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思维定势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表现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倾向性。当一种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对解决另一种问题有促进和帮助的时候,则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正迁移;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正面作用。而当一种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阻碍或干扰了对另一种问题解决的时候,则妨碍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负面作用。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表现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倾向性。当一种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对解决另一种问题有促进和帮助的时候,则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正迁移,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正面作用。反之则形成知识的负迁移,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的负面作用。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这种负面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呢?本文就此作粗浅的探讨。一、审析定务干扰,克服单一化思维所谓单一化思维,就是从事物的某个方面片面来观察事物,并把事物全归纳到…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问题的思考都有一种习惯趋势 ,每遇一个问题 ,就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 ,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在学习活动中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 ,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的方式和习惯等构成的心理准备状态 ,对后继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 ,从而使思维活动趋于一定的方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某种习惯思路去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 ,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的既定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使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常按照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去分析物质及其变化,去回答或解决有关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原因。如果学生能灵活运用这一思维规律,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在学生学习化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思维定势还有消极的一面,表现在思维定势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削弱思维的调节作用。不仅妨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和发展,而且有时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面,是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势具有二重性,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悖时,往往形成负迁移,使思路囿于某种固定的“框架”。因此,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应分别情况,慎重处置,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的作用往往形成负迁移,使思维受到束缚,或造成解决问题的失误。  相似文献   

7.
思维定势与中学数学教学王道法思维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于解决新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思维定势作为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学知识、技能的影响,有其两重性:当学生业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利于促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形成所谓正迁移,为其积极的一面;当学...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定势表现为学生思维的一种趋向性与专注性。以教育心理学而论,“定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既定心理的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按照一定的习惯思路去考虑和认识问题。正确利用这一思维规律,有助于学生运用记忆中储存的知识信息促进正迁移,缩短知识的更新周期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思维定势的形成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形成负迁移,造成“定势错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往往形成负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活跃的数学认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整体,厘清关键,让认知聚焦知识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形成的负迁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迁移是一种知识、技能甚至方法、态度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点,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产生迁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新旧知识技能相同或相似,又要求学生做出相同反应时,迁移效果往往是正的;当新旧知识技能相同或相似,又要求学生作出相反的反应时,则迁移效果往往是负的。小学生的思维狭隘,易产生思维定势,也易造成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掌握迁移的规律,充分运用正迁移的作用,尽可能避免负迁…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仍存在一定的准备状态,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定势",定势决定了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一种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考虑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和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悖或不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就会酿成解题的错误.因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发展阶段,更要重视思维定势的处理,才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思维定势,应采取细致的态度,分析情况,慎重地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过去已有的经验,按照某种固定的思想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既定心理倾向,称为思维定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假若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思维定势的规律,可以促使新的学习情境转化为旧的学习情境,扩大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在条件不变时,能更迅速地感知对象并做出合理的反应,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思维定势就容易使学生盲目运用已有经验,依样画葫芦,妨碍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造成错误判断,有时还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曾经有位教师问学生:哪两个连续的月…  相似文献   

13.
梁丽勤 《广东教育》2005,(12):58-58
利用过去已有的经验,按照某种固定的思想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既定心理倾向,称为思维定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假若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思维定势的规律,可以促使新的学习情境转化为旧的学习情境,扩大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在奈件不变时,能更迅速地感知对象并做出合理的反应,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环境奈件发生变化时,思维定势就容易使学生盲目运用已有经验,依样画葫芦,妨碍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造成错误判断,有时还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曾经有位教师问学生。  相似文献   

14.
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的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思维定势.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这种趋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表现为一种思维的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学生倘能将已获得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运用合理的类比、想象和推理,正确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则思维定势在这时所发挥的影响是积极的;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势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前,头脑中已存在一种与新知识类似的旧有知识,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养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用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解决新的问题。由于先入为主的作用,这种定势思维在教学上不仅有积极作用,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思维定势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克服这种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在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16.
初中二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思维发展的高峰期,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要求都是全新的,如若照搬之前的学习方法和问题解决习惯,被以前的经验所控制,难以跳出原有的定势思维,势必导致了学生失败经验的产生。本课内容定位在学生思维品质上,课程编制及课程标准要求以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主。以了解思维定势的影响和掌握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为基本结构。旨在使学生明确思维定势是一把双刃剑,帮助学生正视思维定势这一现象,学习打破思维定势的技巧和方法,培养中学生良好l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本课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突破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思维 ,但是妨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思维活动中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个心理学概念 ,是指人在思考问题时 ,总喜欢按一定的思路去思考 ,显示出思维的单一性、定向性。心理学家指出 :在学习过程中 ,思维定势可以促进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 ,产生学习的正迁移 ;而在解决不同的问题时 ,则能产生强烈的干扰作用 ,产生学习的负迁移。1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思维定势1 1 前概念定势学生在学习某生物学知识前 ,总是存在着一些已经内化了的前概念 ,它们总…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指出: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或活动的倾向性称之为定势。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思维方式不可能不受到先前活动(知识、经验、技能……)的影响,从而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必然具有某种倾向性、依赖性和心理准备,因此思维定势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环境、条件、问题实质等)不变的条件下,这种思维定势会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作用(即正迁移),但有时也会对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即负迁移)。本文拟从思维定势的产生因素上分析其消极影响及克服负迁移的方法. 一、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形成从传统的经验中引出来的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只要求人从相同的方向去思考,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志平 《教师》2014,(7):47-48
正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一直按照同一种方式来思考,理解,记忆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强调一定的思维定势,概括出阶段特征与人物特征,较快速地作出判断,提高解题速度。但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解题中的许多失误,往往是由不良的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定势与高考的灵活是一对矛盾。不良的思维定势其实已经形成了历史偏见,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与思维的僵化。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不仅是学习数学的目的,而且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能帮助学生巩固、拓展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应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一、影响小学生正确解决数学问题的因素影响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因素很多,如果从解决数学问题这一特殊的智力活动及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主要有迁移和思维定势两方面。(一)负迁移的干扰作用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对另一种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