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裤子作文     
毛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也教我们语文。他非常有趣,说自己是一个两面派。什么两面派呢?就是叫我们,如果写交给老师看的作文,写考试的作文,那么要按照老师上课教的要求写;如果是自己写作文,写了不交的,那么就按照自己的愿望写,想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他问我们明白这个意思了吗?我们都说明白了。不过汪小中举手了,“那么我们自己写的不要交的作文可以交给你看吗?”毛老师说:“如果你愿意交给我看,那么当然可以交给我看。”汪小中仍旧有问题,“那么你是说我写得好,还是说我写得不好呢?”我们被弄糊涂了,他写的作文毛老师还没有看见,那么毛老师…  相似文献   

2.
一学期,课内的大作文一般只能做七、八篇,这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量变质才能变,没有一定的量作保证,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那么怎样才能加大学生的写作量,促使学生多写作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这就是让学生课外自由练笔。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子,横格本、方格本均可,但不用很厚的硬面本,因为很厚的硬面本不便于学生携带,又不便于收发和老师翻阅。这个本子的名称就叫“自由练笔”,每人都把这个名称写在本面上,并用笔框出。在学期的开始要写前言,学期的结束要写后记。规定每周写一篇  相似文献   

3.
很早以前,作文不叫作文,叫“写话”。作文课也不叫作文课,叫“写话”课。我觉得这种叫法对同学们来说更确切,就是让大家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而作文呢?顾名思义就是要创作文章。想想看,一个小学生,总共才掌握多少语文词句?能创作出什么文章来?如果作文课上,老师不去拉那么大的架  相似文献   

4.
一、课前絮语:“不像话”的事可以写进作文吗?一贯以来,写作文,好像总是要写“好人好事”才行。譬如,《记一个……人》,就仿佛一定要写认真学习的、助人为乐的或者意志坚强的人;《记一件……事》,就一定要写快乐的生日,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什么的。当然,通过写这样的文章,让大家都来学习“好人好事”是很有意义的。然而,说实话,我们在写作文时,不知道是因为“好人好事”的“库存量”不够呢,还是没有真正懂得做“好人好事”的意义,反正这方面的“储蓄”不多。于是,不得不胡编乱造一些“好人好事”来写,结果写作时好像在说…  相似文献   

5.
小鬼笑翻天     
听话的学生一次上课,老师跟学生约法三章:作文得“甲”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写满两页纸。有一个学生在剩余的两行写着:“只剩下两行,快做完了,努力吧!现在剩下一行了,继续努力吧!加油!快完了!终于做完了。”精辟的论述“爸爸,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劳动’?”“是这样的:如果我从邻居家里借了100元,我就有了‘资本’,如果他想从这儿讨回这笔钱,他就必须‘劳动’。”借成绩单老师问吉米:“你为什么要把成绩单借给约翰呢?”“不,不是我故意的。”吉米讷讷地回答,“他说,想吓唬一下自己的父母。”“那结果呢?”老师又问。“结果——”吉米回答,“…  相似文献   

6.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弄清楚作文到底是什么。其实,作文就是写话。很早以前,作文本来不叫作文,就叫"写话"。作文课也不叫作文课,叫"写话课"。我觉得这种叫法对一个孩子来说,很贴切,就是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而作文呢?  相似文献   

7.
哪一位学生不盼望有一支生花妙笔,得心应手,文思泉涌? 实际呢?常常事与愿违。逢作文必头疼,几乎成了作文练习的痼疾,症结何在? 就在于同学们对自己作文能力的评价太低,一直在用“我不能写”这个哈哈镜照自己,陷进了“我不能写?我不想写?我没有啥写”这一黑洞里,走不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 ,许多学生怕作文 ,有人一到作文就感到头痛。为什么怕作文竟成了学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呢 ?究其原因是学生感到作文没什么可写 ,没章法可循 ,更无兴趣可言。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以说促写 ,使学生不怕作文我们知道不善于作文的学生多 ,而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少 ,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的机会很多。而“说”和“写”实为近邻 ,“写”只不过用笔、用文字来“说”而已。因而我在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一般作文课前几天 ,将题目或材料交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用心…  相似文献   

9.
在写作能力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要适应语言教学改革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好作文。如何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作文写好呢?我想除了大力提倡学生多写、多练外,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写好“下水作文”。所谓“下水作文”,是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自己先行写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感于流行的“多读多写”中“多写”这种观点。“多写”是什么意思?指写的篇数多,还是写的遍数多?相当多的同志的意思显然是指的前者。实际情况确实也如此。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一种不成文的惯例:一个学期学生要写大作文五。六篇,小作文十二、三篇,随笔或日记十几则。具体说来,大凡课本上有的文体、写法,都要求学生在学了之后“依葫芦画瓢”地写一篇。效果如何呢?一致的看法是:不怎么理想。借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便是“大多数不过关”。甭说作文的立意选材如何新颖,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11.
勤而无功,劳而少效,已是作文批改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现在的作文教学是师劳而生逸,学生只花费不多时间写了一篇,教师就得在作文堆里耗费大量的功夫。但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却只看分数了事。这究竟是学生对待教师劳动的态度问题呢?还是他们学习作文的态度问题呢?还是教师的批改批不到点子上、改不到要害处的问题呢?我认为,对这个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只要是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的学生还是很欢迎教师指点他们的作文的。只要看看“作文指导”、“作文选评”之类的书如此畅销,就可以想见学生急于要写好作文的心理了。有些学校曾针对作文批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口干舌燥地指导学生怎么写,而后当学生动笔写作时,依然有不少学生咬着笔头茫然四顾,不知从何下笔。教师就纳闷了:指导了那么久,怎么还不会写呢?通过了解发现,其实教师往往对作文“怎么写”强调得比较多,而学生更愁的是“写什么”。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殊不知学生也正为无“米”做“炊”而发愁呢。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找“米”做“炊”呢?本文根据自身实践摸索总结了几条作文的取材之道。  相似文献   

13.
谁是家长     
一个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的名字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  相似文献   

14.
谁是家长     
一个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的名字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任。那么 ,如何让学生由“害怕”作文到喜欢作文呢 ?一、降低要求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也就是说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练笔而不是创作。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降低作文要求 ,让学生怎样想的怎样说的 ,就怎样写 ,并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童年写童言。从一年级的说话写话到二年级的写段 ,再到三、四、五年级的独立题作文 ,都需坚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难点:尤其犯难的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们,不要说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就是让他胡编乱造的“挤”出一篇作文来也很难。一上作文课,他们不是找作文选抄,就是咬笔头、撕本子,看到他们为难的样子,真有些不忍心。然而,作文还是要写的,怎么办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注意给学生创设作文情境,通过自己活灵活现的“演出”,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好些学生不仅没有写作兴趣,而且害怕作文,有的甚至“谈文变色”。究其原因,大多苦于无东西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硬让写,则往往只能搬出一些陈旧的事例来反复运用。学生常写这些没有生气、缺乏时代气息的东西,兴趣又从何而来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引进与储存工作的指导,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班级小报     
有没有让学生都愿意写、乐意写的作文方式? 我不敢断言。但多年的实践给了我自信:在我的作文课堂里.同学们再也不会一提到作文就痛苦不堪。每次,他们或激动、或兴奋、或高兴,都希望能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写出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于是。一周一次,作文成了同学们的一种期盼、一种欲望。偶尔,听说本周“作文课暂停”,大家便群起而攻之,还颇有点要“造反”“起义”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不喜欢作文的现象普遍的存在,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是:“没有兴趣。”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而教师却硬要学生愁眉苦脸地写,这怎么能把文章写好呢?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确实是智慧之门,只有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高超艺术。教师的艺术表现,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和方法,其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的自觉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多年来,我采取了下面几种做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洁 《文教资料》2006,(1):110-111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算作文了,有的学生说:“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还有的学生说:“我最讨厌作文,我希望今后的各种考试都没作文这个项目就好了。”这些都是被动作文心理的反映。为什么不少小学生不喜欢作文呢?可以概括为“没有东西写”或感到“不知道怎么写”。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作文教学过程,是要变学生被动写作心理为主动写作心理的过程,使学生从没有什么可写到满怀激情地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而又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一、低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