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哲学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为师生对话大学教学模式提供了崭新的思考框架和实践路向,通过阐释和比较基于主体性哲学思维的"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大学教学模式和基于主体间性的师生对话模式,着重分析师生对话大学教学模式赖以实现的主体间性哲学思维和对话教学,及其实践价值。为大学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提供新的思维导向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实效性低下是大学英语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热点与难点,作者借助现代哲学发展的基础一主体间性理论,基于对省内四所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观摩,与教师访谈得知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实效性低下的表现,并从这些表现入手,从"教学主体"、"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方面对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实效性进行了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维度上的大学英语测试评价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哲学体现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统一性及内在相关性。文章简要阐述了主体间性哲学的内涵,指出大学英语测试评价在本质上是主体间性的,是对教育主体间双向建构和双向整合的过程进行的评价,并结合我国目前英语教学实际,对主体间性维度上的大学英语测试评价模式的建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的教育观为探索二外日语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文章从主体间性的外语教学理论内涵、二外日语教学中的主客对立现状入手,探讨了主体问性理论指导下的二外日语教学新模式.认为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新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主体间性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中教学实践观的深刻变革,进而对主体间性交往的教学意义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揭示了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影响.主体间性视阈下,支架式教学是以"最近发展区"为教学问题"区间",以主体间关系为纽带,教师和学生自主建构教学支架和学习支架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衣东丰  刘丹 《时代教育》2016,(5):182-183
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关乎大学的成长,必须重视大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专业课《网络营销》为对象实施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充分考量课程课堂教学中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两个智慧个体的有效协同,理实一体教学法推动课程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探索一条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老师和学生的主体间性理论出发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进行了研讨,认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实践的主体,他们之间是一种交往和对话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文章对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旧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所谓新模式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辩证和批评。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是20世纪哲学一个重要的、开放的范畴。西方各哲学流派对主体间性问题的阐述各有侧重,这些观点与认识对于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关主体间性的教育学价值为大学外语“合作式”体验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大学外语教学应该以人为本,提倡人格发展、人性关怀。为此,有必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推行新型的人本管理观、师生交往观和课程观。  相似文献   

10.
主体间性思政课教学是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有效方式.实现主体间性思政课教学,在教学理念上要从"关注内容"向"关注学生"转变,从"理论灌输"向"建构过程"转变,从"单边独白"向"双边对话"转变.在主体间性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要贴合实际,展现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教学方式要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