案的开放、保存、销毁处置形成了“三堂会审”的格局。三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做法,使档案开放鉴定、价值鉴定、数字化鉴定同时进行,并在流水线上完成档案鉴定、数字化、整理、上网利用等一系列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