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部分,课程审议的形式早已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阐述幼儿园课程审议制度建设的内涵出发,详细介绍了园部审议、学期审议、年级主题审议、班次审议、班内审议等五种审议形式在幼儿园的实践操作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幼儿园课程审议制度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潘桂英 《中国教师》2009,(Z1):363-364
<正>"幼儿园课程审议"这一集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为一体的问题,论述了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幼儿园课程审议主要是从"主题前预审目标和内容、教法审议、主题后审议效果"这三大块来开展的,简要介绍了目标、内容、教法等课程审议的方法。那么幼儿园课程审议是什么、审什么、怎  相似文献   

3.
当前隐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将眼光重新聚焦于具体的教育情境。众多幼儿园试图通过"课程审议"的方式探索实践中课程开发思路,本文通过诠释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内涵、形式,课程审议艺术、过程以及课程审议实施中的关键点等,对幼儿园课程开发中"课程审议"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对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课程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以及园本课程开发中,幼儿教师被赋予了课程审议的权力。然而,在相关课程实践活动中,幼儿教师课程审议的主体地位却受到制度权力、自身素质、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出现了教师"权力游离""话语弱化""集体失语"等问题,使其主体地位处于一种迷失的状态。当前,幼儿教师在课程审议中主体地位的回归,需要通过完善政策制度、提升教师素养和塑造园所文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正>基于赋予幼儿园更弹性的课程自主权的理念,课程审议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实践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之一。课程论学者施瓦布提出:课程审议是以教师为主体,与课程专家、干部及家长等审议者对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复权衡,最终作出恰当、一致的课程变革决定的过程。在幼儿园的课程审议中,审议者主要通过围绕问题进行的分享、交流、解释等,最后达成共识。这就要求审议者之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6.
课程审议是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进程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课程审议中,幼儿园需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师在审议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课程审议体系,构建园本化的幼儿园课程,使课程审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进而使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规范,更贴近幼儿的发展需要。下面,笔者以我园为例,谈谈课程审议对幼儿园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课程审议是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及建设为目的,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景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以便对相关的内容、策略等作出选择。我园的课程审议,大多为年级组内平行班老师之间的审议,有时也会请幼儿园的其他老师、园长、家长和一些专家参与其中。以小班年级组为例,我园有四个小班,所以在实施“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审议审议是指通过对特定对象或现象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及权衡以作出一定选择的活动。课程审议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和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并最终作出恰当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课程审议是社会民主的产物,更是教育民主的特征之一,还是教师专业自主的重要表现。课程审议意味着参与教育过程的相关人员对课程及其实施具有决定权,尤其是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进程拥有根本的决定权。幼儿园课程审议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及建设为目的,也就是…  相似文献   

9.
主题审议、课程故事作为幼儿园目前的工作常态,算不算是一种课程评价?还是幼儿园主题结束后才能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些都是课程园本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课程评价过程中会遇到困惑与难点。因此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惑开启了有关幼儿园课程园本化评价的实施策略旅程。  相似文献   

10.
“审”即审议,“理”即整理。随着《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和幼儿园“和乐”文化的推进,我园原来的《幼儿园创新教育综合课程》园本课程已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发展的精神和幼儿园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全面审议,以保证园本课程动态发展。于是,我们就园本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审议与修订,并整理、优化园本课程体系。通过“审”与“理”,使园本课程更加凸显《指南》精神,体现“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  相似文献   

11.
课程审议权力分配的权责不清造成了审议过程中出现多种力量对峙的权力场域,偏离了审议的本意。这不仅异化了合作,而且还催生了边缘的沉默。明晰审议中课程权力的关键就在于从权力细化的角度把握新课程改革,并通过正义诉求的内在呼唤和内部团体的潜在共识,辅之以渐进决策模式而实现课程审议对我国课程改革的促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集体审议是教师参与课程目标决策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教师参与课程目标集体审议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课程目标的科学性、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方面探讨教师参与课程目标决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s Committee on Curriculum-Making typically recount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committee was to assemble representatives from competing curriculum camps to achieve consensus on curriculum principles, depict the committee’s work as important, cast doubt on the consensus the committee achieved, overlook the principles proposed by the committee and ignore its call for deliberation. A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mmittee’s work in the USA during the 1920s reveals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committee changed from reviewing research to prescribing techniques and finally to proposing general curriculum principles, with the aim of fostering deliberation among curriculum workers. A review of the US curriculum literature reveals that, after some initial attention, the Twenty-Sixth Yearbook fell into relative obscurity, but was rediscovered in the 1960s. A new analysis of the committee members’ supplementary statements argues that the committee indeed achieved consensus on foundational curriculum principles. As a historical document, the yearbook represents the coalescenc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 a professional field in the USA during in the 1920s. As a repositor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General Statement remains pertinent to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学者开始反思理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揭示它们造成的课程危机、专业教育信心危机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缺失,他们将研究焦点转向实践,倡导开展课程审议、教学反思以及案例的开发与教学,形成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理论失位与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5.
教师群体审议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基础,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幼儿园课程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教师群体审议有多种形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并确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之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6.
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是否能真正反映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否较好地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知识特点,以及是否遵循了科学的课程编制方法指导,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质量。为此,探讨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明确研究生教育的知识特点,确定研究生教育课程的编制方法,便成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必须解决的三个理论问题。学术探究性、建构主义、课程审议可分别作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本质论、知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实践哲学的课程改革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反映了西方课程现代化改革中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危机,在理论资源上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彼得斯的知识伦理学和罗尔斯的社会正义论的影响。实践哲学的课程改革理论主张把课程改革作为伦理政治实践;课程改革是在实践理性指导下的集体的审议活动;课程改革的方式是一种审议的活动;课程改革需要就课程改革的目的作出集体审议。  相似文献   

18.
施瓦布的课程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他提出的实践模式的课程理论与传统模式的课程理论背道而驰,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主张用集体审议的方式解决课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他在批判传统模式的课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主张用集体审议的方法解决课程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适应性课程是在21世纪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整合性实践课程。该课程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活动课程理论为基础,坚持儿童发展本位的课程理念,构建了纵向课程目标与横向课程目标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发展了共同性活动和选择性活动相统整的结构体系,重视整体规划、过程管理、集体审议、教师成长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经过近10年来的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幼儿园适应性课程逐步走向完善,并对区域性幼儿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