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观察是人们认识活动的门户和源泉,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的品质主要包括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系统性、准确性、敏锐性和全面性等。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的品质是有意义的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观察力水平的差异,主要反映在观察的目的性、敏锐性、准确性、深刻性和全面性等方面。教师可通过明确观察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事物、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亲自动手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3.
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前提,观察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习作的优劣。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从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注重观察的条理性、重视观察的具体性、观察时进行合理的想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我决定从最优化的课堂结构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我把课堂结构优化为“五步五说”,即“观察欣赏,说感受→实验操作,说过程→联系思考,说结论→归纳整理,说要点→应用探究,说原理”。每一环节,都立足于语言与思维的同步训练,培养思维“五性”即条理性、准确性、深刻性、完整性、创造性。具体操作如下:a.在观察欣赏中说感受,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明确观察的目的、方法和要求,说出观察的主要对…  相似文献   

5.
<正>什么是灵性思维?灵性思维是一种既有灵感创造性,又具有条理性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很高的"条理性""敏锐性"和较强的"创造性"。我国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情感、灵性在童年时达到最高峰,如果不加以呵护,越老越退化。"从教学实践来看,他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验证。那么,作为儿童灵性的守护者——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灵性思维呢?"绘本"正以  相似文献   

6.
任文玉 《甘肃教育》2013,(21):78-78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起始训练阶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有效的作文指导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培养学生表述的条理性、思维的创造性、观察的细致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有效的作文教学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条理性、思维的创造性、观察生活的细致性.以及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那么该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呢?  相似文献   

8.
孟明 《四川教育》2010,(2):94-9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有效的教学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条理性、思维的创造性、观察生活的细致性.以及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那么该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呢?我以为,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去尝试。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语言的独立性、敏锐性以及优雅的表达直接关乎其语言素养的高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无疑处有疑,培养学生语感的独立性;比较中甄别,锻炼学生语感的敏锐性;引进经典诵读,砥砺学生语感的优雅性要让学生的语感在言语实践中成长。  相似文献   

10.
创新性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尤其是创新思维为目的的教学,即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和完善性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在创新性教学中,相比学习结果的创新而言,学生学习过程的创新具有更为重要和更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是项重要的任务;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思想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的严密性和条理性的程度如何,在文章的组织结构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在读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具有目的性,客观性,敏锐性,精细性和全面性.只要善于变化观察角度,抓住要害特征,联系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就能产生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我们已在《对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的研究》一文中做了详细分析(原载本刊19884第3期),提出了应使学生具备观察的全面性,细致性和敏锐性三个品质。为使研究进一步深入,我们针对上述三个品质进行了测试,本文将测试方法、内容及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测试方法 测试对象选择了初二和高一两个年级的学生,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初二抽取35人(男18女17),高一抽取39人(男23女16),均为大样本。 测试内容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实验,初、高中各8个分别包括力、热、电、光各项内容。在这些实验中都包括观察能力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品质,少数涉及到敏锐性品质。所有实验都是学生首次接触。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独特性、发散性和缜密性入手,探讨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在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时的思想和展开的路子。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分析的结果,是作者的思维逻辑性、条理性的表现。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思路,实际上就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的。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路,按作者的思路去领会、理解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具有目的性、客观性、敏锐性、精细性和全面性.解题分析起步于对问题的有效感知与观察,只要善于变化角度,仔细观察,抓住要害特征,联想大脑里已存在的知识与技能信息,就能较快地形成解题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良好习惯要培养好的科学观察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习惯包括:观察的全面性、持久性、艰苦性、敏锐性、客观性等。例如,观察植物的果实,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不能只看表面,要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三第一轮复习,即每章节知识点比较详细的复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并初步形成了知识体系。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条理性。解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审题能力不足,不能迅速全面地提取题目信息,思维缺乏敏锐性导致解题速度缓慢。答题时,出现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考虑不全面等现象,实验设计题中出现表达能力不够,表达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等。  相似文献   

19.
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二要贯彻观察的目的性和条理性原则,三要注意观察与运用对比、积极思维、面向自然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它是一种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感官.主动摄取感知材料的活动.心理学认为、观察是获得知觉的行为、是人们有目的、有选择、能动地对客观事物的某些过程或现象所作出的系统和细致的考察心理过程、一般说来.好的观察品质应具有以下特征:(1)有好奇性:敏锐性和细微性.(2)有理解性:能分出部分及整体,时间上的先后.然后进行有选择的重点观察.(3)有目的性:有计划,有目的地.由定性到定量的再创造的特性.要使学生的观察具备以上特征,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有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