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新一轮岗位津贴制度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河海大学新一轮聘任与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目标与原则,构建了以基础津贴与业绩津贴并存、个体岗位与团队岗位并存、党政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式津贴、对特殊岗位实施哗薪制”、对院(系)实行以目标任务为主要导向的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多种分配纳入总体薪酬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聘任与分配制度,提出了改革中应着重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精神,我校在2001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于2005年初实行全员聘任,建立健全了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分配体系,制定了《河北经济管理学校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及11项配套制度。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彭玉地 《文教资料》2012,(1):161-163
作者阐述了对高校教师待遇现状的认识,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待遇制度的弊端,从加强对福利待遇构成、教师需求、教师待遇影响因素的分析,加强岗位设置管理与聘任、深化高校津贴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等方面,对高校实施教师弹性待遇制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高职高专院校分配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目前高职专院校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所需的转变思想观念、定编定岗定职责、完善岗位聘任和管理、完善奖励制度、健全考核制度、健全学科带头人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津贴分配办法、正确处理校、院(系)和个人的关系等8条对策.  相似文献   

5.
天津大学全面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于日前出台。该改革方案以建设世界高水平一流大学为根本目标 ,以机构改革为切入点 ,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 ,以期通过改革 ,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 ,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在分配制度改革中 ,天津大学根据岗位聘任情况 ,以“存量保留 ,增量拉开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即原有工资不变 ,新增岗位津贴部分拉开档次 ,按照 3类 9级岗位 ,以岗定津贴 ,按劳取酬 ,优劳优酬 ,重点提高对学校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岗位人员的待遇。按…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在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我们从实际出发,在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和聘后管理三个环节上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和保障措施,促进学院师资队伍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浙江大学岗位聘任制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 ,为有利于增强高校的整体实力 ,加快学科建设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建立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人事管理体系 ,激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浙江大学按照公开、公平、效率优先的原则 ,在各个学院实行岗位聘任 ,根据不同的岗位发放不同的津贴。这一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高校中存在的“铁饭碗”、“大锅饭”现象 ,将用人制度向全员合同制及按岗取酬过渡迈出了第一步。现就浙江大学岗位聘任及聘任津贴的实施情况谈几点看法。一、岗位聘任的实施过程1 学校在出台岗位聘任津贴时 ,…  相似文献   

8.
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梯队建设为核心,以岗位聘任为基础”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通过改革现行的用人和分配制度,强化了岗位意识,完善了竞争与激励机制,促进了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推进和完善岗位聘任和分配制度改革,已逐渐成为当前各高校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岗位聘任的实践而言,高职院校岗位聘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应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强化岗位管理,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制定合理的聘任条件,并在聘任改革中充分重视和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北方工业大学继1998年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之后,1999年又进行了以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在校内实施了以岗位聘任为特征的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