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直以来,语文课总是被学生评为"最不喜欢的课",一上语文课,学生就头疼、犯困.有时候,语文课甚至成了"休息课",学生觉得反正学的都是中国字,听不听无所谓.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应是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从而实现育人功能;语文课的课堂语言要有文采性,要让学生在文学王国里畅想和遨游,从中领略知识;语文课还应深入浅出和板书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情况:体育课上学生生龙活虎;理化课上,实验操作,学生争着向前;而语文课上,学生却表现得非常“冷静”,甚至“木然”,一副“语文课,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神态。语文课遭遇“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尴尬.原因何在?很大程度上是本应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导”的不好。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的内心也不是死水一潭.如何成功上好中学语文课关键在于我们教师。  相似文献   

4.
张连法 《科教文汇》2007,(7S):44-45
语文课应是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从而实现育人功能;语文课的课堂语言要有文采性,要让学生在文学王国里畅想和遨游,从中领略知识;语文课还应深入浅出和板书设计。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远不同于应试教育,职业教育要求语文课教学更应该切近社会,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体地说是应该加强语文课的主动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是一门富含情趣、有着思维沉淀的人文学科。想让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课本内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把握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内涵、外延与精华,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的引导,让初中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为提高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深入浅出的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初中语文课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需投入情感,积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远不同于应试教育,职业教育要求语文课教学更应该切近社会,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体地说是应该加强语文课的主动教学。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是一个不爱好文学、甚至有些讨厌上语文课的学生,但是,一堂"特殊"的语文课却改变了我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一天,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我教的学生们可  相似文献   

9.
安小妹 《知识窗》2011,(6X):35-35
<正>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语文课。"但令人疑惑的是,每当布置语文作业时,有很多同学却面露难色。我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的结果:在语文学习中,有78%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54%的学生为作业而苦恼,71%的学生把语文作业放在最后完成,38%的学生将不要布置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教师的最大希望。他们大多喜欢语文课,却不爱语文作业,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0.
马秀华 《科教文汇》2011,(26):87-87,95
语文课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语文课往往并不呈现出一种静态的知识体系,而是与师生一起处于一种变动的关系之中。语文课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更重视生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是语文教科书的执行者,也应该是教科书的改造者、创新者。对于课堂的主人——学生来说,教科书也仅仅是有待激活的原声材料,它要在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理解中生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只有通过师生的感悟、体验、理解,教科书才能发挥它内在的精神意蕴和包含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中职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笔者专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中职生目前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作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能力提出了几点共识.  相似文献   

12.
李伟光 《知识窗》2009,(7X):58-59
语文课是最具有感情因素的课程,这是语文课本身所蕴涵的感情因素所决定的。教师应充分注重情感教学的艺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法设计教学,突出情感教学的特点。师生之间应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智力与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3.
杨苗英 《科学中国人》2014,(2S):140-140
当“应试教育”扭曲着中国教育者的每一根神经的时候,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我曾做过一次关于对语文课满意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令我大为吃惊:38%的学生讨厌上语文课,47%的语文教师越来越不愿上语文课,35%的家长对学校的语文教学不满意。吃惊之余,我陷入了沉思:语文课到底怎么了?不止一次地听学生说过这样的话:初中时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感觉太美了,好不容易盼到上高中,当教师讲完这篇散文后,却再也不想读它了。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语文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曹月雷 《科学中国人》2014,(2S):203-203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课的发展历史,由于受制度化课程和学科中心论的影响,语文课在体系上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语文课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课堂本位,把自己孤立起来,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语文教科书和课堂里;语文课程过分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过分强调双基训练,忽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禁锢起来;过于强调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同时学习同一个内容,使语文课变得凝固、僵化,缺乏生机和活力,这种封闭的语文课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学语文课中阅读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生长点,可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能耗”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走的是应试路线,课堂中自然“讲授味”多些,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则又因过分追求合作而多了些“活动味”。不得不说,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会让语文课“乏味”,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合作会让语文课“变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得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真正富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思维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品质是学习品质的核心。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教育是需要思维能力的,思维能力也无法离开教育。我们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不仅仅是学好语文课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笔者在本文中,就高中语文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课堂效率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磊 《科教文汇》2013,(4):163-164
目前,职业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都较差,不少学生认为语文课不需要上,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就可以了。因此学生们对语文课敷衍塞责,马虎应对,用人单位也抱怨学生素质太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实际,从关注语文的实用性入手,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职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对各类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国家从上到下以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学生就业服务。职业学校的文化课应该为专业课服务,而作为中职教育文化课之一的语文课,必须以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的根本教学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如何强化职校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实现中职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让中职语文课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幸晓玉 《知识窗》2012,(6X):52-52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大多数学生却忽视了预习的重要性,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