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在中国迅猛发展,既成就了中国新的为政环境,又深刻作用于官员队伍,将时中国政治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浙江官员微博为例,分析了微博对中国官员队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多,微博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之下,众多地方政府和官员开设微博,将微博政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问政渠道。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据统计,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增长速度接近200%,截至目前,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家。  相似文献   

3.
外交部在2011年4月18日开通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这个中国首个中央部委的微博,其"俏皮"风格引起了外媒的高度关注。4月24日,复旦大学发布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全国机构微博的数量多于官员微博,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更强,  相似文献   

4.
政务微博分为党政机构微博和公务人员微博两大类,官员微博是公务人员微博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不仅影响官场,更震动民间.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官员微博在网络社会形成的海潮效应、权威效应、空椅子效应、金鱼缸效应、南风效应等,论述了官员正视微博、善用微博、管好微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0年,以草根、便捷、原创和全新交互体验为标志特点的微博客走进了中国,被业界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一方面,国内微博用户迅猛增加,部分官员和公共部门也尝试开设微博与网民沟  相似文献   

6.
柯敏 《今传媒》2011,(6):105-107
自从2009年"微博热"在我国兴起以来,党政机构和官员相继开通了一批微博,通过微博来发布信息、与网友互动,开创了一种新的网络问政形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试从目前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的发展概况、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它能够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几个方面来浅析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  相似文献   

7.
梁芷铭  徐福林 《传媒》2015,(11):54-55
官员微博是指“公开以党政领导干部身份开设的个人微博”,它把官员与群众、政府与民间、政策与政策执行、执政理念与群众利益的实现等联系在了一起,与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群众路线有着高度相关性.通过微博,官员把自身置于网络时代的民众之中,把与民众利益相关的方针、政策、措施等公之于众,倾听民众通过网络发出的声音,回应民众通过网络表达的诉求,并从这些声音中汲取改善工作的能量.当前,微博用户不断扩张,微博问政愈加为群众熟识,群众权利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深入分析和探讨官员微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府官员个人微博不断涌现,构建了政府官员与公众直接交流对话的新平台,但是政府官员微博是否真正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其表现形式和社会效果也受到争议和质疑.本研究基于政府公共关系的角度,对三个较为典型的政府官员的个人微博进行考察,分析政府官员个人微博在传播定位、传播内容、互动性和传播效果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探讨作为一种政府公共关系建设的新渠道,政府官员个人微博的具体功能何在,回答它能否有助于政府公共关系建设,对政府形象、政策传播是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等问题,并尝试对这种新的官民沟通方式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转型中的中国已经迎来了"风险社会",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便说明这一点。微博在浏览新闻、表达诉求、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深化,因而政务微博己然成为政府部门和官员抢占信息高地、争取舆论认同和获得民众支持的重要渠道。在风险社会中,政务微博是政府风险管理的新措施;在风险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务微博践行政府风险管理的理念;政...  相似文献   

10.
王娟  王钰 《新闻爱好者》2012,(13):10-12
政务微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过去政府部门与民众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得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的上传下达上更为及时和方便。政务微博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地了解民情、征求民意,积极吸纳民众的智慧,更好地科学执政。本文对中国政务微博的概念内涵及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具体维护技巧,以期为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维护管理政务微博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指导。  相似文献   

11.
政务微博,即中国政府部门或官员个人推出的微博账户,致力于公开政府信息、引导新闻舆论、倾听民众心声、树立政府形象等诸多方面。伴随政务微博的迅速集结崛起,这一新事物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文章简明报告了政务微博的发展背景,重点论述了政务微博的广泛传播对于公共决策、民主政治、道德伦理、政治社会化等四个方面的深远影响,归纳总结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短板,并提出了健康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微博环境下公民参与的成本降低,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便利。但网民结构和微博意见的形成都有其特殊性,带来了微博参与中意见的偏颇性和意见聚集爆发的不可预测性。也对政府和官员在理念、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如何更好地平衡微博参与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需要对网络意见的运行机制有更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传播的平衡机制实现意见聚集和传播的平衡,同时要提高政府以及官员运用微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官员既是微博晾晒的对象,又可能是微博生态的改变者。这种无情晾晒,首先源于官员社会政治生活的不透明性、不公开性。一家杂志对2000多名中西部党政干部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五成的人或多或少存在"微博恐惧"心理。隐私被曝光,小事被搞大,"误伤事件"让无辜者"躺着中枪"等,最让他们担心。一方面,这样的微型调查未必有科学性,也未必能客观反映官员的真实心理状态,但从接触到的一些官员的私下聊天看,部分官员对微博的戒备甚至不满心理确实比较强烈。另一方面,正是微博的纷纷爆料,让一些有劣迹腐行的官员提心吊胆,睡不安稳。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官员与微博  相似文献   

14.
李伶俐 《今传媒》2013,(5):21-22
2011年,被誉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由民间到官方的微博运动,催生了“微博问政”的蓬勃发展.本文在对微博问政蓬勃发展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着力从四个方面论述微博问政勃兴将对提高政府网络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推动作用: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及应对能力;开辟更直接的官民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更新政府官员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在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开始高速攀升,增长率保持在200%以上。不少专家学者认为,2011年政务微博快速发展,堪称为我国政务微博的元年。由新浪与《中国改革》杂志联合主办的"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于2012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的180余名代表将探讨年度政务微博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微博可谓红遍大江南北,两会微博、微博直播、微博议政、官员微博、微博打拐……微博虽微,其势不徽,有人称2010年为中国的"微博元年".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突破6500万个,2011年初将突破1亿,2011、2012、2013年底,这一数字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  相似文献   

17.
视野     
《新闻实践》2012,(7):78-79
新浪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 5月15日扬子晚报报道:5月14日,新浪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公布了政务微博信息发布的诀窍:政府机构微博发布信息的“十二要”、“十二戒”以及官员微博信息“十三忌”,让政务微博“接地气”有“规”可循。这部手册详细归纳了政务微博如何服务民生,比如,要敢于面对围观谩骂、要及时处理投诉质疑、要在重大事件中快速发声等“十二要”;戒不与网民互动、戒关闭评论功能、戒说官话打官腔等“十二戒”;以及政府官员在发微博时忌微博无度,在岗时间刷屏、情绪失控、大开骂战等“十三忌”。  相似文献   

18.
徐文佳 《今传媒》2014,(12):18-19
具有及时性、交互性、便捷性的微博为政府部门公开信息、了解民意舆情提供了新的渠道,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覆盖了从中央到地方多个行政层次以及众多职能部门,政府部门与官员"织围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重点分析政府微博传播影响力,并结合我国政府微博的发展现状思考促进其良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做博时代,一些重视“执网能力”提升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第一时间进驻微博。官员利用微博发布信息、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20.
时运斌 《青年记者》2012,(18):82-83
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渐增强,党政机构与领导干部开微博已成为一种趋势,微博问政更是成了“官民”沟通的新渠道.传统观念中,执掌公共权力的官员总是给人严肃、刻板、程式化的印象.而官员微博特别是一些相当级别的高官微博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这种传统印象.有的一扫想象中的“一本正经”,谈执政理念、讲工作方法,也“八卦”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撇开“官方语汇”,内容更趋生活化,更丰富多彩;也有的把一些不便在工作场合发表的感想和观点发在微博上,与网友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