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贺杰 《东南传播》2016,(8):102-104
在大众娱乐化的语境下,纪录片的故事化已成为观众的一个重要需求。在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以故事手法讲述事件,在叙述过程中重点渲染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在细节中刻画人物性格,从而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去吸引观众,以活生生的人物个性去感动观众。献礼纪录片虽然有一个"高大上"的主题,因此要讲好故事,更要注意做到故事化策划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2.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往往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这通常是一个大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群像.如何在众多繁杂的背景中选取最契合主题的人物,展开故事主题的叙述,需要一定的设计构思与表述技巧. 2021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公示2020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由浙江卫视制作并播出的六...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电视剧面前.为什么电视纪录片的收视率总是上不去?因为电视剧是以故事情节抓人,一步一步将故事展开,一环扣一环去将情节展示。而纪录片多缺乏故事性。从观众的需求角度上看,故事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电视剧里充满了不可预知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冲突、事件的冲突.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这种发生必然导致欣赏受众的心理变化.迫切地想知道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4.
刘征军 《今传媒》2016,(12):106-107
纪录片的故事化是经过一些艺术加工的成果,而使得真实事件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而叙事策略的运用又是整个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于叙事的精心设计,纪录片的故事化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让观众大大提升了观影兴趣.将真实事件与艺术手法有机结合,使得纪录片更加故事化的展现,作品中讲述的事件将更加有说服力与感染力.精心加工真实事件,吸引观众的同时,又让观众信服,才是一部真正优秀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人物本身有看点纪录片有没有看点,与选择被拍人物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一部纪录片是否好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拍摄环境、画面构图、音乐音响、制作精良等等。如果选拍的人物很有特性,很适合画面表现,或者被摄者很愿意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那么这部纪录片…  相似文献   

6.
人物类视听作品旨在以“人”为主体,通过记录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状态和内心世界来塑造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纪录片《不了神话:宫崎骏》运用多样化的叙事策略展示了动漫大师宫崎骏独特的创作经历和生活体验,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心灵共振。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分析,试图探究本片对于人物及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呈现和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下历史人文纪录片中越来越普遍的纪实创作手法,"真实再现"推动了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发展创新,让历史人物和事件更易被如今的观众所接受和感知。《船政学堂》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完整地记录船政学堂发展脉络的纪录片,在尊重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的"真实再现"表现手法让这段历史以更具视觉性、故事性、趣味性和情感性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8.
众多的电视节目中 ,作为审视人类自身生活状况和周围环境的纪录片 ,在近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受到电视制作者和观众的注视。纪录片之所以受到许多观众的欢迎 ,很大程度是因为她的创作特点贴近人们通常的审视观念。一、真实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纪录片是利用电视手段展示被表现对象外在形象和内在思想的艺术 ,其展示的人物和事情 ,往往是正在进行时中的自然生活。在电视媒体讲故事越来越注重技巧和包装的今天 ,真实而简单、还原于生活的节目更能贴近人们的心灵 ,这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为了真实反映拍摄对象的生活原貌 ,纪录片的作者常常要与被拍…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争论了许久的话题最近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专业纪录片制作者到普通观众,大家都在关注一部叫《敦煌》的纪录片。该片从今年正月初一起在央视一套首播,共有十集。《敦煌》每一集都设置了中心人物和故事,以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串联起了敦煌的大历史。通过演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故事化的趋势和成因传统观念认为,纪录片只能是对现实的真实记录,与故事性无关。我国早期的纪录片创作,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失"讲故事"的观念,于是,千篇一律的慢节奏、没有多少信息量的长镜头、自然主义的消极刻板的原生态记录……这些都导致我国的纪录片越拍越乏味,越来越不受观众欢迎,纪录片成了让人视觉疲劳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中通常会有"情景再现"。这种再现往往动用了大量的艺术手段来进行人物、氛围的营造甚至渲染,这会导致纪录片这个种类特性的损伤抑或偏移。在遵循纪录片真实纪录特性的原则下,是否有再现的另类界定和手段?再现的拓展中是否存在误区?作者从多年实践的案例出发,围绕最大可能保证纪录片纯粹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论证纪录片再现的多种制作方式。目的是更广阔地拓展纪录片的创作空间,从而让纪录片既有原始生命感,又不失观众接纳的兴趣点,尽可能扩展纪录片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12.
李旭 《记者摇篮》2014,(1):62-63
纪录片的题材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历史、军事、传记、时政、社会类等。社会类纪录片又大致可分为人物、文体、日常生活类等。笔者就仅以社会类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提出观点,这就是:要以小见大,从细微处见精神。社会类纪录片,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类纪录片取材现实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怎样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在片子中体现时代的脉搏、人生的真谛,用高尚的情操和向上的精神去感染受众,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在于以叙述一种近乎白描的语汇(这里所说的语汇包括了镜头、同期、音效、解说、字幕、编辑等所有创作因素),表现故事的真实过程,至于故事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和主题思想则留给观众从被叙述的真实故事中自己去体验.因此,典型的纪录片,特别是以叙述故事为基本形式的狭义纪录片,不论是镜头的拍摄和编辑,还是语言和声效的运用,总是拒绝过分的形容和直接的评论.直接给故事或情节下定义会伤害观众对故事的真实感受,这种剥夺观众体验和思维的做法反而会降低作品的品位.纪录片的客观属性使它的表现方式只能用叙述…  相似文献   

14.
刘盈 《新闻世界》2014,(5):246-247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资料性的影像,其故事性趋向近年来引起了关注。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就是要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因此必须着力于对人物、事件和背景这些构件的表现。本文从《可可西里》《平衡》的表现手法,分析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元素。  相似文献   

15.
黄永胜  万远迪 《视听》2024,(4):108-111
《我的温暖人间》是一次充满爱与希望的记录,也是一部聚焦于普通平民生活故事的人文纪录片。它以分集、分段的形式讲述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物每一阶段、每种情感之间存在的期冀与理想、责任与担当。作为一部影像书写的人文题材纪录片,《我的温暖人间》以生活的影像书写了观众与纪录片之间的共情与共鸣,以历史的影像书写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记录影像的书写唤醒了观众的时代记忆。该片通过影像书写、社会变迁、时代记忆三者之间的联系,达成观众与纪录片之间的情感共识。  相似文献   

16.
电视纪录片作为社会生活中一种真实有活力的影像载体,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从一诞生就受到好评。然而,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纪录片的单一表现已很难满足需求,而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法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向和保持活力的努力方向。也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是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是记录当代中国发展、对外展现较为真实、客观、立体的新时代中国的窗口。聚焦人物,以人物命运来反映时代变化的人物纪录片尤是如此。但当前,传统电视媒体的栏目化纪录片普遍受到创作周期、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如何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并有所创新,这也对创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纪录片《蔡美月·为天下女儿做嫁衣》的创作实践,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创作条件下把握主题架构,通过真实客观的记录塑造更立体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中的真实最为核心的是再现的真实。由于纪录片表现的并不仅是一个短暂的现在进行时或一个生活故事截面,而往往需要跨跃历史空间展述故事背景,因此纪录片离不开再现。那么纪录片的再现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手法和技巧如何运用得当,再现与真实的关系如何把握呢?纪实镜头的再现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电视艺术形式",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但是,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纪录片的"真实"性进行了解读:单向度层面的纪录片"真实";多维度视野下的纪录片"真实";多重语境博弈中的纪录片"真实".并得出结论:选择真实虽要进行价值判断,但仍需根植于生活真实之中.本质真实则应当是纪录片制作者简介孜孜以求的,并与观众共同对选择真实进行读解、感悟、升华和提升,以达到共鸣的境界.它来源于生活真实,又超越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