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职业技术教育》2004,(36):13-13
有关部门测算.中国制造业在推进基础信息化过程中.每年需要培养百万以上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和数十万数控技术应用人员。目前.各省市“紧缺人才目录”中.这类人才都列居前位.符合制造业信息化要求的应用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而这一培养任务,高等教育无法承担.中职教育又难以承担,只能由高职教育来承担。然而.面对这一历史使命.目前的中国高职教育无疑“底气不足”,  相似文献   

2.
高层次人才积聚的质与量将最终决定大学的水平,积聚高层次人才关键是要形成一个尊重人才的“软环境”.本文以通过介绍中山大学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中一些具体做法,探讨形成这种“软环境”的基本理念和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观点     
《上海教育》2007,(6B):43-43
“三星”的“人才经营”新战略是:注重吸纳“天才”.善用“个性”人才。敢用奇才、怪才。吸纳“天才”是人才战略的首位。另外,要善用“个陆”人才。“三星”认为,在特定方面兴趣浓厚、能够在所在领域独树一帜的“个性”人才对事业极为执著,有望成为特定领域的专家,一旦扬长避短便可担当大任。此外,要敢用奇才、怪才。  相似文献   

4.
面对21世纪的人才竞争,体育教学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创新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人格,提高审美能力,把“要我学”的被动选择变成“我要学”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速度而言,我国的信息安全人才显得非常匮乏。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开办“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信息安全人才,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证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素质人才是知识经济的依托, 分析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探讨高校面对知识经济挑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面对国际上日益加剧的人才竞争,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企业日益严格的就业技能要求,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的教育体系造成了一个相当严重的人才“空洞”。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已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热门专业来说,普通高校应该适当改革教学方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实行创新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经济”时代.人才培养、人才竞争已成为全球的突出问题.而我国最需要人才。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到底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才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和亘古不变的唯一追求吗?我认为,我们在教会他们知识的同时.要教会他们做人.要“用一颗平常心塑造一个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9.
人才评价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环节之一。人才评价的基本指标是“德、智、能、绩”,但应主要是“绩”的评价。要确定好评价要素,选定好参评人员,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二者相互弥补、相得益彰;要正确处理定期评价与平时考核的关系,以定期评价为主.以平时考核为辅;要高度重视评价结论的形成和运用,确保人才评价具有持久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党管人才”这一论题出发,从“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到进一步深化进行论述,力图纠正人才工作申出现的偏颇认识.从而引进人才工作新理念,以期构建合理的人才体制环境,为人才能够更好地施展才能、实现抱负提供舞台。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人才”价值是高校的自身价值,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有效地利用“人才”价值做好人才强校工作。做好高校的人才强校工作必须以科学的人才观识才容才,搭建事业平台培养人才,建立竞争机制激励人才,加大力度积极引进人才,以人为本稳定人才。  相似文献   

12.
“入世”以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所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革,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面对极好的发展机会和严峻的挑战。高职教育的改革要具有前瞻性,这个改革的核心是人才的规格问题,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改革问题,从而使其适应“入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强校”的核心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职师资队伍。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挑战,世界各国制定了各自的人才战略。美国提出培养“高情感和高技术平衡的美国人”;日本提出实行“全人教育”,要“造就世界通用的日本人”;德国提出要加强科技知识的教育,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2000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地区在考虑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时,都要制定人才规划和政策措施。”“解决人才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既要注重使用现有人才,又要重视培养后备人才;既要积极吸引国内各地和从国外回来的优秀人才,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西部大开发需要各级、各类人才,既需要高级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初级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黄蕾 《农村教育》2007,(6):48-48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人才的素质,其核心为创新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才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发展工程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发展是“科教兴企”的前提和条件,“科教兴企”是人才发展的目标和指针。人才发展为“科教兴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智利支持,“科教兴企”反过来又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继续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人才培养上,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源源不断地为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培养出具有顽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以创新为根本特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考不仅要“为高校选拔人才”,而且要“为国举才”。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担道义”之“铁肩”,方能有“著文章”之“妙手”。为此,2014年高考各省(市、区)18道作文题纷纷奏响“接地气”这一主旋律.引导广大考生去关注万家灯火,  相似文献   

20.
高校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遴选机制应以“科学人才观”为指针,以“创新学分”累积数为基准,以“学习探究”成绩为一定条件,让大学生在学校里自由发展,包括自由选择专业、自我组建知识结构、自由发展兴趣爱好等.学校组建的“拔尖创新人才”队伍是按“创新学分”高低动态进出的.学校要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基金加奖金的激励制度,并在其他相关政策方面予以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