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回廊之椅》中作者林白通过男性、女性和自我意识这三类大群体共同建构了朱凉这个女性附庸者的形象,表现了女性在选择时的犹疑与不确定性,同时也证明了男权社会的不可推翻性。由此认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除了跟随着男性的步伐消失以外,别无他路。  相似文献   

2.
性别角色社会化与女性消极自我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女性消极的自我意识不是天生的,它是在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同时,逐渐将社会对性别的期待内化到自我意识中的结果.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盲目模仿阶段、心理抗衡阶段、自觉内化阶段,其中青春期是关键期.在女性消极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中,社会文化、时代特征起主要作用,但女性自身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应进一步消除社会性别轻视,矫正女性自我认识偏差,对青春期女性及时正确引导,以消除女性的消极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在现代社会具有独特的意识形态与"社会神话"建构功能,其中的女性叙事就显示出影响社会秩序建设、规范女性自身形象的深刻文化制约作用.通过对1990年、1999年、2009年三部在当时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电视剧文本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勾画出新时期电视剧女主角形象变化的轨迹.<渴望>中的刘慧芳自我意识缺失,是传统道德女性的范本;<牵手>中的夏晓雪身上交织着传统性与现代性,彰显了知识女性在经历社会角色困惑后日益苏醒的主体意识;<蜗居>中的郭海藻则是物欲至上的世俗价值观念背离传统伦理道德的极端典型.女性形象的嬗变历程既表征着社会变迁带来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转化,也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演变,从而呈现出丰富的文化镜像意义.  相似文献   

4.
恩施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文化内涵独特深刻.这些女性形象体现了知恩图报、善恶有报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进步意识.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视广告中充斥着大量以女性形象为主人公的作品,这些广告作品不仅在女性形象塑造外在形式上,而且在形象塑造的价值取向等深层内涵上也都表观出惊人的一致性,形成女性形象固定的模式化。然而,电视传媒作为有巨大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信息的简单传达,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社会现、价值现和生活观等观念的形成。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塑造的模式化,忽略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体现的价值,这对社会性别观念的塑造和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都有着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钟形罩”里的西尔维娅·普拉斯和她笔下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形罩》是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性作品,也是其绝笔之作。叙述了一位有写作天赋的青年女性的成长过程。从作者普拉斯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自我意识及女性意识在身体和社会方面的表现解读这部女性小说,了解女性在二战后的美国社会所处的社会地位,自醒和成长、成熟、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丁玲早期小说塑造了众多的逃亡与孤独的女性形象,她们表现出现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但却无法在社会内获得实现的强烈隔膜,隐喻着拥有自我意识的现代女性反社会、反男性统治力量的不懈抗争。  相似文献   

8.
渡边淳一和苏童都曾以女性形象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文学世界,有别于众多男性作家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他们带着独特的女性视角,使得他们笔下的女人们都有着丰满而独特的艺术形象,但在对女性生存之痛的共同关注中,他们在对女性形象,女性心态,女性的自我意识中又呈现出差异,渡边淳一和苏童用各自独特的女性视角引发了人们对普遍人性和女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海岩对传统的女性形象做了突破.他所塑造的女性的爱情观和事业观不再拘泥于世俗传统的风格.<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三部小说中的女性,既伟大,又平凡,既具有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也不失爱恨情仇的凡夫平常心.这一切使我们看到了女性自身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以转型初期的中国小城镇社会为背景,现代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小城镇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独特的智性美和人格魅力,揭示了困顿的经济状态、封建世俗观念和自我意识的沉沦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中下层知识女性命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女性之学是用女性的灵魂透视世界,用女性的眼睛观察人生的文学,通过宋代女诗人的诗词作品,可以揣摩到她们的思想、情感,了解她们的生活处境及所处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2.
从梁凤仪的《花帜》透视当今香港女性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凤仪摒弃世俗的偏见,在《花帜》中描述了三代“花国”女子的身世和命运,展示了女性世界中一个常常不被正视的独特天地。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至善至爱,但仍然是没有独立人生,没有自立意识的女性形象。这样的女社当然不是香港女性的全部。但香港女作家着重写这样的女性,并常常以这样的女性生活为中心情节来写香港社会,正揭示出在一个开放的、拜金的、竞争的社会里女性同题的症结点.  相似文献   

13.
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中的三个女性形象,从其不同的命运发展历程透视出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特点,即:作者是站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来看待女性,以男性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和塑造女性,男性作家张恨水的女性观受到了男权文化的影响和束缚。  相似文献   

14.
15.
简·奥斯汀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涉及了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意识。人物模式、婚姻模式和爱情观均体现了与当时时代相符合的女性主义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6.
林云 《培训与研究》2006,23(10):53-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更多的参与了社会经济活动,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女性也开始追求与男性一样的权利,可是在实现中却遇到很大的阻碍。本文主要讨论了广东省职业性别隔离状况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并提出要消除这一问题,女性就应该重视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转变旧的性别观念,树立新时代女性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里,男子汉是女人的保护者、主心骨和人生的靠山,这样的观念经代代相传而成为一种女性的“集体无意识”。在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中,这种传统观念遭到挑战,男性逐渐从女性世界的中心地位移居边缘。本文通过对男性地位变化的分析,论述了我国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革和女性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李娃是唐传奇中充分展现了人性复杂的女性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她的性格也体现出变化性和多样性.在她身上,善良与邪恶、真实与虚伪、仁爱与奸诈、忠诚与背叛、勇敢与怯懦并存.她既不同于妖界的凡人任氏,也不同于人间的仙子霍小玉,她冷静而实际的追求美满爱情和婚姻.她是传统女性美德与时代女性叛逆的合体.在她身上既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又折射出深广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东北女性文学在开放的文化语境中以深深扎根于东北大地的创作实践承传着地域精神,显示出独具丰采的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它以兼有女性自觉与地域品格双重性的文学视野,以母性情怀与民间视角相结合的创作意识,既书写着以黑土地为代表的东北文化,又从女性视角出发,表现出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地域家园与母性温情成为当代东北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尽资源与内在动力,也使得她们在人生情态、艺术追求、创作动因、情感观照以及创作视野等方面呈显出随性洒脱的自由精神、牵扯不断的恋土情结、温婉悲悯的女性情愫以及博大宽宥的民间情怀等共通的地域性品格。  相似文献   

20.
池莉是以“新写实”而著称的女作家,但她的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常常被评论者忽略。在笔者看来,池莉在小说中通过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形象的成长以及两种写作策略,表现了她对女性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的关注,体现了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